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政府机关行政效能的思考
2016-10-31张童
张童
摘 要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旨在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观念、制度和作风,以机关效能的提升促进发展、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政府机关效能状况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党和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因此,不断提高各级机关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机关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势在必行。本文立足现实,阐明了研究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梳理和归纳我国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我国机关效能低下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机关效能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级政府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效能 机关效能 现状 意义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1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机关效能建设实际上是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提高政府效能问题。但目前,我国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机关效能从内涵到操作原则等方面还没有一个共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极大地影响了机关效能建设研究的深入,也降低了公共管理实践的应用价值。
1.2研究意义
现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成功发挥主导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高效的行政系统。提高效率一直是机关行政管理者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但在实践中,政府的“管理无效”现象却经常成为公众抱怨的话题,政府的效率经常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机关效能问题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党政机关执政水平提高,而且引发了社会公正性问题。破解机关效能问题,探索出机关效能建设的最优路径,对于打造“服务型”政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效能及机关效能的涵义
效能:笔者认为效能是效率与功能的统一和整合,既追求更高的速率,又追求更完整的功能;既注重系统本身的目标,又注重系统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关效能:笔者认为行政效能就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管理目标,从事公务活动时,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果、效益的综合体现。强调的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
3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
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种创新意义上的改进机关作风、改善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能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无论从机关的性质、任务,还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
行政机关是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的部门,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使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3.2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健全岗位责任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民主监督,有效防止行政职权的滥用,减少对经济活动的不必要干预,推动政府体制创新,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保证。
3.3有利于贯彻落实高效行政的具体实践
行政机关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居于关键和核心地位,通过改进机关行政管理,改善机关工作状况,可以为行政机关的运行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它是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在实践上所做的积极探索。
4当前机关效能低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4.1主要表现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机关干部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官本位”、“权本位”意识严重,官僚主义现象尚未彻底根除。些部门和单位只注重追求部门和局部利益,权力部门化,权力利益化,权力个人化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基层群众关心和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力。
(3)政府机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由于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造成行政管理成本巨大,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某些机关副职干部、虚职领导太多,官多兵少,结果是许多人无事干,许多事无人干,决策的速度和指挥的灵敏度也大大降低。
(4)政府机关作风散漫,服务态度较差。有的部门对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机关的考勤制度形同虚设,上下班迟到、早退现象比较普遍,脱岗、虚岗、串岗、私岗问题纠而不绝,去向牌与实际在岗人数明显不符,多数机关中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问题
4.2原因分析
4.2.1主观方面的原因
(1)对提高机关效能的认识不清。部分机关干部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加速器,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反作用的有效体现。
(2)部分机关干部道德不正、作风不纯。个别机关干部在道德上信奉极端利已主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
(3)是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虽然一些单位和部门从基本工作职能和业务工作要求出发,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一系列制度,但由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集责任分解、绩效考核、绩效奖惩于一体的效能考核体系,一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很难真正落实。
4.2.2客观方面的原因
(1)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使得某些人不能人尽其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也会使某些真正有觉悟、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
(2)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我国行政机构中存在的机构臃肿、层次繁多、职责不清的情况,是产生推诿扯皮、互相掣肘、手续繁杂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涉及利益差别时,相互拆台甚至会僵持,造成办事效率低下,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长期得不到解决。
(3)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水平较低,效能监督监察不力。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有些机关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工作缺乏规范性,个人的自由裁量权失度,影响了机关整体工作效能。
5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途径
5.1转变观念,营造健康的行政生态环境基础
观念决定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业的成败。要从观念上实现从“官本位”转变为“民本位”,从“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从“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的转变,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着力打造满意型机关。
5.2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干部的素质
机关效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运用权力为公众服务的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需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机关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全方位人才。
5.3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政府提速工程,要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明确政府在社会中定位,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把市场失灵作为界定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5.4构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当前要构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价值取向,通过立法形式确立评估地位,使评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从而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上规范化道路。
5.5完善的法律基础,强化效能监督体系
设置独立行政效能监督机构,建立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和指挥工作的效能监督机构。实施全过程效能监察,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投诉与监控网络,整合资源,构建不同投诉平台的衔接机制, 保证案件“件件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
6结语
通过开展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整合机关管理资源,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得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山版社,2001.
[2] 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 周亚越.制度补正:提高中国行政效能的根本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