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归自然的艺术之美
2016-11-01徐锦灿
徐锦灿
(泉州木语工艺品厂,福建 泉州 362000)
返归自然的艺术之美
徐锦灿
(泉州木语工艺品厂,福建 泉州 362000)
根艺之美,更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探究,更好更深入地体会根的美学价值和其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能不断地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人其中,欣赏和创造更多的艺术美。
根雕;艺术美;自然美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利用树头、树根的自然美又施以艺术特殊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当代艺苑中惹人喜爱的一种造型艺术。根雕艺术创造了美的世界,优秀的根雕艺术作品触发着人们的视觉美感,蕴藏着人类美好的艺术情杯。“发掘根艺作品的美好情感”主要是通过根艺创作过程的艺术形式美到领悟艺术的情感美,达到丰富生活、净化心灵、美化世界的目的。
一、自然之美(择木)
自然无往而不美,因为它处处时时都表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自然的美丽,是自然事物或自然生命运动中显现出来的美,自然美是自然天成,没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物象。它积日月之精气、天地之造化,或历经岁月之蹉跎,或自然萌发生长之过程,或万千变化的瞬间……所显现出来的自然的美丽。通过人们的观感而产生思维、想象之外,没有任何人为雕琢的印痕。根艺作品的材料取之于天然的根材,有其天然的造型、天然的色彩、天然的形式、天然的生命力量,它所散发的自然的美是“造化的杰作”。如,那榕树根崎岖弯曲的阴沉木包容着一苇渡江的故事。木质肌理显出了达摩仙风道骨的风范,注重对达摩精神世界的塑造,整个作品保留了树根的原型。只对达摩的头部多做了一些雕刻,凸起的额头,浓密的眉毛,须髯自然的垂落,笑意盈盈的脸上卷起慈善的皱纹,把达摩淡然如水的心境巧妙地传达出来,这也是笔者巧妙地将达摩精神世界与根材的肌理、形状完美地结合的一件力作。根雕艺术能从自然美中发现神圣的力量,找到生命的伟大价值本源,它神圣、无限、广阔、深邃。根据树根的自然结构和天然纹理,凭自身的文化艺术、审美艺术的积淀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经验,构思出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的作品。在选题方面,要更注重自然与人的结合,力求做到命题与作品贴切。
树根的自然美是天成之物,生长成了千姿百态。但不管他们长成什么样,终究也只是僵死之物。其所具有的自然美、蕴含的内在生命感,只有通过根雕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才有表现的可能。所以,根雕创作是必须的。一件奇特的根材,在根雕爱好者的眼中,人人称奇道绝,这是它的美和自然的一面。但它仍有不完善的地方,起码手感和观感不温润,浑身的泥土、老皮和伤疤,主题也不甚明确。如果根雕工作者只是简单地将其去污、脱皮、除虫,那根雕就没有人为劳动印痕的物象美,还是不能称其为艺术品。根雕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品应该是看上去浑然天成,显现出的是最佳的、活化起来的层面。其艺术性越强,感染力、震撼力越大。根的天然性使得根艺家从中体验到它的无限美,并借助创作手法将其转变成了艺术品,它具有自己的形式与内容,具有自己的媒介方式与语言职能,并从中可以体验到人所创造的审美的快乐。
二、艺术之美(造型)
树根的形态、纹理、动势、结疤、精细交错的枝干等树根结构组织,本身就是根雕艺术语言,是精华所在,是作品表达主题的灵魂。一件好的树根作品必须是形、神、意皆备,以形传神,以神会意,它是鲜活的,充满生命的象征。根雕创作要树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型理念。而根雕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比如橘木的根材,根部和树干部分枯峰较多,酷似假山;山地生长的杜鹃根料奇形怪状,多褶皱,质地细腻,木质洁白,适宜表现孔雀、梅花鹿等动物形象;毛竹的基部竹节短而肿胀,交错成斜面,并从竹节部生有很多不定根,很适合人物头像。榕树气势苍老的根脉、动如蟠龙的根蔓、千姿百态的根块所给的想象空间更是大。当然,不管哪一种风格、类别,其共同之处都是以根为载体的,都必须遵从“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原则。一根在手,百看千相,反复揣摩,要在爱护天然、不损天然、依形度势。十分谨慎地略加整删,在似与非似中寻求意境,在根木节、疤、瘤上找传神,使创作出的作品能体现其雄浑气魄,能借小喻大;就其作品的品质而道,能达到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布局独特,细而不俗,拙而不粗;就其寓意而述,要做到寓教于根,借根献心,根中有诗,根中有意。为了突出主题,去掉根雕上与作品相冲突的多余部分,然后略施游刃,使作品的形象轮廓鲜明起来。这样的做法要求根雕作者有着丰富的根雕经验和艺术敏感,能够将个人的艺术构思深藏在作品的自然形态中,把原始的朦胧、变形、夸张还有稚拙,去芜存菁,加以点化,过程如行云流水,看不出一丝人为的勉强,在不动声色中展现惊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使作品出神入化,天人合一。
由于根雕作品受到材料形态的限制,不能像木雕那样自由地动用材料和刀法。根雕作者只能借助于根的节、疤、痕、瘤、须、皮、色和有韵律的体态以及多变的线条等自然特征,加之丰富想象来进行雕琢,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尤其在作品的关键部位,根雕作者甚至不惜精雕细刻,才能让原本模糊的形状鲜明生动起来,特别是历史神话故事之类的题材更需要精细地处理,以突出表现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比如作品《了然》,我选择了名贵的崖柏,以简化形象创作雕刻本土游僧“罗汉”,运用根形雕刻其修长的禅袍及肥硕的罗汉头,再精细地雕刻罗汉的面部表情,重点加强眼神刻划,采用一睁一闭滑稽神态,使整体形象十分逗人、亲切生动。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所无法达到的。
根的天然形态是根雕创作之本,人工构思是关键,雕刻则是画龙点睛的手段。根艺之美,更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探究,更好更深入地体会根的美学价值和其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能不断地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更多的艺术美。
徐锦灿 《了然》 崖柏 72cm
J322
A
1003-9481(2016)06-0070-02
徐锦灿(1971——),福建泉州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泉州木语工艺品厂厂长兼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