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6-10-31王芳
王芳
摘 要:机械专业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有效沟通,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从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注意复杂概念的浅显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专业课;有效沟通;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46-0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需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另一个方面又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机械专业课是中职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机械使用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相对而言,机械专业课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此问题进行如下研究。
一、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
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为了能够使学生高效接受机械专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教师要注意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都有其相应的专业术语,机械专业学科更是如此,为了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应该将那些专业术语通过通俗的口头语表达出来,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机械专业的中职学生而言,对这一学科还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通俗的语言逐渐引导其走进机械专业这一学科。教师在通俗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口头语言的正确应用。例如,在“机械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间歇运动机构”这一专业术语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一抽象的机械结构可以理解成飞轮,这一机械结构在自行车中可以清晰可见,就是安装在后轮轴上与链条相连的那个构件,这就是间歇运动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教师还应该注意日常口语语言的合理运用。例如,在课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说请某某同学发言,如果学生的观点比较新颖独特,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
二、注意复杂概念的浅显化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有的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他们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成绩相对较差。还有的中职生对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其性格还存在着叛逆、孤僻、偏执等。当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习后,他们所存在的不良心理还会对其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能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该站在中职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的心理活动,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通过积极开导,给予他们信心,使他们从闭塞的内心世界走出来,变得阳光自信。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为了能够使学生对相对抽象的机械专业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讲得深入浅出。例如,在学习“物体刚性”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小草的例子作为引子,通过对墙头草进行描述,然后告知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墙头草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草的刚性较弱,而刮风时大树之所以不会出现墙头草这一摆动情况,是因为大树树干的刚性较强,以此引导学生对物体刚性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然后再告诉学生物体刚性可以理解成物体自身的韧性。在机械世界中,要学会对物质的刚性进行正确判断,很多物质表面看起来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其刚性很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机械原件选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整个机械的特点选择那些符合刚性要求的机械原件。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曾多次强调,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沟通效果,就应该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机械专业知识,如果教师只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的教学工作只会事倍功半。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例如,在学习“轮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一些轮系模型,并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看或者触摸来真切感受这些机械原件。然后鼓励学生针对此类机械原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的内容可以不限,可以是这些机械装置的实际作用,也可以发表对这些机械装置使用时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汽修实训基地观看实实在在的机械原件,如变速器或差速器。在参观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参观感受进行总结,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言内容不受限制,可以是自己在实际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是在参观后对机械改进方面的看法,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机械专业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俗语言的合理运用、注意复杂概念的浅显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机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英.探讨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
[2]梁钢.浅谈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有效沟通[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