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0-31许高超
许高超
摘 要: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对于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保障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1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贫困生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的逐年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执行者,如何将好事办好,使每一位真正贫困的大学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是从事资助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资格认定缺乏标准。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评定制度,这就造成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有的高校学生仅凭一张生源地政府机构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或一张家庭情况调查表就可以被认定为贫困生,而学生获得这样一张贫困证明并不难。
(2)评选过程不规范。高校对贫困生的评定无标准、无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高校形成了“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评定——辅导员审核——学校审批”的模式。在学生申请环节,有些贫困生由于自卑不愿意提出申请,而有的非贫困生为了获得利益,在申请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甚至不惜开具假的贫困证明。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成立的评议小组往往由本班级的班干部组成,有些班干部缺乏责任心,不按相关的规定办事,根据个人的喜恶以及和申请人的亲疏关系来评定。有的评审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将助学金作为奖励发给自己看重的学生。这样不仅伤害了贫困生的心灵,也助长了不正之风。
(3)资助与育人相脱离。人们往往认为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是从经济上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而忽视了资助工作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功能——“育人”。很多贫困生既希望得到帮助又害怕别人知道,长期处于这种矛盾状态,往往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资助工作既要在经济上进行“扶贫”,更要在思想上进行“扶贫”。在工作中还发现,有的贫困生因为可定期得到国家助学金而养成依赖的心理,甚至不珍惜国家发放的助学金,肆意挥霍,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
(4)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少而单一。在很多高校,勤工助学岗位少、薪酬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随着每年新生入学,新老贫困生之间的更替也很频繁,这就导致贫困生在岗时间不长。此外,对于高校来说,一般不会把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设置得过重,相应的岗位报酬也就不高。因此,贫困生通过校内勤工助学渠道获得的资助并不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据调查,目前大部分贫困生是通过网络招聘、同学或熟人介绍等途径寻求社会兼职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校园的管理,而且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1)贫困生认定标准定量化。所谓标准定量化,主要是看贫困生在校期间每月包括家庭供给、社会资助、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收入的总和与学校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标准之间的差距。这种定量考察可以借助学校的财务系统和一卡通中心的数据,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收入和校内消费情况,这就可以成为贫困生认定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在工作中还发现,通过同班同学或同宿舍同学的民主评议,也可以成为贫困生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他们朝夕相处,对同学之间生活、消费水平最为了解。
(2)贫困生认定过程透明化。贫困生认定过程从认定程序、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上都要做出具体规定。在认定程序上,要包括个人申请、贫困证明、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民主评议、公示与学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跟踪调查与逐年调整、追究责任等;在认定标准上,要实现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测评标准的定量化;在认定办法上,要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监督下对申请学生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后要将贫困生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要为每一位被认定的贫困生建立档案 ,并逐年调整,及时更新,对贫困生档案库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3)资助和育人并举。针对有的评选过程不诚信,对待国家资助不珍惜等行为,各高校可以采取将困难补助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勤工助学资助力度,让贫困生通过申请获得上岗机会,并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贫困生通过竞争得到上岗机会,上岗后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同时,勤工助学岗位工资提高了,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贫困生在校内兼职,便于学校的管理。这样不仅帮助贫困生解决了经济困难,而且培养了自强自立的品质,从而充分发挥国家资助的“育人”功能。
三、结束语
如何能更加有效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高校应重视起来,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探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有效地帮助贫困生建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和价值体系,积极引导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努力,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良夫,吕澜,费英勤.高校贫困生助学政策管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4(03).
[2]王海生.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亟待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0(05).
[3]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