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打造东莞“教学工厂”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开启校企合作“5.0”模式

2016-11-02曹永浩

广东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工厂东莞市机电工程

曹永浩

文/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打造东莞“教学工厂”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开启校企合作“5.0”模式

曹永浩

文/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自2007年在全省首创了“车间进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近年来,一直注重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实践,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工学结合,并先后在国内率先实践了“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等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1.0”“2.0”“3.0”“4.0”模式,发起并成立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其中,“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岗位学制”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其经验也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得以推广。与东莞劲胜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的“企业联合培养基地”也得到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人才》摄制组的高度肯定。

今年4月25日,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广东隆凯股份公司合作精心谋划的“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开始投入试运行,打造了东莞本土的“教学工厂”,实现了“产教研高度融合,行校企紧密合作”,开创东莞市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简介

图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教学模具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互助、相融、共生的理念下,将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进行本土化,打造出来的产、学、研高度结合的精密模具生产高端平台。

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校资源为主导,具体依托隆凯专业技术力量,由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隆凯公司一起投入设备,在校内打造的一个高端产教研基地。这个基地能够完整实现整套产业需求的模具项目,实现学校产业化基地零的突破。老师与学生全程参与模具的项目策划、设计、零件加工、品质控制、装配、试模、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的整个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也可以依托完整产业进行课程研发,实现案例教学,还可以针对行业需求,进行模具标准化研究及推行。另外,还可以持续进行专利研发及学术论文撰写。最终为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零距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创新点

(一)“最富艺术气质车间”集高端产教研于一身

图2 典雅时尚的精密模具制造车间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设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科技楼内,中心拥有最现代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更有最现代的项目作为引领。里面设有“精密模具生产车间”、“模具智能制造生产车间”“注塑车间”“装配车间”“名匠工作室”“模具检测室”“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期刊专利中心”以及“管理中心”。每一处装修、家具的选择与墙体的用色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简直就是中国的‘最富艺术气质的车间’。车间内的设备按照德国制造“4.0”配置,都是价值100多万一台的全进口设备。“产教研高度融合,行校企紧密合作”。

产: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精密模具生产车间”“模具智能制造生产车间”“注塑车间”“装配车间”“模具检测室”里,能够完整对接产业需求的整套模具项目。这里就是一个小型工厂,学生将与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生产最精密的模具。

教:“研发中心”配备了60台高配置的电脑,学生先在研发中心接受隆凯公司工程师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全程参与高端精密模具的项目策划,包括设计、零件加工、品质控制、装配、试模、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研:所有生产车间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将每一套精密模具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拍摄下来,输送到位于二楼的“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用于课程的开发,并最终编写成教材,实现案例教学;校企双方将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针对行业需求,进行模具标准化研究及推行;校企双方还将以生产项目为引领,组织教师、学生进行专利研发、申请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目前已成功申请了十套精密模具的专利。《金匠模具》杂志也已试刊,计划每年出版发行两期。

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学制设计“1.5+1+0.5”

为了让新加坡“教学工厂”本土化项目能够顺利落地,更好地培养学生就业创业,今年的3月7日,由学校与隆凯股份公司共同合作的“隆凯创业班”正式开班。

隆凯创业班(也叫“隆凯专班”)共有1个班、50名学生,全部学生均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习,并全部委托隆凯公司来培养。其中,教师、技术、工艺由隆凯公司提供,教师也全由隆凯工程师(共7人)担任,学校教师均未参与其中。待条件成熟时,学校的教师将参与到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各方面的合作之中。

图3 师傅对学生进行辅导

隆凯创业班的学生不参加普通高考,他们通过“学生申请,家长同意,学校推荐,企业面试”等程序,从100名报名者中层层筛选而出。与同校同级学生不同,他们的任课老师不一样,所学的课程主要有制图、机械基础、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E(即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UG(是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出品的一个产品工程解决方案)等,也是围绕企业项目来开展。至于学制设计,则需在校学基础1.5年,专项培训1年(即学生自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交给隆凯公司培养),在隆凯创客园当创客、顶岗学习0.5年,最终目标将培育8至10名模具创业者。

(三)自主创新创业,提早炼就模具“小老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是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东莞市人民政府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各职业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和策略,在条件成熟的院校试点设立“学生创业园”,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及东莞市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号召,今年的1月18日,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除了举行了“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签约仪式外,还举行了“学生创客园”揭牌仪式。“学生创客园”设在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内。

广东隆凯股份公司将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免息贷款资金、产品订单;而学生创业用的生产设备,在一年内,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将提供一部分,学校也将提供一部分;“学生创客园”的学生是根据层层筛选选拔出来的;管理则由隆凯公司老板亲自带领学生,指导他们如何创业。最终将实现从每一届的隆凯班中培养8至10个模具小老板的目标。

三、“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成果

(一)学校:合作让学生更加自信地就业创业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隆凯股份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是模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本土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将来,在那里,可以生产出东莞最精密的模具;学生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做最精密的模具时不但可以完成教学课程,还可以开发出一套新模具,带出一套国家专利、一套创新的模具教材、教案;而学生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创业或是到市内的一些大型模具企业就业,又可以为东莞市国际制造业名城提供技能型的人才支撑。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隆凯公司开展校企合作“5.0”模式,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储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积累生产经验与实践,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

(二)企业:合作有助更好地破解人才需求难题

广东隆凯股份公司总经理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才需求仍是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届毕业生可以招到,但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并不多。”此次与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深度合作,吸收本地的人才,就能克服距离的障碍,且可以获得稳定的人才输入。利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有利条件,与学校一起开展专业领域的研发,推广品牌,促进校企文化交融,以提高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及影响力,为模具行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三)教师:学生表现不俗,模具基础很扎实

“学生整体表现很不错,感觉基础很扎实,再培养2至3个月后,相信他们都可以当模具设计师了。” 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2楼的“研发中心”,隆凯公司工程师彭先生指着学生用电脑制好的塑胶模具设计图如此介绍。

隆凯公司的另一工程师、精密模具制造车间主要负责人赖先生也表示,目前,隆凯创业班的50名学生还没正式实操“德玛CNC”(精密模具制造进口机器),但已经指导他们了解了模具操作的基本知识。“感觉学生们都很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提问,也很容易理解。”赖先生肯定地说。

(四)学生:参加隆凯班有助以后更快融入社会

“感觉课程很不一样,课本的知识终究没那么全面,我们通常只能在脑子里空想,现在参加隆凯班后,可以摸到模具实物了,可以真正实操了,大大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我相信,这对于以后自己出来就业是很有优势的。”隆凯创业班其中一学员林达泰很自信地如此表示。“最好能进到隆凯公司上班,积累足够的经验,等到时机成熟了,资金储备足了,就创业。”

谈及未来,林达泰充满期待。

图4 学生在操作设备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教学工厂东莞市机电工程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分析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精细化管理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NPY“教学工厂”理念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构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工厂”实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