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与英国:大陆边缘的两种命运

2016-11-01薛立若

看历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国日本

薛立若

日本与英国都是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他们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的地缘特点,又有着不同的历史轨迹。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究竟是哪些因素让此二国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如果地球是个家庭,日本和英国是家庭中的两个孩子的话,那么他们一开始真挺像:都是位于大陆的边缘的岛国;两国文明起步都相对较晚;资源都不算丰富,而日本更贫瘠一些;甚至国土面积都差得不算太多。

经过漫长的岁月,“成年”之后的他们也有些相像:两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族对国家曾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近代完成工业化后成为经济强国,同时又因为对传统的坚持而落入保守,不敌以创新为第一要义的美国……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日本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方向。回看他们的“成长之路”,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不同?

成长之路

英国有部非常有名的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自1964 年起,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开始拍摄《人生七年》纪录片的第一部《7 Up》,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 个七岁的小孩子。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 拍摄并记录他们当时的生存状态,然后剪辑成片, 向世人呈现了普通人之间人生轨迹的差异。2012 年,该纪录片已经出到第八辑《56 Up》,这一年那14 个曾经的小孩子已经56 岁。

借鉴这种手法,把7 年变成700 年,而开始的时间回到公元前700 年,把观察对象改成英国和日本,或许我们也会有所发现和体悟。

公元前700 年。在日本传统的神话故事里, 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 660 年建立日本国,并且即位为天皇,他由此成为日本的开国之祖。神武天皇生于公元前711 年,因此“神武天皇即是中国方士徐福(约公元前210 年受秦始皇派遣,率数千童男女出海寻找仙山)”这种说法,与日本的本国的记录相差甚远。当然,“日本古代天皇世系表”早已被证实为虚构,所以究竟孰真孰假根本无法考证。

在地球的另一端,从欧洲西南部渡海而来的古代伊比利亚人来到英国,成为英国的早期居民, 但是,英国历史学家通常把凯尔特人称为原始的不列颠人,并把他们看作大不列颠的原住民。公元前700 年左右,凯尔特人在大不列颠岛登陆, 那时的英伦列岛上到处都是森林和沼泽湿地,尚是一片蛮荒之地。在当时罗马人的眼里,凯尔特人与高卢人、日耳曼人一样,都是“未开化的蛮夷”。

公元纪年开始。这时正是日本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 年- 公元300 年)的中期。从漫长而缓慢发展的绳文时代走来的日本,在弥生时代“一夜暴富”,飞跃进入全新的农业时代。有日本历史学家指出,这一次飞跃得益于中国秦汉移民入岛。大约在公元前后,在日本北九州和畿内等先进地区开始出现数量众多的小国家,这些小国为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及统治的权威性,有意识地与强大的大陆政权交往。《汉书·地理志》记载, “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乐浪即朝鲜,是汉朝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设置的四郡之一。乐浪海即今日本海)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乐浪海中有一群身形矮小的人, 分成一百多个小国,定期带着礼物到天国来朝见。

公元前55 年和公元前54 年,罗马将军凯撒连续两次入侵不列颠均未成功,罗马人对不列颠的统治因之推迟了一个世纪。直到公元43 年,罗马皇帝克劳狄终于成功征服不列颠,由此开始了罗马人对不列颠长达400 年的统治。罗马帝国的入侵,让“童年”时期的英国有了挫折体验—— 这个世界是有丛林法则的,竞争与较量不可避免。从另一个方面,这或许也造成了英国的早熟。罗马人入侵后,英国才有了正式的历史记录。罗马人占领英国,确实掠夺了不列颠的各种资源,但同时也修建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为英国带去了文明的种子。基督教也随之传入英国。

公元700 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日本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630 年(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皇首次派出遣唐使(此前日本圣德太子曾派出四次遣隋使),由此开启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遣唐使之旅。在各个方面,日本疯狂地向大唐学习,然后将学习所得应用到实践中。645 年, 孝德天皇发起大化改新(“大化”是年号,建立年号也是仿效唐朝),将日本推进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阶段;710 年,当年号改为“奈良”之时,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发展的高潮,儒学、绘画、乐舞、建筑、文学、佛教等都得到了大的发展。单说佛教,如今日本著名的东大寺就是公元8 世纪时,由圣武天皇发愿并诏令修建的。鉴真和尚也于753 年12 月完成他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促进了佛法在日本的传播。

受益于大唐高度发达的世界性文明,此时的日本走到了英国的前面。当罗马人从英国撤离后, 英国重回半蛮荒时代,丹麦南部附近的盎格鲁- 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

部落,从5 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从5 世纪到9 世纪,英国处于枭雄割据的“七国时代”—— 肯特王国、萨塞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逊)、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王国和默西亚王国这七个小王国并存并结成非正式联盟。

