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016-10-31周丽杰
周丽杰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创新思维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社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因此,关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适应21世纪新人才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自主活动的天地。笔者认为,就职业中专面点课堂教学来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对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在讲授“飞燕饺”一课时注重从以下四方面尝试。
一、好奇——创新的使者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因。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和知识探索的变化情境,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起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找到答案。
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它可使结论式的教学发展为过程式的教学,即可以把贮存状态的静态知识变为传输状态的动态知识;可以显示科学原理的归纳、演绎或类比的思想活动过程;可以展现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模式;可以重现客观事物的发展历程等。正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情景再现”,在学习活动中为激发学生好奇,促使其探究直至满足好奇心创造了有利条件:播放一段“飞燕饺”制作过程的微课,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燕子是怎样包制形成的?五份如何分配?手法的变换运用?馅料的调制等许许多多的好奇,在微课创设的情境中一一产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当然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动手训练),学生必然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身心倍感愉快。同时,学生观察事物、感受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好奇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牛顿对苹果落地现象产生好奇,后来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开水冲起壶盖产生好奇心,后来发明了蒸气机。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找答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人们个人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所以说,好奇是创新的使者。
二、想象——创新的源泉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的确,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有密切关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例如,飞机设计师根据海燕的躯体特征将机身设计成流线型,鲁班从观察一棵小草到锯的发明,还有曹冲称象的巧妙办法,都是想象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想象同样必不可少,它可以开拓创新思维的路子。
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更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尤其在新知识的探索中,教师不应急于导出结论,而应通过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如:在讲授“飞燕饺”时,教师有目的地巧设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新不同形态的燕子;并让学生上讲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成品,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展示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活跃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再创造”的能力。
三、质疑——创新的钥匙
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放弃自己的主张,这都是创新人才的人格特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达尔文之所以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就是他敢于从提出疑问开始。由此可见,“疑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找质疑,敢于善于提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如我在讲授“飞燕饺”时,我选用花椒种子装饰燕子的眼睛(为了更逼真),而有的学生则建议我用青豆来装饰,不至于吃起来有麻的口感;又如,我在做燕子身体的时候选用了原色、黑褐色两种面团(为了更形象),而有的学生则向我提出:用巧克力奶调制面团虽然颜色接近,但面团奶香味浓,与鲜肉馅相搭配,口感是否相和谐?能否选用食用色素来调制面团?面对学生种种质疑,我感到欣慰,欣慰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我试着和学生一起从燕子的整体制作效果总结,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问题讲清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面点品种的色彩、造型、营养搭配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学生敢于质疑的主动性。
四、求异——创新的灵魂
所谓求异,即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创新的核心与灵魂。《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之所以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也是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较好发挥的体现。应该说,创造性潜能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的。如在制作“飞燕饺”时,在教师引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他们展开自己的创新之门动手尝试。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学生能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燕子,他们的优势在于,在遵循基本操作规则的基础上,打破了燕子的造型。实物投影展示出的是栩栩如生的燕子,它们有的在小憩、有的在飞舞、有的在私语、有的在游戏(学生的作品变化是在燕子的头部和翅膀上)。我想,如果求异思维能得到培养,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定会有更多的创新人才“不尽长江滚滚而来”。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又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首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握教育思想转变引导的创新教育这一发展契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以适应21世纪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