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德堡:被大学拯救的城市

2016-11-01章夫

看历史 2016年10期
关键词:酒桶海德堡古堡

章夫

几百年来,有无数诗人、作家、画家对这里一见钟情,然后都像歌德一样“将心遗忘在海德堡”。这个德国最美丽的城市,让人感受到她洒脱不羁的浪漫。无怪乎歌德会在古桥畔惊叹:“我在这里所看见的,真是个美丽的新世界啊!”

海德堡地处浅丘,中间是静静流淌的莱茵河,河的两旁便是渐起的山丘,古堡就在山丘的高处,视线极为开阔,直面莱茵河和对面的大片山丘。这是一个已经废弃了的千年古堡,粗看上去应该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产物,从布满沧桑的墙体和已经老态龙钟的内饰,都给人一种莫名的震撼。

在这个古堡里,我看到了可以称作世界上最大的酒桶——卡尔·路德维希酒桶。它安放在城堡中心广场西边一座碉堡形的建筑中。酒桶卧放着, 高7 米有余,长约8米,站在地上仰视就像面对一座小山。

酒桶下端有阀门,是取酒的所在,但怎么把酒装进去呢?那就得爬到酒桶上面。可以从此桶的两边40 多级木楼梯上去,因为楼梯呈“S” 形直到顶部。

这么大的一个酒桶,城堡的主人应该是爱酒之人。但即使如此,就是全城堡的人都是酒仙, 天天喝得烂醉,也要喝上几年。因为这个酒桶可容纳葡萄酒20 多万升。

可以遥想,沉浸在这酒桶里的故事,一定也是很刺激很新鲜吧。

酒桶的右侧,通过一条不长的回廊,就是一个十分宽敞的平台,估计这平台能同时容纳上百人游玩。平台的两个尽头是两处小亭,应该是士兵放哨的哨位了。

平台是一处极佳的留影之地,居高临下,可以鸟瞰大半个海德堡之城。天色灰暗,闪光灯在此起彼伏之中,我暗自惊叹古堡主人的眼光—— 这是一个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古堡已经占据着山上有利的地形,密不透风的城墙会拒敌之外, 正面开阔的空间尽在视野掌握之中。

繁忙,大多是一种蒸腾的消耗。海德堡早已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工业城市了。就文化景观而言, 择其要者,除了那个有着巨大酒桶的老城堡外, 就是海德堡大学了。

一个以气质取胜的城市,仿佛有着咒语般的力量,使最美的东西得以保全。海德堡是德国著名的浪漫之城,她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值得人们去宠爱。这里城市和大学完全融合在一起,互相补充, 互相熏陶,即使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依然充满着青春的灵秀之气。

海德堡精神

海德堡大学紧邻莱茵河,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没有围墙,因此学生们弥散四周,处处可见,使这座城市又被称为大学之城,青春之城。海德堡大学距今已有600 年历史。其在校大学生人数占整个海德堡居民的三分之一。

抬头望去,一只头戴王冠、高擎宝剑的雄狮仿佛正在仰天愤怒嘶吼,耳边传来的却是轻柔的淙淙水声。这是海德堡老城,大学广场正中,著名的狮子泉。老城的各种游览观光活动多数以此为召集点,但在更久远的时代里,它是海德堡大学学生日常生活的地理中心。

站在狮子泉下,会读到一封信——

我温习听课笔记,读施特劳斯的《旧信仰和新信仰》。下午我们有时去爬爬山。晚上我们又在伊克拉特那里聚会,花上80 分尼吃一顿精美的晚餐,接着照旧去读洛策的《人类社会》,我们已经对它进行了最热烈的争论。

这是1882 年韦伯写的一封家信。我环首四顾, 试图回想134 年前,那个刚刚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来海德堡修习法律的18 岁少年马克斯·韦伯眼中的景物。

马克斯·韦伯是中国人熟悉的社会学家,海德堡大学是他的母校又是他从教的学校。他对古代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有着较深的研究。

建成于1844 年9 月18 日的17 处山顶墓地是继海德堡大学之后,海德堡另一个意义上的财富。如果想要了解海德堡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山顶墓地是保存完好的极佳的一处历史档案。因为那里埋葬着那个时代海德堡最有名望的一群人,包括实业家、政治家、艺术家,但绝大多数,还是与海德堡大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学者。