“七国时代”长达几个世纪,留下了许多欧式的奇幻故事,传说中的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就生活在这一时期。829 年,韦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征服了其他六个王国,基本上统一英格兰地区, 登基成为英格兰韦塞克斯王朝第一任君主。

1400 年之后。1368 年,明朝建立,因邦交和倭患问题派出使节赴日交涉,但当时正值日本南北朝分裂时期,地处日本九州的南朝地方政权对明的态度较为消极。1392 年,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足利将军的原型就是此人)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在全国范围确立起室町幕府将军的绝对统治权,成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缔造者。1401 年(明建文三年),足利义满遣使赴明, 在国书中奉明正朔,称臣纳贡,建立明日贸易关系。1406 年,明朝与日本双方签定协议,规定“十年一贡,人止二百,船止两艘,不得携军器,违者以寇论”。1408 年,足利义满去世后,其子足利义持一反其父的对明政策,反对向明称臣,中断大明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对骚扰明朝海岸的倭寇持纵容态度,对明朝要求取缔倭寇的要求置之不理。

1467 年“应仁之乱”后,群雄割据的日本战国大名时期拉开序幕,直到丰臣秀吉于1590 年统一日本。恃功而骄的丰臣秀吉开始试图在日本“去中国”化,开始梦想“征服亚洲”。1592 年, 他发动对明帝国附属国朝鲜王国的战争,明神宗派兵援朝,日军未能取胜。

当此时,英国仍处在与法国漫长的“百年战争”之中,但世事轮转,曾经落后于日本的英国, 正准备迎接一波接一波的“利好”。首先是14 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浪潮,很快席卷欧洲大陆,又波及到了英吉利海峡的另一端。文艺复兴给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了基础,英国也同时受惠。另一方面,几乎与文艺复兴同时而来的, 则是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对东方天堂的描绘风靡全欧,预示着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带动欧洲大发展的“地理大发现”即将到来。其实,明朝的郑和早在1405 年就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之旅, 只可惜明朝还缺乏那种战略眼光,未能抓住时机, 反让欧洲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一跃而起成为海上强国。至于英国,则是后来居上,在1588 年英国彻底击溃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后, 完全掌握海上霸权,在全世界迅速扩张,终于修成“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每一个时区。

回头来看,公元1400 年之后,对日英两国以及两国分别所处的大洲而言,“地理大发现”绝对是一个分水岭,欧洲借此全球扩张,英国更占得先机;反观日本,却在丰臣秀吉的“征服亚洲梦” 之后,被德川家族闭锁了国门,这一闭就是两个半世纪的漫长岁月,直到1853 年美国佩里准将率“黑船来航”之时,日本才猛然惊醒。可以说,日本错过了很好的历史机遇,但其在亚洲绝不是特例, 因为此时的清朝,比他好不到哪儿去。

孤立VS融入

如今,每年的7 月9 日,在位于日本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行盛大的“黑船祭”, 日本民间组织以此来纪念这个对现代日本来说意义重大的日子。“黑船祭”的设立,是为了纪念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尽管当年佩里仗著船坚炮利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但后来的日本人似乎并不视之为仇敌。相反,许多日本人认为正是因为当初的“外力”影响,才使得日本进行了变革,走上了富强之路。

就在佩里“黑船来航”之后,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主张全面西化。在福泽谕吉看来,面对西方坚船利炮的进攻,大陆上的邻居清朝和朝鲜也只有死路一条,东方文明必将整体失败,所以日本要和东亚邻居绝交,加入到西方阵营中去。与此同时,福泽谕吉深信,要实现现代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战争, 战争将重塑日本。事实上,日本的确这样做了。

这一时期的日本,在与大陆邻国的关系上, 走向了最坏的一面:轻视、交恶、侵略……而同为大陆边缘的岛国,英国与其大陆近邻法国的关系却是不打不相识,越打越近乎。

1066 年,法国附属的诺曼底公爵威廉跨海征服了英格兰,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他因此得到一个绰号“征服者”。这个来自海峡对岸法兰西的诺曼人,彻底改写了英国的历史。“诺曼征服” 对于英国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使岛国英格兰完全融入欧洲政治体系,不再孤悬海外。从文化上来说,英法两国实现了融合,连语言都互相渗透, 英语中加入了许多新的词汇。

“诺曼征服”为后来英法两国间的仇视埋下了隐患。法国人认为威廉是法国的臣子,既然威廉征服了英格兰,那么英国应该成为法国的一部分,而威廉当然不能认同。在此之后,又因为争夺土地与利益等原因,双方冲突不断,其中最著

名的百年战争便是由此而来。但是随着法国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的控制,英国逐渐失去了原先占领的法国领土。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后,英国奉行“大陆政策”,即保证欧洲大陆各国的均势, 自己也不去占领大陆的领地。从这时起,历史积怨被完全抛开。其后,英法间的矛盾只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所以在现实利益一致时,他们就会联手(1860 年在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就是英法联军)。作为岛国的英国,事实上成为了欧洲大陆的一份子,这与日本的选择大相径庭。

