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6-11-01张囝囡赵慧娥张雪艳
张囝囡 赵慧娥 张雪艳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囝囡赵慧娥张雪艳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带动就业、创造财富、减少贫穷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大多数经济体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知识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积极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知识管理的5个过程和12个实践项目的考察,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应当正视与加强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以及知识再利用等知识管理手段,并且应当从每个知识管理过程所对应的知识管理实践入手。从中小企业创新的角度看,知识管理实践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实践应通过降低重复性研发来增加中小企业创新的可能;知识管理实践应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实践应提高生产与创新的灵活性,从而引领中小企业开拓新的市场。
知识管理;中小企业;企业创新;知识管理框架
一、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的提出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带动就业、创造财富、减少贫穷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大多数经济体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在中小企业的相关研究中,中小企业的创新议题倍受关注。其一,知识经济引发的即时经济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快速化和动态化使得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唯有创新才能有生存之地。在供给方市场早已演变为需求方市场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在供给侧上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改善客户的关系、如何进军新的市场等一系列涉及企业发展的创新问题。
其二,中小企业的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是其得以长期生存的关键。Daniel Prajogo等(2014)认为,探索性创新是现存产品的突破或者彻底的改变,它与新的产品或者服务相关联,创立新的市场、识别新兴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开发性创新则与现存产品和服务线的拓展相关连。大量的事实表明,企业的成功运营需要这两种创新,这是因为如果只有探索性的创新而没有开发性创新的补充,企业会跌入“失败的陷阱”,即不断地出现资源流失而不能立即得到资金的回报;另一方面,以探索性创新为代价过分的依赖开发性创新,企业则会跌入“成功的陷阱”,即企业仅仅得到了短期的回报,却没能从探索性的创新中获取潜在的收益。*Daniel Prajogo and Cbristopber M.McDermott,Antcedents of Service Innovation in SMEs: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Journal of Smal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4 52(3):521-540.
其三,与大企业相比较的中小企业创新。Bianchi等(2010)认为,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不仅在资源、能力、资产方面没有优势,而且通过规模经济发展这些资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进一步来说,资源的有限会使企业的管理结构简单,这会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地发现市场机遇、不能很好地识别新的技术以及风险厌恶,这对创新和创新的成功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熊彼特的思想,中小企业由于创造性积累的问题面临着创新的困难,因此累积性的学习使得其它企业进入存在较高的障碍,新的创新者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少数大企业主导市场的局面。相反,大的企业通常会在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经济方面具有优势,但大企业更可能出现行为方面的约束,对于创新会更加严格且缺乏灵活性。Hewitt-Dundas(2006)认为,大企业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资金与技术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小企业在行为方面更具有优势,包括企业的定位、灵活性、接近市场和激励。由此,资源与能力对创新的约束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不同的,尽管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与能力,但大量的事实表明它们都可以成功地实现创新。
二、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经济资源和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知识,知识是企业的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主要促进力量。知识管理与组织互动理论,包括古典理性理论、权变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它们为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古典理性理论认为,知识管理是可以改善组织绩效的外来力量,只要能适当地引进,就能直接准确地对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影响知识管理引进成败的因素是确定的、可验证和控制的变量,因此该学派常通过实证分析提出知识管理引进的最佳结构与实施方法。权变理论认为,知识管理引进是一个权变模式,因为每个组织的背景不同,所以就应该选择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需要深入了解组织的不同背景、特性与需求,只有采取需求拉动的战略,才能找出最适合组织的知识管理。组织行为理论认为,要了解组织知识管理的运作,不能单从组织知识管理结构与流程设计的“技术面”分析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而必须从员工的行为方面进行分析,因此该学派特别关注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文化、领导、激励与薪酬制度等方面的议题,只有掌握好与知识管理相关的“人”的因素,知识管理才能成功。*廖开际等: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创新活动始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但是,这个驱动力并非无源之水。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管理需要来看,迫切需要知识管理来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中小企业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压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市场对于产品的质量、服务、多样化需求、产品生命周期和响应市场的时间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小企业必须具有优秀的作业流程知识、市场知识、客户知识以及服务知识,如果中小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新知识快速提升创新应变能力以响应市场的变化,那么中小企业将面临较之以往更加难以生存的境地。其次,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更具挑战性。Gold等(2001)的研究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成效最能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包括创新能力、掌握商机能力、应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内部流程的有效性和产品上市的速度等。所以,应对来自内部管理的挑战,需要中小企业强化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绩效,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与生存能力。
三、相关文献回顾
中小企业如何从知识管理中获得益处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尤以国外学者的研究居多。Bogner and Bansal(2007)对42家企业的30022个专利数据记录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企业可以从知识的创造与建设中获益,得出了知识对于企业的总体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且知识的创造、知识的转移、企业层面的知识学习以及其他的类似方法是核心的结论。*Bogner WC and Bansal P,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of Sustained High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7:165-188.Kagiri(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与组织能力彼此相互依赖,并且成功的知识管理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能力,反之亦然。*Kagiri R,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Kenya’s Booktrad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Culture and Change,2008:21-30.Balestrin等(2008)通过定性分析认为,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有限,所以会积极加入不同的网络与协会以便分享知识与创新。*Balestrin et al.,Knowledge Creation in Small-Firm Network,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94-106.Iftikhar等(2010)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并检验了影响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采用知识管理的因素,提出知识管理实践能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带来良好的利润前景。Abbas(2011)通过对巴基斯坦的500家中小企业的回归分析发现,知识管理意识、人力资本、外部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组织资本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正相关。