韦伯的墓地就在半山腰,他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一直与这座他终生钟爱的城市厮守着。韦伯在全世界有无数崇拜者,所以他的墓地,也无疑成为人们拜会最多的一道景观。

也许不止这些,马克斯·韦伯在海德堡是一个永远在场的海德堡精神的灵魂人物。在海德堡, 这个他生活过的地方,马克斯·韦伯的身影从来没有消失过,

对于读书人而言,生活在海德堡,买书应该说是一大乐事,海德堡的书店自然也不少。这些鳞次栉比的书店,成为海德堡最独特的最有魅力的风景标志。据悉,在这座仅有13 万人的小城, 其上规模的书店就有28 家。

书店多了,竞争相对也就激烈,激烈的竞争无疑提高了书店的服务质量。据说每个书店都有一大批固定的购书者。所以德国人都喜欢把自己经常光顾的书店称为“我的书店”,这一现象十分有趣。

海德堡大学广场四周就有五六家书店,大多同样货品,同样的价格,你去哪家?此时此刻, 服务质量便占了上风。

不用说,这里的书店都是开架营业。如果对一本书犹豫不决,店主会给你出主意,“带回家去看看再说吧”,当你听到这样的话定是大感意外, 他们相信你不会因为一本书而断送了彼此再见的机会。有时候,一本厚书只有少数几页对你有用的话,店主会慨然同意你借回去复印,仅是一本书就能看出店主的豁达与大度。

阅读一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不单单是阅读一本书,就如同博尔赫斯曾言,阅读一本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仿佛看到了自从成书之日起经过的全部岁月。也许,博尔赫斯所谈到的还不是阅读的极致,我们甚至可以说成是从书中描述的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所生活的日月开始到现在为止的全部岁月。

对我来说,阅读尼古劳斯·桑巴特的《海德堡岁月》就是这样一种生动无比的体验。一本《海德堡岁月》是关于他一段青春的回忆录。回忆开始于1945 年,德国战败投降,从北部的汉堡到南方的慕尼黑,整个德国四处是残垣断瓦,缺衣少食……尼古劳斯·桑巴特幸运地躲避了被杀或被遣往西伯利亚战俘集中营的命运,以一名退役老兵的身份来到海德堡——静谧而灿烂的大学城, 开始他的学生生涯。

在《海德堡岁月》一书中,尼古劳斯·桑巴特曾半开玩笑地开出一张成为知识公民的基本条件列表:“1 万本书;3 打哲学体系;2000 种音乐作品;2 万件造型艺术作品;1 万条历史数据; 5000 本传记;20001 条自然科学知识。”

要获取这样的基本知识,大概要花20 年的时间,而且不只是记忆技巧的问题,还是如何有效工作的问题。以培养这种知识公民为宗旨的古典学院,与工业革命后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准备的现代大学,根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尼古劳斯在《海德堡岁月》中所看重的不是他如何学习成长的变化历程,而是他一直都在思考的“海德堡精神”。在他看来,海德堡之所以能在战火中岿然屹立,毫发无损,而且能把一种学习、思考和理性的氛围传递给在那里生活的人正是有一种海德堡的精神暗流悄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他甚至毫不掩饰地说,他对海德堡的爱是和人物及他们的命运相关,“其客体是非物质的、‘精神的、是符合黑格尔世界精神的意义的”。

很大意义上讲,对于“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命题与诘问,并非仅仅是马克斯·韦伯和尼古劳斯·桑巴特这两个特例。其实,只要来到海德堡呆上几天,几月,几年……甚至一生,你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感悟出这里不一样的气场,把自己放进去进行酝酿。由是,每一个人身上都会产生“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化学反应——这就是海德堡的神奇魅力。

哲学家之路

刚刚踏上进入海德堡的古桥,立即被一群业余乐手演奏的《梦幻曲》所吸引,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名作,乐曲柔曼空灵,如泣如诉,宛如桥下的碧水轻轻流过。古桥南岸的桥头堡巍然屹立,与山头古堡遥相呼应。桥头竖立着两座高大的雕像,其中一座是智慧女神雅典娜。

