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11-01陈梅

考试周刊 2016年8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初中化学创新能力

陈梅

摘 要: 本文认为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从营造氛围,给予学生创新空间;改革课堂实验,加强探究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创新灵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创新能力 能力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师,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法上创新、改革,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经过多年实践教学,可以从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氛围,给予学生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言堂”,应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问、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能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创新意识就能得到一定的培养。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即使有不准确之处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千万不能有意无意地扑灭学生大脑中冒起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火花。根据教学经验,我觉得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这一点比较重要。

案例1:在讲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时,把教学看成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索的过程。出示一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方案二:大理石+稀盐酸酸

方案三:大理石+稀硫酸

该教学过程中先创设了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参与欲望,鼓励学生阐述观点,并且适时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给每位学生尊重与信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最终通过验证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实验带来的无比喜悦。

二、改革课堂实验,加强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理论、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优势,就是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1.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建设性建议,养成创新习惯,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大胆假设、小心验证,让学生品尝创新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原材料基于安全、规范等因素考虑,安排的“学生实验”大多数是根据课本设计好的方案,由教师提供实验试剂与仪器,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这种程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建构。为此根据客观条件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有选择地将一部分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案例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酸溶液和盐溶液分别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等,这些在以往教材中都是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现在把它们改成探究性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实验研究、综合分析现象、解释和交流、做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例如:酸与金属反应

(1)提出问题:是不是各种金属都能跟盐酸起置换反应?

(2)猜想与假设:盐酸能与镁、铝、锌、铁、铜等反应。

(3)实验探究方法:

①实验条件控制:在5支盛有2mL 盐酸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镁条、铝片、铁片、锌粒、铜片,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不明显的可用酒精灯加热)

②实验事实:

③总结分析:是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

④结论: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⑤探索:能否用银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此例探究性实验表明:学生对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认识更全面,记忆更深刻,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知识探索与应用能力同步到位。加强了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改进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步骤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进实验过程。

图1

案例3:CO■与Ca(OH)■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可以改进如图1的“喷泉实验”。在圆底烧瓶中先加入Na■CO■固体,再滴入浓HCl,使其充分反应生成CO■,塞好带有导管的橡皮塞。然后按动胶头滴管滴入浓NaOH溶液,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可观察到水迅速地进入烧瓶且变为红色,形成美丽的喷泉。学生会立即得出这是CO■被吸收的缘故。这时再分析NaOH和CO■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便水到渠成,学生更感兴趣。

案例4:如教材“实验7-1”讨论燃烧的条件,直接演示时造成的浓烟较多,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空气。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

图2 图3

在这些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中,不仅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解决问题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敢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激活了创新意识,进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创新灵感,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强创新。

1.开辟“厨房中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特色是编排了家庭化学小实验。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鉴别精盐和碱面(Na2CO3)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刻地激励着学生的创新欲望。

2.开放化学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物质保证利用实验室充实的物质条件。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内容的活动,完成课本上的小实验和验证猜想;进行趣味实验;完成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如让学生动手在实验室里完成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很多同学用一次性注射器先抽取一定量的水,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活塞运动直观地进行二氧化碳溶予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二氧化碳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二氧化碳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用这种方法检验创新的成果,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社会实践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引导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和科技宣传活动。如了解家庭中使用食盐的情况;调查所在农村使用化肥的情况,向郊区农民宣传就地焚烧秸秆的危害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空间的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凸显,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创新人才,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更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朱良才.让思维更创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余文森,林高明.经典教学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顾明远.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初中化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