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和为了学生的终身教育
2016-10-31韩炎坪
韩炎坪
【摘 要】 终身教育思想是贯穿每个个体人的发展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发展战略。一般地,终身教育思想是基于个体人的全面发展,探讨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特殊成长的“发展为了明天,基于今天”价值理念,实现个体人的意义成长。学生个体人的终身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过程,需基于在课堂教学地位重建、学生自主发展、丰富多样化的课程和创造终身发展校园环境等方面建构起终身教育发展的内外在价值体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终身教育;身心发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2
终身教育思想对个体的人来说,这一思想对每一个自我的影响非常重大。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终身教育思想是对个体的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不仅仅把人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中,也不再把人训练成某一专门领域里的“状元”。“终身教育”更主要的是贯穿人的发展的一生,从一个出生到生命的结束,都是每个个体有权利接受教育的时间。同时强调了要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也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探讨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全面发展。高志敏等人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一书中对终身教育做了归纳性定义,其基本要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身教育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华;二是终身教育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原则;三是终身教育贯穿热的发展的一生;四是终身教育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五是教育必须成为有效而便捷的一体化体系;六是终身教育既作用于个人又作用于社会。【1】由此可见,终身教育考虑的是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它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应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每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创造条件,提供教、学以及从事研究的机会。它包括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不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故而,终身教育不仅要考虑单个的个体的人,而且要联系由单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强调在一个社会整体中来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发展为了明天,基于今天”的终身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因此关注学生以及学生当下的本真生命,本质上就是关注学生在今天所奠定的素质基础和所激发出来的发展潜能,就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实质的和充分的准备。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当我们为了某个理想,为了未来而努力,我们是按照对此未来的概念而塑造人;我们对于人一点不关心,我们关心的只是‘人应该如何的这种想法。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其间有许多影响,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而为了‘未来牺牲了现在,我们便是追求着一项错误的手段,以为借此可以达到一个可能正确的目标。【2】那种学校、教师和家长告诉学生:明天会好的的“未来”教育让我们的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行走在了错误的方向。所以只有明天的教育,没有关注学生今天的健康、个性、兴趣和生命发展动力的今天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学习,让今天变得如此残酷,即使把未来描绘的如诗如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对学校学生来说,学校教育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点,虽学校教育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是接受教育的主要部分,但是学校教育是之后教育学习的一个基础性的学习必要条件。对学校学生的教育远远还没有结束,之后的教育以及学习更重要也更富有教育挑战性。对与学校教师来说,教师作为教育系统里面的关键人物和不可或缺的教育基本组成要素,在终身教育的思想影响下,首先老师的对教育的认识观念必须时时更新,其次对其所面对的学生要更具有人性化,要有区别有关爱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全面,有个性,不压抑进行培养。最后,教师时时必须接受新的对人的价值观的认识以及注重对人的生命教育的诉求。以每一个个生命快乐幸福的成长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终身教育做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及自我完善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个体的生命境界即完善人的生命。【3】因此,终身教育是基于学生人个体的,“发展为了明天,基于今天”的教育理念在于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就是要努力使得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的知识的素质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也是学校教育的努力方向,让学生身上最为独特的和最具魅力的品质有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在快乐的学校生活中,获得自信,实现自身素质提升。终身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目标或理想,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造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对人们今后一生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人们通过学校教育学会怎样学习,使其学生自身终身受益,进行自我教育,以促进终身教育的进行。【4】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更重要的在于要熏陶人,激励人和启迪人,实现人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掌握知识,练就本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把握好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总的来说,终身教育思想对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不管是位居高官的人,还是普通的人;不管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还是在其他的人员,终身教育对每一个来说,都成为了人的一个思考的导向,人们慢慢地注重对自身的思考,以及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人们对待学习的观念有所改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全方位地塑造人的创造精神和培养热的创新意识。同时要求人学会共同的生活以及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生存下去。终身教育体系引导每一个人直面的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生存,是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生命的价值得到展现。
二、基于学生和为了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体系构建
教育实质是关于的人的思考。教育为实现社会最终的目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人的力量。终身教育是培养完善的人、有个性的人,这种个性的人并不是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而存在的。而是是个体在集体的社会环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一个人对所属的团体和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发展地越来越完善,使得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会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于是推动社会更向前发展。
1、重建课堂教学地位。课堂是基于学生的课堂,是为学生创造价值的课堂,为了学生发展的课堂,也是让教师获得发展和幸福观的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高低牵涉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是生命活力展现的关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往,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主要形式和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使得师生之间生命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起师生发展的共同体,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师生活动智慧、情感和心灵的较量,丰富着相互之间的生命意义和创造着生命发展的能量。这就是课堂的文化价值,让课堂在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能量培养为核心的文化氛围下富有情感,充满灵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2、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发展是基于学生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更是自身对自己的教育。生命个体有其自我选择与实现发展的内在动力,撬动了学生学生终身发展的支点就在于使得学生自身的生命潜能与需要得到更好的释放,确立学生尊重生命的终身价值理念。古希腊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是更好的遵从内在的本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思维、自主发展的模式,给学生提供立体多样、多层次的体验舞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丰富多样化的课程。课程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载体,是学生学生生命成长的知识之源。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素质结构应该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以及独特的智慧品质,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和管理品质等。这些素养和素质的培养,需要丰富生动的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有了这些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明确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终身发展的课程观的特性需要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以一种“大课程观”的课程模式,整合和优化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形成特色型的终身发展课程体系。
4、创造终身发展校园环境。终身教育就是一种环境,努力让学生按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脉络”实施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彰显生命的精彩,提升生命的价值。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是生活化的,让生活引发学生的激情。将教育融入生活,让校园充满生命的气息,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学生发展和超越的基础。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是个性化的,让个性铸造学生的未来。建设个性化的校园,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的根本所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每个孩子都成为完人,而是要在校园内让孩子独特智能得以发展。
终身教育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一个人的生命教育过程中处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更加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既要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使命又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化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没有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是纸上谈兵。终身教育从社会角度出发,是自上而下的过程,终身学习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而建立学习化的社会是前两者的集结过程,终身教育既作用于个人有作用于社会。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有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人人参与终身学习的先决条件和社会基础,终身教育将是空中楼阁。学习化的社会期望也将是海市蜃楼。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将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等著.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5-57
[2]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一生的学习[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76-78
[3]刘雅丽.终身教育思想哲学视点维度思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8.21-23
[4]张香兰.终身教育思想浅析[J].枣庄师专学报.1997.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