古老而残缺的古堡坐落在城市后山上,据说从13 世纪开始修筑,历经7 个王朝。可惜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天灾人祸,使它几乎沦为废墟,只有一座拱门完好无损。那是弗里德里希五世为了向来自英国的王后表达爱情,在她19 岁生日时, 派人一夜之间在古堡花园建起的一座大门,命名为伊丽莎白门,门上镌刻着一句献词:“献给最心爱的妻子伊丽莎白。”

四周的一片残垣断壁中,如今映入我眼帘的这座拱门,显得很孤独,但很坚强,大约是爱情的力量创造的奇迹吧。

海德堡的主街可谓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古往今来多少文化、科学、王室知名人士来此居住、逗留。漫步在主街上,可以看到许多镶在墙上的纪念铭牌,表示某位名人某年某月在此居住。这里每一栋房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流露出房主的品味。主街51 号,费里德里希楼前,有著名化学家、光谱分析发明者本森(1811-1899)的铜像,他曾在海德堡大学任了6 年教授。主街84 号,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妻子曾于1852 年-1868 年在此居住。主街160 号,音乐家舒曼于1829 年居住在这里,使他确定了自己一生的音乐道路。主街50 号,标志牌注明曾住过哲学家黑格尔(1817- 1818),他漫步过的道路,也是德国作家诗人赫德林和艾兴多夫经常散步、思考人生、探索哲理的地方,现称“哲学家之路”。

哲学家之路是一条很美的山间小路,正对着海德堡的老城区,中间隔着一条内卡河——德国的诗人之河,如银色曲线一样缓缓折向远方。

哲学家之路以一段窄窄的、不平整的柏油路开始,新旧沥青的颜色交替在一起,路两旁是红色的石墙,墙旁是几辆四人座的汽车,墙内是一

栋栋两层的小楼,不知什么人住在其中。红色的干石墙,是海德堡的标志。

在海德堡就不得不说人文、哲学,就像在巴黎左岸不得不谈读书一样,它们都是因为此而存在的。你不得不佩服的是,小城虽然只有13 万人口,却有13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平均每一万人之中就能诞生一位。这便是海德堡的力量。

从俾斯麦广场向北,就是跨越内卡河的西奥多- 休斯桥了,而哲学家之路就在河对岸的山上。小径的坡度很陡,要花上些力气才上得去,如果哲学家徒步而上,可分不出心思来思考。

再往上走,坡势平缓了,房屋也消失了,只有红色的干石还在,四处是绿树、野草和葡萄藤, 空气愈加清新,四周一切安静,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

在哲学家之路上散步的时候,我不禁想到那些曾经迷惑我的问题,比如爱情、死亡、宇宙的奥秘、人生的意义等等。

哲学家之路上,唯一留下名字的,是一位诗人。

一个僻静的角落,几枚熟透了的李子,在清晨的阳光中散发出淡淡的酒香,红砂岩的石碑上刻着荷尔德林的名字,还有几行诗:

灌木丛繁荣其上,直铺深谷,

背靠山丘或怀抱河滩,

蔓延你欢乐的小巷,

它们休憩在你芬芳宁静的花园之下

……

把心遗忘的地方

有人说海德堡是一个“路过之地”——由于地处南北交界,往北有马堡、柏林,往南有图宾根、弗赖堡,都是哲学重镇。作为历代大哲学家的必经之地,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海德格尔都盛赞过海德堡的美丽,或者在这里停留过,他们与海德堡相互荣耀。

引人注目的是主街196 号,正对着圣灵大教堂,在市政府前的广场有一块纪念牌,纪念歌德1775 年从这里被魏玛国王招去的史实,这是歌德生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歌德曾经在这里为玛丽安娜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海德堡,是我把心遗忘的地方。那是1815 年秋天,66 岁的歌德从魏玛来到海德堡参观古画收藏,邂逅了犹太美女玛丽安娜,她气质高贵, 举止文雅,而且擅长诗歌和音乐。他俩一见钟情, 并且他们在精神上是极度地合拍,玛丽安娜甚至参与了歌德若干诗篇的创作,歌德亲切地称她为“活缪斯”。每逢傍晚,他俩便手挽手到古堡花园散步,他给她朗读自己的作品《塔索》中的片断, 并把玛丽安娜的名字用阿拉伯文字写在花园的沙地上……这样度过了两周美好的时光,歌德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玛丽安娜。

