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助推
2016-11-02王小晶
王小晶
一、跟踪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保障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监督经济领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一方面,通过专业审计关注相关行业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专业审计主要包括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社保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企业审计、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等,可以从行业性、系统性、整体性保障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资金审计跟踪专项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通过专项资金审计,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跟踪其所承载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政策实施效应。同时,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剖析国家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专项审计调查,由于其调查对象具有法定的广泛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审计监督的空白点,保障对国家各类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专项审计调查具有时效性强、方式灵活等特点,可以及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执行情况展开审计调查及研究分析,迅速提出审计调查建议和意见。
(二)监督领导干部对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党政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重要行使者,也是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关键。政府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将党政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及其相关重大决策的情况作为审计重点,监督政策执行者是否按照规定的期限、范围、标准、进度、方式等要求落实政策,是否存在弄虚作假逃避政策约束制裁、违规享受政策优惠等问题,促使党政领导干部更加遵守法纪,更加重视执行国家政策、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正确履行职责、调配资源和行使权力。
(三)分析国家政策的执行目标与执行效果。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一方面促进国家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为决策和政策措施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对政策执行效果与政策目标进行审计对比,深入分析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总结成功经验,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建议,为国家决策和政策措施的不断调整完善提供依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合理有效,确保国家治理具体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监督国家治理权力的运行状况,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为提高政府决策质量提供外部监督。由于地方政府决策过程可能存在的“政策寻租”和利益博弈等问题,导致政策本身产生质量问题,政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规范严谨、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有待商榷。政府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依托,结合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投资审计、绩效审计等,对各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程序性和实质性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关注重大经济决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财政管理、土地管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责任履行情况,重点监督政策本身是为实现短期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还是长期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仅注重经济产出还是也考虑投入效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否保证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促进决策主体着力提高政策质量,使得地方政府决策服从于国家治理大局,提高政府治理效能,避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二)推动治理主体对不当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政府审计全方位监督经济权力的运用,客观反映经济权力行使与经济运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督促决策主体纠正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监督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财政审计监督公共财政政策执行和财力分配权的使用、专项资金审计监督主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尤其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前移监督关口,由事后监督改为事前监督,更早地发现政府决策中存在以及潜在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纠正和完善不够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避免各种问题产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可能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
(三)为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任用提供真实客观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全面评价决策主体经济权力运用情况,为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与任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综合经济指标的真实完整性、重大经济决策和重大经济项目的效益性,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行为、统筹管理行为、政策执行行为和自我约束行为等任期业绩进行认定判别,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执行方针政策和遵守财经法纪的真实情况。督促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工作中的短期行为,用好手中的权力,更好地履行职责。
(四)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政府审计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运用不当是各种腐败现象的根源之一。当权者以权谋私、掌权者应为不为等等,都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干部任中和离任全过程,是对领导干部进行财经法纪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评价中对遵守财经法纪方面经济责任的表述,促进领导干部增强法律意识、纪律观念,自觉依法行政、廉洁自律,避免和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对于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深远意义。
三、客观评价国家治理主体的绩效水平,保障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与效益性
(一)评价国家公共资金使用绩效水平。绩效审计全面评价政府预算资金绩效,关注政府债务、资源出让收入等非预算资金绩效,同时监督国有企业和代行政府机构的资金等其它公共资金绩效,客观评价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助于避免大量公有资源浪费和使用低效现象。以财政预算资金绩效审计为例,主要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的期望功能或期望目标的实现是否达到或超过既定标准或要求,以及实现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是否具有经济性,效率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二)评价政府公共权力运用绩效水平。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在监督政府公共权力运用是否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对政府管理过程中公共资源、财产的投入、产出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进而对政府管理的效率、理财能力、服务质量、社会公众满意度等公共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判断,监督是否实现在保证预期效果前提下资源耗费最小化、资金投入项目活动是否实现政策预期目标、是否注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审计结果对公共决策和管理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有效政策建议,有利于增强重要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强化政策执行力度,以此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三)评价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绩效水平。政府投资工程大多涉及民生、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工程,具有资金量大、关联单位多、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其投资效益的高低影响重大。政府投资工程绩效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揭示影响投资效益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关注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对资金使用、项目管理、投资政策执行等的绩效水平做出评价,促进政府性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使用效益,完善投资领域的体制、机制、政策。
四、深刻揭露和查处经济活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保障经济行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一)在揭露和查处经济活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审计工作以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基础,突出经济监督专业优势,抓住重点领域,深挖线索,以审计专业手段揭露和查处经济社会违法违规问题和发现大案要案线索。一方面,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土地出让中的招拍挂和异地置换、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和票据贴现等容易滋生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的领域,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损失、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利用其专业手段,从与被审计对象和延伸审计对象的座谈和调查人手,重视举报线索,利用审计函证收集基础性与相关性资料,运用AO/OA审计软件,结合现场调查核对,及时发现存在的疑点,并进行实质性审查,不遗漏任何一个案件线索。
(二)与多部门横向联动打击经济活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审计监督体系以政府审计为主导,同时注重多部门横向与纵向联动。审计、组织、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的通力配合,有助于揭露和查处经济活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断提高重大案件、重要问题的突破能力。不断建立健全查处案件的协调沟通与合作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查处重大经济违法行为工作中的组织分工、协调联动、适时介入、结果运用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序,确保打击重大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审计资源力量联动。重大经济问题涉及人员较多、涉及金额较大,甚至牵连出的经济行为、经济事件和经济主体数量繁多,仅凭借一个部门的业务能力.难以全面掌控。多部门共同参与,可以充分发挥检查人员多专业、多角度、多层次的检查力量优势,形成全方位的渗透和突破,深刻挖掘和分析经济领域中深层次问题。二是审计方案技术联动。重大经济问题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问题,也有政治问题甚至是刑事案件。审计部门利用独特的专业优势,提前介入、熟悉财务核算,结合纪检部门了解干部作风、经侦部门证据获取力度大等多部门工作职业特点,可以实现技术优势互补,将重大经济问题查深查透。
五、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从根源上遏制经济领域问题的发生
(一)抓住国家治理经济领域的核心和实质性问题。政府审计是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对国有资产和资源利用管理情况的持续性监督,监督范围覆盖经济社会领域各个角落,从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到政府部门履行责任的有效性,再到一切受托经营者的责任。并且,政作中能够跟踪规律性问题。所以审计更易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洞察问题的本质,发现众多纷繁复杂的线索和现象,抓住核心和实质性问题,实事求是地准确揭示和反映国家治理的思路与命脉,推进经济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二)探究国家治理效益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当前,政绩效益作为国家治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和评价标准,构成了国家治理效益的外在表现形式。绩效审计正是通过对政府为实现经济目标所产生活动的深入调查,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和评价政府政绩优劣。同时,绩效审计不仅关注资金绩效,还重视其背后的权力运用,排查和摸清国家治理系统各层面、各循环、各线路的实际情况和相互关系,关注决策、管理、制度等层面影响国家治理的最根本问题和最重要问题,挖掘国家治理效益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推动改进国家治理系统中的体制、机制、结构等问题。
(三)推动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通过各项审计深挖问题症结,深入分析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扭曲、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分析审计事项和审计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规范管理,为国家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