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2016-11-01何志东
何志东
摘 要: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目标中本身蕴含深刻的人文精神,教师应努力探索数学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数学教育 人文教育 教学效果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技巧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一点点剥落、丧失。“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已经成为数学教育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人文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有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三种,然而很少有人注重情感、人文精神这一目标,即使有也至多把“人文精神”作为通往理性彼岸的桥梁后的“工具”。学生各种想法、分法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不绽放着思维的独特性与灵活性,无不表达着探索乐趣,无不展示着小组团结协作精神,而因为老师对目标的缺失,缺乏对生成性目标的把握,无形中扼杀创造的天性、学习的灵气,长大后不会有悟性。
二、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1.课堂环境人文化。
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听到最多的、教材中看到最多的是:“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独立、鲜明的个性。只有在人性流淌的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
2.数学内容人文化。
(1)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
“人文精神”首要和核心内涵是“生命意识,对人们生命的敬畏和关注”。上数据与调查统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展示了一份动物灭绝的资料,原本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冷了下来,出奇地安静,学生都陷入了深思,脸上没有了笑容。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感受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数学学科学习只有放在数学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才会焕发出迷人的人文魅力。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教师可以当给学生讲祖冲之的圆周率、刘徽的极限思想、杨辉三角形及古代著作《九章算术》、现代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就,这些在世界上都是具有领先水平的。相信,这些丰富的背景资料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妙和数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
(3)捕捉数学中的生活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日常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上学习就像日常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实践解决,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集体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如随机抽样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把全班分成男女两组,首先通过实际操作用抽签法产生两名男生,并给出抽签法的步骤贴在黑板上,让同学对照步骤观察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明确抽签法的要点,接着用随机数表法产生两名女生,目的是复习上节课的简单随机抽样。结合本节课内容:系统抽样。分别在男女生中推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作为本组代表。然后介绍了系统抽样,男女分组讨论,看谁设计的方案比较优秀,由各组代表讲解,优秀者为胜方。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营造了同学之间既协作又竞争的氛围,教学效果显著。
3.引导学生人文性学习。
对学生而言,究竟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人文性的呢?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过程需要摒弃的是“他律”背景的谆谆说教,需要彰显的是“自律”意义上的生命体征。学生需要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建构自己的数学。只有这样,“不同的人才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自主探索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2)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不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且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摆、弄弄,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而且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培养实践求知的意识。
三、实施人文化评价
传统数学学习评价目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试。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完全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发展,导致数学教学的人文关怀冷落与丢失。
1.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不仅局限于教师,还应让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又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与情感、态度发展。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3.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方式。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当我们试图从人文视角观察与思考数学课堂时,不仅能看到数学知识、技能,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