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词典·莫言
2016-11-01张志忠
张志忠 宁 明
“寻找当代文学经典”专栏
作家词典·莫言
张志忠宁明
【莫言】
张志忠
莫言(1955.2.17-),原名管谟业,中国大陆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家。生于山东高密大栏乡平安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小学读到五年级就被迫辍学,从12岁起一直在家乡参加农业劳动。1976年初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过战士、图书管理员和集训队教员、新闻干事等。1984年秋至1986年7月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作家班,毕业后成为部队专业作家,1988-1991年就读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1997年从部队转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检察日报》工作,2007年调入国务院文化部所属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并且有多个社会兼职。1981年在河北保定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莲池》第5期上发表小说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5年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作家》第2期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为其成名作。发表于1986年的《红高粱》是莫言创作第一个高峰期的标志性作品,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编剧莫言、朱伟等,张艺谋执导,巩俐、姜文主演)荣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它助推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性传播。其后,莫言一直在探索表现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艺术表现力的极限表达,创作了62部短篇小说,36部中篇小说,12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有散文、演讲、访谈、报告文学、戏剧和影视文学多部。先后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大家》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及日本、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化文学团体主办的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是当代中国作家中海外译本最多的作家。2011年以长篇小说《蛙》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同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创作得益于他的乡村经验。他自小学五年级辍学之后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支离破碎地接受幼小的童心尚无法理解的成人生活。这潜在地决定了他的农民心理情感和儿童式的认知方式。得益于美国作家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启示,他创立了“高密东北乡”的地域文学版图。被莫言奉为文学导师的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作者,与莫言同为胶东人,其文学的神奇诡谲和放纵不羁的想象力,也对莫言有很大影响。
莫言的《红高粱》,有别于“红色经典”之历史书写的既定模式,描写草莽英雄余占鳌和乡村奇女子戴凤莲荡气回肠的生与死:为了争取个性与自由爱情,义无反顾地反叛封建礼教;带领乡亲们以原始的武器与肆虐乡里的日军浴血拼杀而与敌人同归于尽,全军覆没。作品展现的辉煌壮丽洸成血海的红高粱,敢爱敢恨纵情尽性的快意人生,以后辈儿孙之口讲述“我爷爷”“我奶奶”之故事的独特叙事视角,使它不胫而走,名满天下。《丰乳肥臀》中的母亲鲁璇儿,婚后数年没有生育,遭受丈夫和婆婆的歧视和凌辱。为了生一个男孩,她突破传统人伦的底线,和自己的姑父、过路的男子、教堂的瑞典神父等性交“借种”,连生七个女孩之后,终于生出名为金童和玉女的双胞胎。穿越战争岁月和动乱年代的苦难动荡,母亲以其顽强、坚忍、自我牺牲和博大襟怀,为子孙两代十余人提供了超越极限的庇护,独立担当地将他们哺育成人。家族的命运,又和20世纪百年的中国乡村历史相互交织,折射出时代沧桑。《丰乳肥臀》铺张了“天地之大德曰生”。《檀香刑》展现的是“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1900年前后,德国强占胶州湾,强行修建胶济铁路,地方戏曲猫腔演员孙丙带头进行抗德斗争,形成大规模的义和团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丙面对旷世未有之酷刑,本来有机会从狱中逃脱,但孙丙自愿地走向刑场,在受刑时唱起猫腔戏,演示出生命的最后辉煌。《生死疲劳》极写两个村民的生死抗争,他们对土地的执著不移的爱,印证了数千年间形成的农民与土地的生死相依不可分离的关系。《蛙》则可以看作是拷问灵魂的转型之作。它以一个乡村妇科医生“姑姑”万心的人生经历及晚年忏悔,展现了从共和国初期到21世纪初年的乡村生育史,讲述计划生育带给千家万户的巨大影响和命运改变。