*Abbas. W, The Dilemm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SMEs:An Empirical Study, IJCRB,2011:Vol.3 No.2.国内学者也从定性、定量、区域实证等视角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针对知识管理与中小企业创新关系的文献较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蒋贵凰(2007)通过构建模型阐释了如何依靠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组织机制和基础环境支持企业创新。*蒋贵凰:《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谭可欣、郭东强(2007)从理论视角探索了隐性知识管理决定企业的创新商,并且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合作创新与持续创新,因此要把市场需求与隐性知识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谭可欣,郭东强:《隐性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2007年第12期。林勋亮(2011)构建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的分析模型,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知识管理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通过知识管理促进企业创新。*林勋亮:《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杨彤骥等(2012)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知识管理使用的工具与技术,提出了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的命题。*杨彤骥等:》中小企业协作平台下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现代情报》,2012年第1期。
通过对既往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观察到,尽管学者们对中小企业与知识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值得称道的研究。但是,直接就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拟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调研情况,就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管理的启示。
四、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研究模型
根据相关文献,我们梳理了知识管理及中小企业创新的构成因素。本研究的知识管理包括5个过程,即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以及知识再利用,并由12个知识管理实践项目构成,其中知识获取与知识储存各包含3个项目;知识分享、知识转让与知识再利用各包含2个项目(见表1)。本研究设计了6个项目来衡量中小企业创新,即市场数量、客户关系、新产品或服务、生产与创新的灵活性、对顾客需求产品或服务的改进以及阻止重复性研发(见表2)。据此,提出研究假设: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以及知识再利用均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从知识管理视角构建了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研究模型(见图1)。
表1 知识管理实践的项目构成
(二)实证研究
本文以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调查对象为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发布的会员企业以及其它中小企业,样本企业所处的行业包括电子、工业制造、冶金、制药等行业,不含服务业。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7份。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测试知识管理的单个结构变量的12个问题;第二部分是中小企业创新构成因素的6个问题。问卷采用Linket 5级量表形式来测量答卷人对每个研究变量的态度,从5(非常同意)到1(极不同意)。
表2 中小企业创新的构成因素
图1 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研究模型
信度分析即进行信度检验,是指评价研究工作中问卷调查结果所具有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我们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107份有效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管理与中小企业创新的Cronbachα值分别为0.865和0.805。效度分析目的在于检测问卷的设计内容能否达到所要测量的目标,检验结果显示,知识管理与中小企业创新的KMO值分别为0.826和0.768,Bartlett’s测试值中Significance(p)均为0。一般认为,Cronbachα值大于0.7即为信度良好,根据Lee ch等(2005)的研究,Kaiser-Meyer-Olkin即 KMO值大于0.70,Bartlett’s测试值中Significance(p)小于0.05,即符合社会科学研究构建效度的标准要求,因此本问卷调查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我们将中小企业创新作为因变量,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知识再利用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回归。
表3 回归分析模型摘要
如回归结果所示,R的平方值为0.515,根据Lee ch等(2005)的研究,如果R的平方值大于0.49,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大,R的平方值校正后为0.491,表明中小企业创新的近一半的变化幅度能够从该模型中得到解释,证明模型变量与因变量的确立是有效的。
表4 回归方差分析Anova
采用Anova分析,有效值小于0.05,说明自变量能够有效地预测因变量,样本回归分析为0.000,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表5 回归分析模型系数Coefficients
未标准化系数B值与标准化系数Beta值均为正数,表明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前面提出的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以及知识再利用均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的假设。回归模型中决定中小企业创新的知识管理因素的排序为:知识分享>知识储存>知识转让>知识获取>知识再利用。
五、讨论与建议
第一,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知识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积极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知识管理的5个过程和12个实践项目的考察,我们认为,为应对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小企业应当正视与加强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以及知识再利用等知识管理手段,并且应当从每个知识管理过程所对应的知识管理实践入手。本研究提出了有效的知识管理框架,从中小企业创新的角度看,知识管理实践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实践应通过降低重复性研发来增加中小企业创新的可能;知识管理实践应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知识管理实践应提高生产与创新的灵活性,从而引领中小企业开拓新的市场。
第二,从样本企业的数据分析看,尽管回归结果支持了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转让、知识储存以及知识再利用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的假设,但R校正后的平方值以及未标准化系数的各项B值表明,本研究的受访企业对于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一结果虽然只是样本企业的结论,但也揭示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意识不强以及知识管理实践运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诚然,知识管理学科兴起较晚,多数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在知识管理实践方面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尤其是难以准确判断和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知识管理实践的具体行为。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发展必须依靠和强化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优化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流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第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这为中小企业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加大创新力度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在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时,应当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做法,将企业资源运用在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项目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总结,从而实现以知识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目的。
(责任编辑:栾晓平)
2016-06-07
张囝囡,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经济失衡与治理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编号:14ZDA085)、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金融促进辽宁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辽宁省农村商业银行为例”(编号:L15BJY02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政府万众创新服务制度供给研究”(编号:L15DJL002)的阶段性成果。
F276.3
A
1003-4145[2016]10-0188-05
赵慧娥,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张雪艳,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