一个90末小生谈读书
2016-11-02安徽省安庆一中劳毅凡
安徽省安庆一中 劳毅凡
一个90末小生谈读书
安徽省安庆一中劳毅凡
读书在我们人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文豪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的莎士比亚比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德国的歌德赞赏:“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之人谈话。”我国的冰心更是给出“九字箴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可见,读书于人类多么重要。
然而这种无法用金钱衡量价值的贵重物,很多同学却并不在乎。《哈姆雷特》吗?书店里十块钱一本,文字晦涩难懂,考试又不考,何必浪费时间!这种“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只愿意天天对着电视或电脑“逍遥”的同学心中生根发芽。对否?非也!文学巨著往往是文学大师们酝酿多年、笔耕不辍的结晶,你怎能指望一气呵成地读完?自然要细水长流,用心品味。之后,随年龄增长再从新的视角阅读,又是一番新感受,这样终能水到渠成。对于十分生僻复杂之处,要学会略读,找到关键所在,这与“精读”并不矛盾,两者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
何况读书并非只为应付考试,而是一种修身。列宁就嗜书成狂。列宁小时候在读书时,他的姐妹在他身后恶作剧地搭了个架子,一旦他稍有动静,便会倒塌。谁知列宁五六个小时里都毫无动静,直到他把书合上,刚一转身才听见巨大的“咣当”声。高尔基在遭遇火灾时更是拼死冲进房中,不管钱财,而是抢书。我们中国嗜书的人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就有毛主席。他在动荡的岁月里细读《红楼梦》,还读了不止十种版本。他还披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读书不同于新的发明,它们不能给你直观的冲击,而是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影响你的品性。也许你无法说出你的某方面的个性究竟是哪本书造就的,但它们就是影响着你。
那么,对于书籍,全盘接受就可成为人生赢家吗?当然不是。人无完人,正因为这一点,写书的人并非完美无缺,他写出的书中难免有些微糟粕。同时,我们也应考虑书的写作背景。拿名著《三国演义》来说,其中曹操就是大奸大恶之人,刘备即是宅心仁厚之士,当然可以说这是艺术的需要,但如果你狠批曹操、大赞刘备的话,那可就贻笑大方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卢梭称:“读书不贪多,而要多加思索。”可见读完书,如果不深思一番则徒劳无功。读一本书,要读透读精,深思熟虑,再加以实践运用。思,是为了更好地剔除糟粕,吸取营养。
读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对待这样的重要之事,我们要精挑细选,会读会思,这样才能发挥出书的最大作用。当有一天,有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了,并有见地,那时,你算是真正地读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