岛国根性

再说回两国的地理环境,同是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屿,与大陆隔海相望,然而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却使得这两国在成长早期就开始出现差异—— 日本走上种植业的道路,英国则以畜牧业为主。许多学者已经论证,种植业下的定居生活,令种族的性格相对保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可以说是极端保守和封闭的。

日语中有一个词叫“岛国根性”,包括许多日本人自己,都经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所谓“岛国根性”,一般来说是形容岛屿国家由于地域的限制,形成的一种狭隘自闭的性格,然而决不可一概而论,甚至可以说,这个词语的含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果单纯以狭隘自闭来理解“岛国根性”, 显然是有问题的。在近代,日英两国都具有强烈的“看世界”的意愿。地域的局限,使得他们都对外部世界有更强烈的渴求。日本从很早就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者,这足以说明日本人学习的欲望; 而英国扩张的欲望比日本更强,其成为“日不落帝国”,其鼎盛时期的大肆扩张,并不是偶然的。

英国从一开始就是多民族地区,罗马帝国的入侵,使英国很早就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其原生态的文化形态被打破,然后在多种文化的交流之下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后来又进一步融入欧洲大陆文化,英国几乎彻底突破了“岛国根性”,但是即便如此,英国人的保守在欧洲也算是出了名的。

日本的地理位置比英国安全。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多佛尔海峡最窄处仅宽34 公里,最远处不过240 公里,这样的距离,即便在古代,对入侵者而言也不算多大的障碍。而从中国上海到日本长崎的直线距离就超过750 公里,这在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巨大阻碍,日本本土遭遇过的最危险的被侵占危机,就因海上“神风”掀翻了蒙元的远征舰队而告吹。

现在的人们往往在文化传承方面高抬日本而贬低中国,但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因素是日本是具有特殊性的,古代的日本上千年来没有被外族入侵过本土,始终保持了单一的民族。这造就了日本虽然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但却始终在骨子中保有一种对民族传统的执拗。

与日本相比,屡次被侵略过的英国,国家与民族的“性格”变得更加成熟,表现在对外关系上就是更加现实和变通,这道理和人类个体的成长如出一辙。

武士与骑士

1970 年11 月25 日,在文学领域被世人赋予了极高的荣誉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因为极端激进的政治目的而自杀。不可否认,三岛由纪夫确是文学天才,然而他的人生却显得那么怪异, 一切始作俑者,皆出自他对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的疯狂迷恋。

在日本文化中,武士道的精神通过“杀身成仁” 来呈现,能做到“杀身成仁”是一种相当高的荣誉。在战争中,日本人是不惜“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太平洋战争后期,高喊着“天皇万岁” 的神风特攻队队员,驾驶着飞机撞向美军战舰—— 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文化。武士道精神不在乎毁灭。在日本文化中,毁灭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一种极致的美,就像樱花凋谢随风而落。

神风特攻队这样的极端案例,就是力证。神风特攻队队员驾驶的飞机曾经令美军飞行员闻风胆寒,可见其实力超凡。但是,在那个时代,日本并不具备航空科技上的优势,怎么可能设计出这么厉害的武器?细究之下,世人发现,日本人在设计和制造零式战斗机(日本二战时的主力战斗机)的时候,为了追求性能的极致,不惜牺牲战斗机的根本——飞行员的安全,因此零式战斗机的安全防护性能几等于零,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完全是一种自杀式的思维方式。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四十七义士” 故事中极致呈现,集体切腹自杀的四十七义士, 是日本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英雄。在这里,杀死自己成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终极选择。由此也可以理解,在战争中日本的原则是“损人”,至于“利己”还是“损己”可以不在乎。至于二战后期, 日本的投降,其根本原因恐怕是日本国力与军力都已近枯竭,没有能力再去侵略任何人。

英国则崇尚骑士精神。骑士精神原本是中世纪武士们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后来,在骑士由武士向绅士转化的过程中,发展成“骑士风度”这种特别的贵族生活方式与贵族文化。“骑士风度” 强调忠诚、勇气、奢侈、慷慨与赞美女性。随着历史的演进,骑士精神脱胎成了“绅士风度”, 然后在英国大行其道。这种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 被固化为一种特别的风度,对英国的民族性格塑造,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或许正是基于此,英国的全球殖民史没有给人留下太多野蛮残暴的印象,哪怕事实上“日不落帝国”的背后血迹斑斑,而英国也获得了文化上的最大利益——文化和宗教在全球普遍传播, 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反观日本的武士道传统, 却令世人对日本人的侵略成性和残忍印象深刻。有意思的是,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日本人的彬彬有礼, 一直是文明世界的典范,但是无论是战争中的日军,还是英国的足球流氓,都尽显出极度的反差, 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岛国根性”呢。

猜你喜欢

英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黄金时代》日本版
英国圣诞节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