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技巧性化学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2016-10-31康晓丹衷明华
康晓丹 衷明华
【摘 要】 教师对新教材的讲授,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引入新课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导课技能就是通过巧妙、别致、恰到好处的新课引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关键词】 化学;导课;技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旧知导课
“温故而知新”是教师惯用的导课方法之一。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导课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设计相关的演示或学生实验,同时,向学生提出若干向新课知识过渡的问题,在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利用实验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可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例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中,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学生兴致盎然,滴水为什么能生火呢?
三、生活导课
化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新课导语中对学生渗透生活中的化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化学课的积极性。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一节的教学导语:寒冬里,当阵阵寒潮袭来,暖宝宝成为许多女生的贴身保暖神器,一贴即热,方便易带。但你们有没有好奇过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呢?从生活材料入手,引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欲望。
四、设疑导课
新课开始,教师要有创意性地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解惑、探究的欲望。如讲到“盐类水解”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溶液呈酸性;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溶液呈碱性。那么盐在水溶液中既不电离出H+又不电离出OH-,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吗?这样马上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入到新课中,使学生思考盐溶液呈中性吗?接着可以做一些辅助实验,测量一些盐溶液的pH值,可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盐溶液有些呈酸性,有些呈碱性,而又有一些呈中性呢?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又使新知识能牢固掌握。在每节课前要将讲述的内容适当地恰如其分地提一些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讲授的疑点而转动起来。
五、情感导课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教师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以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语调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会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意境。例如,“氧气”一节的教学导语:“人不吃不喝还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却只能活1~2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年人吸入氧气的体积约2000L/天。同学们对氧气有了解吗?你知道它的化学组成和‘脾气(‘性质)吗?”学生在教师这充满情感的叙述中,产生了对十分熟悉而又很陌生的氧气问题的求知热情。
六、史料导课
在史料导课中列举与新课相关的、典型的史料进行导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时代感,拉近学生与学习新课知识的距离,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如燃烧和缓慢氧化。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这一案例中,教师根据史料进行导课,继而提出“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并进行解释,毫无疑问这一导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选讲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端,收寓教于趣之功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引人入胜、新奇待解的学习氛围。
七、诗歌导课
化学是严谨的,诗歌是浪漫的.这两者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人类历史上,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精美的诗歌中却屡见不鲜。古人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为化学教学与古诗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例如在学习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三者转化时,导入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作《石灰吟》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
“千锤万凿出深山”——表明了原料来源。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经过千锤万凿被敲碎,然后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CaCO3(s)=CaO(s)+CO2(g)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
以诗歌导课,可给学生预留一个想象空间,在课堂中逐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认识诗歌的美、化学的美。
八、谜语导课
寓“谜语”于新课的导入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等,教学效果颇为显著。例如,“电镀”一节,教师利用谜语导课:“通电洗澡,穿上外套,金光闪烁,合身牢靠”。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电镀。教师借此发挥:猜对了。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法,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镀的有关知识。”导语虽短,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电镀”的情趣。再如,“催化剂”教学导语:“加上一点点,作用大无边,功成不自居,量质没有变”;“生石灰”教学导语:“全身洁白又硬强,洗起澡来吵嚷嚷,热气腾腾液乳白,粉身碎骨才安详。”通过引入形象、逼真、富有趣味的谜语来进行的新课导入,对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和促进教学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