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元代墓葬发掘简报
2016-11-01原江乔阳
□原江 乔阳
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元代墓葬发掘简报
□原江乔阳
2015年在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发现三座元代时期墓葬,墓葬形制保存完整,出土器物虽少,但M1中的壁画为研究太原地区元代墓葬、绘画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太原元代壁画墓
2015年3月~5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共清理3座元代墓葬,并对其中一座壁画墓进行了搬迁。现将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所在的营盘街办位于太原市小店区,东为建设路,西为东岗路,南为狄村北街,北为太原第一机床厂,北距南沙河约600米(图一)。
图一 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元代墓葬位置图
15GYWYM1、15GYWYM2、15GYWYM3分别位于建设区域的西南部、东部、东北部(图二)。
图二 M1、M2、M3、位置图
二、墓葬形制
根据墓室形状,将三座墓葬分为两型。
1.A型八边形墓2座。依有无仿木斗栱,分两式。
Ⅰ式 1座,墓号为15GYWYM1(以下简称M1)。
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坐北向南,方向198°(图三)。
图三 M1平剖面图
墓室砖砌,直壁为错缝顺砖。平面呈八边形,南北长246、东西宽252厘米。直壁100厘米处砖砌一周仿木阑额及普拍枋,其上为八组“一斗三升”的仿木斗栱,斗栱之上为砖雕仿木椽子和板瓦各一周,板瓦之上为逐层平砌叠错内收的穹隆顶。北部有一砖砌棺床,东西长252、南北宽180、高20厘米。墓底距地表约5米。
甬道砖砌,东西宽90、南北长84、高124厘米,直壁76厘米处起24券。干摆侧立条砖,用于封门。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南北长420、北端宽120、南端宽88、残深180厘米。平面呈梯形,竖井式,南部有三级台阶,第一、二级均宽26、高48厘米,第三级宽36、高90厘米。
Ⅱ式1座,墓号为15GYWYM3(以下简称M3)。
由墓室、甬道和墓道组成,坐北向南,方向192°(图四)。
图四 M3平剖面图
墓室青砖砌筑,砌筑方式为条砖全顺式。平面呈八边形,南北长240、东西宽240厘米。直壁80厘米处施一周仿木阑额,阑额之上为一周砖雕板瓦,板瓦之上为逐层平砌叠错内收的穹隆顶。北部有一砖砌棺床,呈东窄西宽状,东西长216、南北宽184、高18厘米。墓底距地表约4.5米。
甬道位于墓室南侧,宽126、进深64、残高110厘米。条砖侧立干摆,用于封门。
受场地所限,墓道未发掘。
2.B型六边形墓1座,墓号为15GYWYM2(以下简称M2)。
由墓室、甬道和墓道组成,坐北向南,方向185°(图五)。
图五 M2平剖面图
墓室青砖砌筑,砌筑方式为条砖全顺式。平面呈六边形,南北长142、东西宽190、残高126厘米。直壁67厘米处施一周仿木阑额,阑额之上为一周仿木普拍枋,普拍枋之上为逐层平砌叠错内收的穹隆顶。北部有一砖砌棺床,东西长190、南北宽108、高18厘米。墓底距地表约4.5米。甬道位于墓室南侧,宽56、进深30、高98厘米,直壁62厘米处起15券。用直径20~30厘米的石块封门。
墓道位于甬道南侧,长190、北宽90、残深104厘米。平面呈南边为圆弧的梯形,竖井式。
三、壁 画
仅在M1发现壁画。
甬道及墓室直壁、仿木砖雕部分用白灰直接涂抹于砖体上,仅墓室部分有彩绘壁画。
仿木斗栱用黑、绿、红、蓝施彩。栱眼用红、绿两彩绘画花果,大多已模糊不清,可辨之处应为鸡冠花、柿子、牡丹、莲花等。仿木普拍枋绘黑地褐彩回纹。其下仿木阑额两端箍头施以墨线白描的如意云纹,中部枋心装饰褐彩木纹。