从此,他俩再未见面,不过在此后歌德在世的17 年中,他们一直有书信来往,互相以诗歌表达思念之情。歌德把她的诗及自己的一部分作品, 收在1819 年出版的诗集中,以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100 年后,海德堡市政府在古堡花园建造了歌德纪念碑,碑的上端安放着歌德英俊的青铜头像,碑上镌刻着他的生卒年代。碑旁安置了一张饰有“爱情鸟”图像的石椅,石椅下方刻着玛丽安娜的诗句:“高墙开花之处,我找到了最爱的他。”

此时的耳畔仿佛响起歌德的轻喃:海德堡, 我将心遗失了……其实,何止是歌德,多少人把心里美好的部分都留给了海德堡。维克多·雨果也在这座小城留下了一句名言:“我来到这个城市10 天了……我是多么的不能自拔。”在这样一个轻易地就纠缠了情感的地方,好像每个人都会变成诗人,多少人在莱茵河畔汲取了创作灵感? 从而使这座小城成为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神殿。

在这里,国王曾经为了表达爱情而一夜之中修造起华丽辉煌的拱门。再加上山岗上那座曾经叱咤风云的城堡遗迹,使得整座城市渗透出一种浓郁得让人心醉的浪漫情怀。以至所有的旅行指南上都写着:“海德堡,歌德把心遗忘的地方。”

几百年来,有无数诗人、作家、画家对这里一见钟情,然后都像歌德一样“将心遗忘在海德堡”。这个德国最美丽的城市,让人感受到她洒脱不羁的浪漫。无怪乎歌德会在古桥畔惊叹:“我在这里所看见的,真是个美丽的新世界啊!”马克·吐温说海德堡是他到过的最美的地方,诗人艾辛朵夫曾为海德堡做颂,韦伯索性住在海德堡完成他不朽的乐章……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小说也有个煽情的标题——在海德堡坠入情网。海德堡真的是一个适合坠入情网的城市。这里安静闲适,美丽的莱茵河静静地流过整个城市,无限的温柔。河上的老桥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山丘上的古堡沉着地俯瞰着这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城市已经有几百年了。

初访海德堡的感觉很奇怪,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仿佛我寻找这个城市已经很久了。

今天看来,在海德堡这样的城市有一座古堡和海德堡这样风格的大学,真是彼此的幸事。古堡那个密不透风的院子里,有几排长椅放着,我们正在建议可以站在长椅上,以古堡为背景,来一个集体合影时,在一旁卖纪念品的男主人很快上来阻止。原来这是专供河对面那些大学生毕业时来这儿留影用的,海德堡大学的毕业生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当毕业时,都要来此与古堡合影。

在与古堡对话,勾通灵性之后,便带上这样一张极富特色的照片,然后再与学有所成的学业一道,踏上征程,奔赴心仪之地,若干年后再将照片掏出来,那心头泛起的滋味一定是回味无穷。

我不知道这种习俗与古堡的历史背景有没有关系,但我想这绝不会只把古堡当成一种风物而已。

一座城市填充了那么多靓丽的生命真是福分, 满街的活力使老墙古树全都抖擞起来。中心商业街也与校园连在一起,结果连一般市民也有了一种上学心态,而且永远不能毕业。一有空就喜欢浑身斯文、满脸新潮地坐在咖啡座上,这里的人们把大街当作了课堂。

难怪人们都说,在海德堡,说不清是大学包围了城市,还是城市包围了大学。

看到今天的海德堡大学,我忽然想起了一段历史,二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几乎把德国夷为平地,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海德堡作为唯一幸存者,未遭到任何轰炸,我们看到的那座古堡也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这,无疑与那座600 年历史的海德堡大学有关。据说,参与此次战争的将领,有些是此校的留学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是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让这座城市幸免于难。

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且十分温馨的故事。

二战之后,海德堡的市民热泪长流,拥到海德堡大学去祈祷感谢。是文明和理智战胜了战争和罪恶。一所大学保住了一座城市,这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事。

极目远眺,老桥、古堡、尖塔、河流,华严世界, 尽收眼底。城市的边际线有森林簇拥,森林里光线瞬息多变,随便挑一张山间长凳上长坐,闲看青山白云,倾听对岸教堂的钟声——就这样长此终老,也不失平生幸福。

猜你喜欢

酒桶海德堡古堡
沉睡地下的古堡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神秘的古堡
海德堡古城堡,那抹王者之气的沧桑美
德国海德堡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