瑞典文学院撰写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从几个方面肯定了莫言的文学特色:戳破历史的假面,揭示其谬误及虚伪;“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也熟悉乡村生活种种事务和劳动技艺;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作品的情感力度胜过大多数当代作品。*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财新网2012年12月11日,http://china.caixin.com/2012-12-11/100470901.html。它较多地肯定了莫言作品对于历史真相和民族灾难的犀利揭示。而从中国本土的角度看,莫言作品是对中国农民之历史伟力的文学写真。新近中国百余年间,从现代政治引导下的农民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工进城,中国农民屡屡迸发出强悍坚韧的生命力和历史主体性,一次次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实现了农民的自我提升和自我改造。莫言塑造了20世纪富有血性、勇于叛逆的中国农民形象,揭示其质朴的英雄主义与理想气息,写出中国20世纪的苦难而辉煌的进程,进而展现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性的现代转型中,这是古老中国再度迅速崛起的奥秘所在。是为本土性与全球性的有机融汇,也赢得了世界的认同与尊重。
张志忠:《莫言论》(增订本),北京,北京联合出版集团,2012。
叶开:《莫言评传》,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
杨守森、贺立华主编:《莫言研究三十年》,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推荐链接:
莫言研究(红高粱文苑)http://www.gmmy.cn/
莫言文学馆(山东高密)
【莫言作品译介】
宁明
越南语
2000年,妇女出版社出版了黎辉萧翻译的《红高粱》,这是莫言第一部被翻译成越南文的作品。此后,莫言的作品陆续在越南出版,陈庭宪是莫言作品的第一位重要译者,在2001-2004年间,他翻译了莫言的6部长篇小说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胡志明出版社,2001)、《红树林》(文学出版社,2003)、《天堂蒜薹之歌》(文学出版社,2003)、《檀香刑》(妇女出版社,2003)、《四十一炮》(文学出版社,2004)、《酒国》(作协出版社,2004)。陈忠喜则是莫言作品越南文翻译的另外一位重要译者,自2007年起至2010年的几年间,他翻译了莫言的十几部作品,包括《十三步》(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2007)、《四十一炮》(胡志明市文艺出版社,2007)、《生死疲劳》(妇女出版社,2007)、《牛》(文学出版社,2008)、《战友重逢》(文学出版社,2004)、《欢乐》(文学出版社,2008)、《红蝗》(文学出版社,2008)、《白棉花》(文学出版社,2008)、《筑路》(文学出版社,2008)和《蛙》(文学出版社,2010)。
除了这些作品之外,莫言的一些随笔和散文集在越南也有翻译和出版。2004年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黎剖翻译的《莫言短篇小说集》和阮氏泰翻译的《莫言自白书》。同年,阮氏泰翻译的杂文集《什么气味最美好》由劳动出版社出版。2005年,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武算译散文集《会唱歌的墙》,2006年,该出版社又出版了青惠和裴越杨译的《生蹼的祖先们》,2008年,出版了杂文集《清醒的说梦者》。
瑞典语
在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已有莫言的三部作品被翻译成瑞典语,分别是《红高粱家族》(1997)、《天堂蒜薹之歌》(2001)和《生死疲劳》(2012),它们的译者都是陈安娜,均由“鹤”出版社出版发行。
俄语
2007年在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年”之际,由中国作协编辑并资助翻译的《中国当代小说选集》中曾收录了由德米特里·马雅茨基翻译的莫言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
2012年10月,《酒国》出版,译者为叶果夫,圣彼得堡双耳罐出版社。
2013年2月,由叶果夫翻译的《丰乳肥臀》在双耳罐出版社出版。
意大利语
在意大利,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经有6部长篇小说译成意大利语,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一部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和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养猫的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之后,《蛙》很快得以出版。其中由现任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学出版项目负责人帕特里西亚·里贝拉蒂(中文名为李莎)翻译的作品《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均由汉语直接译为意大利语。
(责任编辑李桂玲)
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