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狼”撕开欧洲反恐漏洞
2016-11-01张伟
张伟
暑期本是欧洲美好的传统休假季,但今年却充满血腥的味道。短短数天之内,法国尼斯欢度国庆的人群、德国南部维尔茨堡一列城际列车、慕尼黑北部一座购物中心、德国南部安斯巴赫市,接连沦为“独狼”袭击的目标。血腥的画面、惨重的伤亡乃至无力的防范,震动了整个欧洲。
与有组织的恐怖袭击相比,“独狼”犹如深潜在社会机体中的“恐怖幽灵”,行事诡秘,随时可能作案,并且难以侦测和防范。“独狼”袭击频发不仅凸显新形势下欧洲反恐之困,而且折射出欧洲社会长期发酵的移民、宗教、文化等问题与矛盾。
“独狼”有共同之处
当前对于“独狼”存在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主要是指那些单独实施恐怖袭击的个人,他们不隶属或听命于任何恐怖组织,但在极端思想蛊惑与煽动下,选择人群聚集的“软目标”,自发策划、准备和实施恐怖袭击行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恐怖主义形式,“独狼”现象早就引起各界关注。在国际反恐怖主义研究所发布的名为《西方世界中独狼恐怖主义的趋势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独狼”袭击次数和造成的伤亡人数都在增加。
在个案研究中,虽然发动袭击的“独狼”背景不同、手法各异,但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独狼”通常来说与社会格格不入,乃至离群索居。比如,美国邮寄炸弹的恐怖分子特德·卡钦斯基住在蒙大拿荒野深处一间小木屋里,断绝与外界的大部分直接联系。
其次,虽然行事诡秘,但作案前后往往会表明立场和动机。在维尔茨堡斧袭事件中,17岁的行凶者留下数页长的手写文件和视频,宣称对袭击负责,并自称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同样,在德国南部安斯巴赫市自杀式爆炸事件中,袭击者也在手机中留下视频,宣称对“伊斯兰国”效忠。
最后,同其他群体相比,“独狼”更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以及面临严重的生活危机,比如离婚、失业、欠债、吸毒等。根据媒体报道,尼斯恐怖案元凶、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男子穆罕默德·拉胡艾杰-布赫莱勒在作案前饱受家庭问题困扰,一度接受精神病治疗。布赫莱勒的一名亲属透露,“伊斯兰国”一名招募者利用他的弱点,只用两周时间便将他“招募”。
有精神病专家认为,那些独来独往的人,那些抱怨和气愤的人容易被极端思想所吸引,他们在决定发动恐怖袭击前可能不需要太强的动机。在一些情况下,“独狼”并非真正信奉极端思想,更像是为自己发泄愤怒和报复社会寻找合理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独狼”群体的失落,才最终酿成社会的“恐怖”。
多重因素诱发矛盾
近些年来,“独狼”袭击在西方国家愈演愈烈,危害日深。这背后,既有恐怖组织调整策略、鼓吹“圣战”的外因,又有欧洲国家社会矛盾激化、多元文化融合受阻等内因,而互联网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先说外因。“9·11”恐怖袭击以来,国际恐怖组织在严打之下,如今难以再组织大规模恐袭;反之,“单兵战术”成为其不得已而为之的新战略。无论是“基地”组织,还是“伊斯兰国”都不断号召追随者或同情者在美欧本土单独发动袭击,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散布和传播极端思想。最近,“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等多地遭到围剿,更想把战火引入“敌后”,尤其是近在咫尺的欧洲,这是欧洲近来恐怖袭击多发的原因之一。
客观来说,欧洲一些国家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军事行动,也诱发和刺激了“独狼”袭击。2011年西亚北非剧变中,法国主动介入利比亚和叙利亚局势,以推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因此树敌太多。
再看内因。法德等多个欧洲国家存在人数众多的穆斯林群体,但长期以来难以融合,许多穆斯林感觉受到歧视,缺乏身份认同。如今,欧洲经济状况不佳,加上难民危机导致欧洲排外情绪抬头,使得穆斯林群体的处境更为恶化。部分穆斯林青年在现实中受挫后,开始转向极端信仰,寻求身份认同,乃至把所在的西方社会视同“敌人”,进行疯狂报复,从而发泄个人怨念和愤怒。
值得注意的是,维尔茨堡列车袭击案和慕尼黑枪击案的袭击者均为不到20岁的年轻人。有德国媒体针对维尔茨堡列车袭击案指出,一名17岁的难民在德国生活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融入德国社会却被“伊斯兰国”洗脑,这值得深思。
此外,通过许多案例研究发现,互联网在“独狼”袭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情况下,“独狼”无须与其他恐怖势力接触,而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比如浏览网页吸收极端思想、学会如何制造或获取武器、怎样选择目标发动和袭击等。恐怖组织也会将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上传至论坛,以及通过社交网络向目标人群传递信息。“独狼”虽“独”,但却能够在互联网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有选择地吸收暴力和极端信息,完成“自我激进化”过程。
反恐亟须反思和改革
可以说,“独狼”袭击泛滥给欧洲反恐带来新的严峻挑战,也暴露出欧洲反恐之困。与有组织的恐怖活动相比,“独狼”虽然可能缺少后援和支持,但具有行动低调隐蔽的优势,更难预先侦破和察觉。在应对“独狼”威胁上,欧洲打击恐怖组织的手段,比如切断资金、渗透抓捕、军事打击等,往往无法奏效。
面对新的反恐形势,欧洲国家亟须多层面地反思和改革,从难民移民政策到族群文化融合,从周边外交政策到具体反恐措施,从思想理念到资源投入等。
首先,德国等欧洲国家很可能进一步收紧难民和移民政策,以控制外来恐怖分子输入的风险,减轻国内反恐压力。以德国为例,2015年,移居德国的移民数量超过20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近70万人,这让德国安保力量显得捉襟见肘,显然无力进行全面和有效的甄别,提前排除隐患。
其次,欧洲国家需要加大网络控制的力度,遏制极端思想的传播。在理念上,欧洲国家需要在言论自由、个人隐私和公共安全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最后,从根本上说,消除“独狼”恐怖分子需要实现边缘群体融入主流社会,但这对于欧洲许多国家来说,短期内难以解决。执法部门应该加强与基层社区的联系,就激进化问题与当地宗教人士、家庭、社区建立沟通渠道,鼓励其一旦发现异常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德国内政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已表示,在应对“独狼”威胁上,德国需要与当地穆斯林积极合作,但他也承认,虽然“我们会尽全力阻止类似事件发生,但某种程度上,一个社会必须承受这点,如同需要服下苦药”。可以说,一连串血的教训将欧洲反恐带入了新阶段,反恐不仅是政府的重中之重,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预见,以“独狼”为代表的新型恐怖活动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不仅直接影响欧洲的安宁,而且会与欧洲当前面临的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形成联动和叠加效应,进而加剧欧洲群族的撕裂,助长反移民、反欧盟等极右思潮,甚至引发恶性循环,贻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