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跆拳道课程实施模式探究

2016-10-31薛国锋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跆拳道农村小学

薛国锋

[摘 要]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攻防技巧及格斗自卫武艺的雏形。跆拳道运动遍布全世界,在国内各城市,随处可见各色跆拳道馆,学习跆拳道正成为热潮。可是在农村,孩子们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体育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孩子也需要开拓视眼,拥有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农村小学跆拳道课程应时而生。

[关键词]跆拳道 实施模式 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74

推广、开展跆拳道运动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精神品质。跆拳道既能让学生强身健体,又能成为一种防身技艺,同时也能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一、课程建设背景

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农村,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农村的孩子少有锻炼的机会。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因师资、硬件等条件的缺乏,体育教学水平整体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农村孩子平时缺少锻炼机会,缺乏锻炼方法与场所,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2.基于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于2010年8月联合发文,推广实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252号文《关于进一步推动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的通知》,正式启动武术段位制进入学校的帷幕。“跆拳道”作为国际盛行拳种之一,走进校园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

二、跆拳道课程的开发

跆拳道因其本身的实战特点与科学性,散发诱人魅力,在全世界形成了学习热潮,现已成为国外较为推崇且研习人数最多的武学项目之一。我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体基础,结合跆拳道基本理念进行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

(1)强身健体,修炼防身技艺。跆拳道课程旨在引导小学生通过循序渐进之习练与修行,了解及掌握跆拳道内容体系与内涵法度,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目的,从而促进小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2)修养武德,传承跆拳道文化。“未曾习武先习德”,跆拳道课程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的先决条件。跆拳道讲究“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旨在让学生透过跆拳道的练习,了解跆拳道的武学核心与内涵,提高自信力与意志力,磨砺品质,不畏挫折,学会相互尊重。

(3)文化立校,丰厚办学内涵。跆拳道课程建设通过以德建武、以文促武、文武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和谐共生校园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

(1)基本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依托我校自行创编的校本课程实施教学。本课程根据各年级段小学生之身心发展特点及差异,将训练体系进行等级划分,并与当前国家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适应。

(2)德育教育。跆拳道讲究“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学习跆拳道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三、跆拳道课程的实施策略

1.构建“一课一操一考一赛”的课程体系

“一课”指继续把跆拳道作为地方特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原有基础上修改校本教材,每周每班上一节跆拳道课。

“一操”指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全体学生练习《跆拳道》表演操,并添加班级游戏活动,通过学生“阳光体育一小时”的健身活动,融健身、游戏于一体。

“一考”指根据跆拳道段位制修炼要求,通过坚持不懈的教学,组织小学生参加段位制的考核,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一赛”指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各班级参加跆拳道“品势”集体比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跆拳道的魅力。

2.建立跆拳道竞技队与跆拳道表演队

学校组织资质较好的学生参加国考,以达到提高技艺、传承技术的目的,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跆拳道表演队,代表学校参与各类集体表演、展示,为校争光。而身体素质出众、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有机会成为校跆拳道竞技队的一员,并有机会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活动。

3.成立“跆拳道小拳师”和“教工跆拳道”社团

成立“跆拳道小拳师”和“教工跆拳道”社团,通过学习明白跆拳道何以能够扬威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与锻炼水平,达到健身防身的目的。通过跆拳道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武学修为和进取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出一批跆拳道爱好者,同时跆拳道课程已成为我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跆拳道农村小学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