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一枝独秀
2016-10-31熊芳芳
熊芳芳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照例全民娱乐,尤其是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短短几天之间,快要被玩坏了,各种搞笑版本推陈出新,“学霸和学渣的头发”“小学的你和大学的你”“国足和国乒的舆论处境”“我和同桌的恩怨”“女朋友的口红”……那些搞笑版本的解读自然不能当真,高考作文不必迎合时俗取悦考官,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文不对题。
当所有考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口是心非、奴颜婢膝、絮絮叨叨让人恹恹欲睡的时候,你若能精准切题并且一枝独秀,你就赢了。
如何做到呢?
思想。
思想是文字的灵魂,思想闪光了,文字才会闪光。
很多考生正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才会在考场上手忙脚乱,甚至胡编乱造,他们更像是在乞讨而不是在表达,更不必谈感染、震撼与征服。
真正有思想的人,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题,他都能够如鱼得水。
真正有思想的人,不仅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而且还懂得如何披沙拣金,从自己众多的想法中选择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那一个。
因为真正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想法,还能揣摩到其他人的想法。当你知道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的时候,你就应该好好权衡一下了,是稳妥地从众呢,还是勇敢地创新?
而真正的高手,有能力尽量降低创新的风险,甚至能够巧妙地将这种风险转化为零。
先来看看全国卷Ⅰ的作文题。
大多数人都会谈中国教育的弊端、家长的功利心态、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会的价值标准、差别待遇等等。这些角度和观点,谈来谈去都差不多,考官看来看去都一样,看多了自然厌倦。
怎样立意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呢?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反映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夸张、变形、对比、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解读漫画往往要以理性思维为主导,感性思维为辅助。
我在我的著作《高考微作文》中归纳过解读漫画的要诀:
①文字画面兼顾,把握漫画主题;
②注意对比夸张,明确批评方向;
③联系现实生活,找出讽刺对象;
④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其中哲理;
⑤简洁描述画面,深刻挖掘寓意。
漫画解读首先要注意的是,找出漫画所表现的对象。有时候,漫画中既有显性对象,也有隐性对象,譬如丰子恺的《巷口》,显性对象就是祖孙二人,隐性对象就是那个被等候的远游者。
厘清对象之后,还要解读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依存关系、对比关系、相似关系、矛盾关系等等。从对象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就能发现漫画的内涵。
怎样确定漫画的表现对象呢?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两幅名人漫画:
你会发现,漫画是什么呢?漫画就是:对象特征被夸大。
也可以反过来说:被夸大的就是漫画的表现对象。
在画面中被夸大被强调的那个部分,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核心对象。
那么我们回头再来看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的漫画,作者要表现的核心对象是什么人呢?
很显然,显性对象是学生,而隐性对象呢,是家长。
前后行为和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的家长才是漫画作者所要表现的核心对象。
那么作者想要讽刺家长的什么呢?
如果你无法一眼看出来,可以尝试做一下调换:
试试看如果把98和61这两个分数对换,效果如何?
我们会发现,故事的合理性增强了。
先前考100分的孩子,这次才考了61分,巨大的退步,使他挨了家长的巴掌;先前考55分的孩子,这次考了98分,巨大的进步,让他获得了家长的亲吻。
合情合理。
然而,你又会发现,合理性的增强,反而削弱了漫画的讽刺性。
漫画的讽刺效果就是靠夸张来实现的。一旦变得合理,它就不再是漫画。
可见,漫画作者是在对家长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夸张的表现,并在这种突出与强调中含蓄地向读者说话。
微小的差距,仅仅退步2分(不再是满分)、进步6分(终于及格了),家长的反应则是天翻地覆。
我们把生存太当一回事儿了!所以我们过分在意社会或他人给予我们的评价,我们活在看人脸色的紧张情绪里。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一本书叫作《钝感力》,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掀起一股阅读热潮。
钝感,与“敏感”意思相对。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时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得寸进尺,得意忘形。
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烦恼,不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渡边表示自己早在二三十岁时就痛感钝感力的重要:“当初还是文学新人的时候,经常遭编辑退稿,并受到严厉的批评。我对这些就很迟钝,只觉得对方不采用我的稿件是因为他没有欣赏能力。如果当时因过于敏感而消沉下去,也就不会再写小说了。”
所以,对于这道作文题,排除法律方面的困扰,我的最终解读和立意会是:中国家长乃至中国人,需要一点钝感力。
当然,如果你谈中国教育的弊端、家长的功利心态、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会的价值标准、差别待遇等等,也是切题的,只是新颖度不够罢了,因为几乎人人都会这么想。立意方面跟其他考生难分高下的话,就只能去拼文字功夫了,白白放弃了一亮相就艳压群芳的机会。
