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下高校师德建设

2016-10-31郭蒙蒙王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德育

郭蒙蒙+王媛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出现的部分师德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能对高校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师德 教育 德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1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要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学生由于心智成熟不够,对一些新生事物的辨别能力还远远不足,在接收新鲜事物的同时自然也会接收到很多糟粕,使他们产生很多负面的思想。同时,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独立性差,集体荣誉感淡薄,适应能力差,社会责任感缺失。此外,学校德育要求和社会现实的不一致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面对这种现状,广大高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德立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1.2教师本身自我发展的要求

“学贵得师”,老师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甚至说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留下烙印,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师躬亲共守。

1.3教师作为学生榜样的必然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传授道理,教授知识,不仅要求作为老师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与同学们探讨人生人性社会伦理道德追求等,解惑不仅是解专业知识之惑,更要能解精神追求之惑。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摸索并被引导着不断前进。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作为灵魂花园的守望者,不仅仅是要做灯塔,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努力修德,让“德”在学生心中萌芽,像阳光般驱逐学生人生中的黑暗。

2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

2.1高校教师过于注重业务钻研,疏于德育提高

目前存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广大教师更多的时间用于业务钻研,而无暇顾及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俨然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一批,授课的时间更多的是专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很少和学生进行精神层次的沟通,整个课堂完全是科学知识的课堂,这很显然没有很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全面合格的老师,长此以往由于和学生缺少精神层面的沟通,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反而下降。

2.2青年教师德育意识淡薄

高校师德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他们学历层次高,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积极向上。另一方面他们生长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具有意识上的自由主义和金钱至上思想。因此,急功近利,师德意识淡薄乃至对待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问题,时常存在于高校青年教师之中。

2.3部分教师思想陈旧,不愿与时俱进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自我成长和自我反思的过程,面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不仅包含思想意识的与时俱进,也包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与时俱进。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思想陈旧、古板,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是完全按照用很多年以前的教育模式教育学生。这往往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与学生之间产生摩擦,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抗,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4对学生要求过于严苛死板,师生距离远

部分教师刻板地秉承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机械的严格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爱心,无法走近学生的内心,不思考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

3解决建议

3.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

通过组织各类人文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提高德育意识,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拼搏精神,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成才。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之间加强了学术外的交流,在德育学生的方法上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在教师群体中营造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积极氛围。

3.2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需要引导青年教师深切认识到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特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基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其次,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应该创造机会使青年教师有更多机会和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使他们感受到老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正能量。同时,师德建设也需要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成长,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3.3加强监管,督促教师跟上时代步伐

新时代要求教师在思想和专业知识方面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正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多元化本质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然后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沟通,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高校可建立恰当的学生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年终的考核,督促教师与时俱进、贴近学生。

3.4提倡仁爱教学,拉近师生距离

师德建设需要以教师的“仁爱之心”为基础。老师需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需要做到“严在严当处,爱在细雨中”,有了爱才会体会到责任。用心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并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用一种自由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接受不同的发展成长模式,这种包容的“仁爱”之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的碰撞才是当下高等教育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的源泉。“仁爱”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老师和学生关系的润滑剂。

参考文献

[1] 赵连山.正确理解当代师德[J].中国高教研究,2000(3):65.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