直壁处的壁画除南壁用黑色留白的回纹饰于甬道口,其余七幅皆绘5厘米黑色边框,彩绘壁画绘于其中。
西南壁为一男仆,头戴红色钹笠冠,着灰色左衽窄袖长袍,足蹬红色靴,双手执于胸前,右前臂搭白色长巾(图六)。
图六 墓葬西南壁彩绘
东南壁绘一女仆,头盘三发髻,上束丝带,身穿灰色右衽短袖长袍,蹬灰色靴,手捧捧盒(图七)。
图七 墓葬东南壁彩绘
西、西北、东北、东,四壁所绘内容大体一致,均为两只禽鸟立于枝头,一只做嘶鸣状,一只回首顾盼。不同之处在于禽鸟或黑或褐,花卉或红或绿(图八至图一一)。
图八 墓葬西壁彩绘
图九 墓葬两北壁彩绘
图一○ 墓葬东北壁彩绘
图一一 墓葬东壁彩绘
北壁中央绘三足炉,数朵红色花卉盛开其上,花卉及枝叶已模糊不清(图一二)。
四、出土遗物
因被严重盗扰,M1未发现随葬器物,仅存散乱指骨数根及棺底板残块2块。根据棺底板放置于棺床之上的情况推测,尸骨应头向东。
M2清理出尸骨2具,一具侧身曲肢葬,另一具为迁葬。未发现葬具。随葬器物3件。
M2:1,陶瓮(残),1件。口径35、腹径53.5、底径27、高48.5厘米。唇口,丰肩,鼓腹斜下收,平底,泥质灰陶,通体光素无纹。
M2:2,黑釉瓷盘,1件。口径12.5、底径5.4、高3.1厘米。敛口,腹壁微弧内收,圈足,灰白胎,釉黑色,内壁有五块褐色铁锈斑,内底刮釉形成一涩圈,外施半截釉(图一三)。
M2:3,茶叶末釉瓷罐,1件。口径10.6、腹径12、底径8.5、高19.2厘米。敛口,深腹直壁,圈足,灰白胎,近口部饰有两道弦纹,外施茶叶末釉,内壁不施釉(图一四)。
M3未发现任何遗物及遗骨。
图一二 墓葬北壁彩绘
图一三 黑釉瓷盘
图一四 茶叶末釉瓷罐
五、结 语
1.三座墓葬平面均呈多边形,壁面施仿木斗栱、仿木椽飞和瓦顶,在太原地区,这种墓葬结构多见于宋至元代墓葬。
2.墓壁绘制双禽图为辽金元时期墓葬壁画常见表现形式,M1所绘双禽图与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北壁壁画主屏所绘墨竹鸟雀图“两只雀鸟静栖于竹枝间、回首对喙”风格相似[1]。
3.M1西南壁壁画男仆所戴钹笠冠,其特点为圆顶宽檐,形似钹,为元代帽式中常见的一种。该冠与清宫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像中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等所戴头冠风格一致;亦与山西交城县洪相乡发现的元代石室墓[2]的石刻图案以及内蒙古赤峰市三眼井元代2号壁画墓[3]壁画中的钹笠冠相似。
4.M1北壁绘三足炉与山西大同市元代冯道真、王青墓[4]及陕西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5]出土三足炉造型一致。
5.M2瓷盘与河北邯郸临水瓷窑遗址出土的元代白釉盘器型一致[6]。
综上所述,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出土墓葬的时代为元代。
发掘冯钢朱海玉原江牛云虎
执笔原江冯钢
绘图原江牛云虎
摄影朱海玉
[1]《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文物》2004年第3期。
[2]《山西交城县的一座元代石室墓》,《文物世界》1996年第4期。
[3]《内蒙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文物》1982年第1期。
[4]《山西省大同市元代冯道真、王青墓清理简报》,《文物》1962年第10期。
[5]《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文物》1958年第6期。
[6]《河北邯郸临水北朝至元代瓷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15年第8期。
(作者工作单位:原江,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乔阳,太原市文物局晋祠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