再看全国卷Ⅱ的作文题。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话题本身当然没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最切近的话题。审题没有任何障碍。
但是命题人的角色意识不够强,未能贴近学生的心理,题目的语言表述无法激发情感与思考,这样的语言表述,只适合给语文老师看,要求语文老师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论文。好的作文题本身应该具有激发情感、引发联想、启发思考的功效,但这道题的语言表述老气横秋,古板乏味,读了就跟没读过一样,无法在心中激起半点涟漪,更不用说碰撞出什么思想火花。
好的作文题要新鲜(或曰“独特性”)、亲切(或曰“时代感”),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有矛盾(或曰“思辨性”)。
题目要能挑起矛盾,惹“是”生“非”,才能擦出头脑中的灵感火花。
而全国卷Ⅱ这道作文题,让人“麻木无感”。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矛盾。
这样的题目只有一点好处:谁都不会跑题。想跑偏都难。
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你谈其中任何一方面或者三者兼顾都可以。
但无论你谈哪个方面,都必须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不能流于讲道理,说空话大话。
也可以将三者集中提炼出一个核心主题:无论是哪一条路径,都必须有“我”的灵魂在场——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我”的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课外大量阅读,要有“我”的情感代入和独立思考;社会生活实践,要有“我”的非凡创意和深入体验。
当别人都在一个平面的世界里兜兜转转,你若站到一个高处发现问题,势必鹤立鸡群。
审题无障碍的情况下,除了立意尽量新颖、有高度以外,更多的是要拼内涵,比创意。
拼内涵,就要能够让读者看到你平时的阅读量,简单说就是要显示出你的文化底蕴,以自己学习语文的成果来现身说法,征服读者。
比创意,可以在文体文风方面多想些点子。可以写成小小说、记叙文甚至小剧本,或者日记体、电影蒙太奇画面组合等形式。
总有一些孩子,什么样的作文题都难不倒他。我把这样的孩子叫作“神的孩子”,他们是我们永远猜不透的精灵。他们自信自由,从容雍容,在考场上同样能让灵魂自由舞蹈。
“神的孩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快乐跳舞。“神的孩子”,也可以简称“天才”。他们是应试教育的漏网之鱼。
潘新和教授说:“从成人或老师那儿侥幸逃脱的,那就是天才。他对成人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的异化有着某种天然的免疫力,能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儿童般的纯真和自由的心态。”(《语文:表现与存在》)
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永葆纯真的心灵和自由的心态,不做分数的奴隶,不做应试的工具,而要做自己思想和灵魂的主人,让那个最初的小孩一直住在自己心里。
最后说说全国卷Ⅲ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有意无意地对现实世界做了一些模糊处理。
我努力想弄清楚小羽跟“大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商业关系。是企业化、集团化了吗?还是小羽纯粹无私奉献,将工艺流程跟大家无偿分享?
如果是后者,则是无视经济规律,小羽势必身陷败局,她所做的一切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无论她后来有多少创新,如果都出于“不让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目的而无偿地与大家分享工艺流程的话,她将仅仅是一个感动中国的道德标兵,而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不会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于是我只能对这道题自行脑补:小羽将“大家”收归自己旗下,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企业化、集团化的转型。
那么,这段材料所呈现的,就不是“共产主义”,不是天下大同;甚至不仅仅是分享、合作、双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中的主人公小羽所关注的是事,不是人;她关注的是自己的事业,而并非“大家”的幸福:“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她不是慈善家。所以,写成“分享”,不是最精准的。
写成“合作双赢”,也没击中要害。其实“大家”根本没资格称为小羽的合作者,他们只是小羽的劳动力,或者说,是小羽的下线。
“立人”“达人”之类,道德拔高了。
这则材料本质上是强者思维,是精英话语,是成功学的逻辑。
所以,最精准的立意应该是:不断超越自己的人,从来不惧被人超越。
小羽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者是不断在超越自己的,这样的人,从来不害怕被人超越。就像乔布斯,又或者,像是一句广告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爱默生说:“古代的学者接触他周围的世界,并开始思考;他们用自己的心灵重新进行安排,然后再把它表现出来。进去时是生活,出来时是真理;进去时是瞬息的行为,出来时是永恒的思想;进去时是日常的事务,出来时是诗。”
我说:“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喜欢堆砌素材,简单推理,公式化地导出结论,读者无法从中看见‘我的思想与性情。这样的写作,类同于拿一堆食材,直接往餐桌上一放,请客人们自己动手,凉拌生吃。要知道桑叶不等于蚕丝,青草不等于牛乳,只有经过作者个性化的思考,传递出个性化的思想与性情的作品才是有独特价值的。”
同学们,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对于身边现成的素材,甚至对于我们头脑中自己的想法,我们都需要有披沙拣金的本领,挑选它,观察它,了解它,设计它,制造它,打磨它,润饰它,最后,才能创造出一枝独秀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