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会走向“中美两极”吗?
2016-10-31肖枫
肖枫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未改,中国仍是多极格局中的一极。在多极格局下,中国不应选择军事结盟战略,但可选择结交更多的朋友,“铁哥们”越多越好。鉴此,“中美两极论”与现实不符,中美新冷战对峙也不会形成。
关于当前的世界形势和格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然而,近期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判断不符合实际,世界早已不存在多极化问题,“中美两极格局”可能在2020年定型;在两极格局下,“结盟”是两个大国都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把结盟定义为“冷战思维”是教条主义,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和说法与事实不符。
世界多极化趋势并未改变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世界形势虽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这一总趋势没有改变。
所谓“多极化”,绝不是说世界各“极”的力量都是均匀相当的。世界各大力量中,美国的实力远超其他各“极”,因此通常将其称之为多极化格局中的“唯一”超级大国。近十年来世界最大的变化是,西方美、欧、日三大板块“整体下沉”,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大国“群体崛起”,特别是中国“迅速崛起”影响非常深远。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过去“一超多强”是“一超超强,多强多不强”,现在则在向“一超相对削弱,多强大为增强”的方向发展。
美国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现在世界各种地区热点差不多都有美国插手的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已是美国的“单极世界”。美国对偌大的世界所表现出的力不从心已相当明显。世界动荡不稳、战乱频仍、难民成灾,既是美国政策的后果,也是美国衰落失去控制力的反映。近来英国公投脱欧可能造成欧盟削弱,但德法等核心国家依然坚挺,欧盟仍是国际社会中的一极。俄罗斯地位虽逊于苏联,但军事等各方面实力仍堪称一极。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力量整体上升,新兴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作用不容忽视。总之,世界“多极化”总趋势并没有改变。
“千万不要当头”的国策忘不得
26年前,邓小平在谈到世界格局和中国的立场时,讲过两句名言。一句是“中国不能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另一句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就是说,在邓小平看来,多极中的“极”可以当,而部分国家的“头头”绝对当不得。那么,作为多极当中的一“极”,与当部分国家的“头头”有何不同呢?
世界格局中的“极”指的是世界各大力量,世界有几股或几大力量就有几“极”。1990年苏联动荡削弱时,邓小平判断:“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能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1]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些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当头。对此,邓小平对中央领导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2]可见,邓小平的思想很清楚:“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但是,“中国永远不当头,这个头我们当不起。”
在多极力量的世界中,中美“两极论”的提法不符合实际,也不可能获得世界其他力量(极)的认可,只会起挑拨和离间中国与世界其他力量关系的作用。即使是在苏美两霸争夺的冷战时代,除了苏美两大集团之外,也还有中国以及“不结盟运动”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世界”,世界也绝不是绝对地分成“美苏两极”,而是呈现了一定的“多极化”趋势。
主客观条件不支持
“中美两极”论
中国要成为“中美两极”中的一极,首先是没这个实力。退一步讲,即使中国的“综合实力”确实能够达到“世界第二”,中国自己也决不会成为这样的“一极”。
一是因为世界其他各种力量,如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力量,都是以“独立自主”为立国之本,谁都不愿“仰人鼻息”,在别人“旗帜”下当附庸。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实际利益的需要,有的国家可能离美国近些,有的国家可能会更倾向中国些,这是历史形成的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要它们在当前形势下,即所谓新的“中美两极”格局中来次“选边站”,从而形成新的“两大集团”,这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已在世界各地搞了许多军事集团,它的军事优势还将保持相当长时间,它的“盟友”还会继续跟它“结盟”,但是中国要在这种情况下“拉队伍”,搞一个与美国相对峙的(军事)集团,不可想象。不久前中俄签署了一批联合声明和协议,表明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确实进入了全面深入合作的阶段,但声明仍明确向世界宣布:这“不具结盟性质”“不针对第三方”。仅此来看,断言“中美两极格局可能在2020年定型”是没有根据的。
二是还有一种可能,美国出于其策略需要,以拉拢离间的方式,给中国点“甜头”,“离间”中国与其他力量,搞所谓“中美合作治理世界”,如几年前奥巴马刚上台时美国人提出的所谓“中美G2”的设想那样。但这一设想因中国没接招而被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随后,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对华“牵制”和“遏制”的一手明显上升,但对华“接触”“对话”“合作”的一手并未完全放弃。虽然美国军界和军火商等鹰派势力为了预算和利润,总要将中国塑造成“对手”或“潜在敌人”,但美国仍有理性明智的力量认为,硬把中国逼成敌人,对美国和世界都是灾难。总体看来,中美关系是复杂的,中美间的矛盾和分歧虽不可避免,但对其加以管控不使其发展成对抗是有可能的。中美间达成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将会在曲折中前进,不能说“新冷战”已开始,中美将形成对立的“两极”。
三是中国从自身崛起和发展的利益考虑,宁可选择作为“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继续与世界其他各种力量一道与美国周旋打交道,也决不会抛开其他各“极”,作为“中美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与美国对峙相处。其深刻的原因邓小平早在1990年就讲得很清楚了。目前以及未来的中国还应当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做下去,“中美两极”成不了。
不搞军事“结盟”,但“铁哥们”越多越好
综上所述,中国不应搞军事结盟,但这决不等于中国不要朋友、不要“铁哥们”。其实,中国历来认为朋友搞得越多越好、越铁越好。现在的问题可能在于,在当今新形势下,既不搞军事结盟,又要多搞一些“全天候的朋友”和“铁哥们”,在战略策略上中国要做哪些调整、创新和发展?
在“结盟”问题上,既要有原则性又必须有适当的灵活性。中国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某些认识和做法。首先对“结盟”要做具体分析,原则上我们不搞针对第三方的“军事结盟”,但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不仅可深化互信、协调立场、甚至可以针对某些问题采取必要的“联合行动”,并尽可能地使其多样化、长期化和制度化,打造出一批“全天候的朋友”和“铁哥们”。我们要利用当前形势,把中俄的“不结盟关系”,搞得比结盟关系还要全面、灵活、有效,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国要像美国一样搞针对第三方的结盟。
不仅如此,中国还进一步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体系,努力构筑“结伴而不结盟的朋友圈”,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要把复杂的中美关系简单化
在对美关系上,中国决不能忽视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对华加强遏制的新动向。的确,美国对华遏制的一手明显上升了,从朝鲜半岛到东海再到南海,美国不断在中国家门口炫耀武力,搬弄事非,企图牵制中国。对此中国理所当然地以加强自身防御来应对。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3]“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4]对于向中国炫耀武力的美国鹰派,中国必须有实力,决不能示弱。只有当他们认识到无法压服消灭你的时候,才会反过来愿意同你交朋友。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国防实力,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所必需付出的“成本”,否则既无“和平”,也无“发展”可言。
但是对中美关系决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美国加强对华遏制的一面看成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似乎“新的冷战”已经开始了。这种估计也是不正确的。中美关系是复杂的,总体而言仍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最近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时指出,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可以合作、需要合作的地方很多。三年前习近平主席访美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所谓新型大国关系,新在“合作共赢”,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这意味着要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定律、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管控好分歧。应当说“不发生大的对抗”,这是中美双方的战略底线,否则对谁都无好处。总之,对中美关系没有理由持悲观态度。虽然近年来中美因“互疑加深”而存在脆弱性和战略误判的危险性,但从长远和总体看,中美关系的大局是稳定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会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主客观条件决定了中美新冷战对峙不会形成。(责任编辑:张凯)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页。
[4] 《习近平谈军事辩证法: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sz/201608/t20160812_8536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