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实证分析
2016-10-31业鹏涛
业鹏涛
近年来,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通过建立惠农支付服务点、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建流动服务网点等方式有力推进了边疆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建设,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基础性问题。但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助农取款服务投入产出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农民的现金结算意识依然较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深度有待拓展,真正贴合“三农”的支付服务或产品的创新难度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健全。因此本文以普洱市县域为研究对象,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普洱市县域支付环境建设发展水平,并结合各县的特点归纳了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做法,对助力普洱市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一、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简介
(一)普洱市地理人文环境
普洱市辖1区9县,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3%,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约486公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等历史原因,九县均为贫困县,农村居民消费习惯极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民族习惯影响。贫困地区呈现出山区多、民族多、贫困人口多的特点,这也成为制约普洱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普洱市2015年经济发展情况
2015年普洱市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14.41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9.75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49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9.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5.64亿元,增长10.9%;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20亿美元,增长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30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14元,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3%。
(三)普洱市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
截至2015年普洱市县域有银行网点179个,接入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网点43个,代理网点121个,占比91.62%;银行卡累积发放273.36万张,人均持卡量为1.19张,银行卡受理终端9273台,助农服务点120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9.89%,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量6707.78万笔,金额2354.05亿元。支付渠道主要有特约商户(包括惠农支付服务点)、ATM机(包括CRS存取一体机),POS机(包括普通POS和转账电话)、其他受理终端。受理终端多数集中在县城和乡镇一级。另外,部分行政村设有流动式服务网点,并建有村级自助银行。普洱市县域移动支付设备有转账电话和移动POS机,互联网支付主要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
二、县域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主成分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为分析普洱市县域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发展情况,首先根据普洱市支付结算数据,对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发展水平进行指标化,对数据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新的主成分因子,通过新主成分因子计算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各因子下的得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找出各县支付结算环境发展状况的差异与特点,有利于管理和把握全市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整体发展现状,分类制定相关政策,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更好的指导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理论基础如下。
1.主成分分析原理。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始提出的所有变量,将重复的变量(关系紧密的变量)进行归纳总结,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通过新变量计算出新的主成分得分排名。(详见图1)
2.主成分分析步骤。对于一个样本资料,观测P个变量,n个样本的数据资料矩阵为x=(x1,X2,...,Xp)T)n个样本xi=(xi1,xi2,...,xip)T,i=1,2,…,n,n>p,构造样本矩阵,
(二)数据实证分析
1.指标的选择。在支付环境建设中各县在各个方面有不同的投入,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做法,反应在各县的支付结算数据中,遵循可比性原则,从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七个方面选取七项评价指标,分别是为X1人均持卡量,X2为人均银行卡、票据业务量,X3人均银行卡终端受理业务量,X4为人均银行卡受理终端量(万人/台),X5人均网银、手机银行业务量,X6人均助农服务业务量,X7人均代理发放其他业务量。(详见图2、表1)
2.主成分分析。将收集的普洱市县域支付环境数据代入模型分析,可得到相应的结果。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出部分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部分指标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具有相关关系的就可以归为一类,组合成为新的指标,新指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详见表2)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出公因子方差表,从公因子方差表中可以看出指标中提取率≥0.6,说明大部分信息能被新的指标提取,适合做主成分分析。(详见表3)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出解释的总方差表,从表中可知指标的特征值≥1的有3个成分,且3个成分的方差累积为85.95%,符合方差累积值85%的要求。所以可将7个指标归纳为3个新的指标。(详见表4)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出碎石图,同理从碎石图也可以看出1的有3个主成分。(详见图3)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出旋转的成分矩阵,可知3个成分中≥0.6的可归纳为一类主成分,所以第一主因子F1由为人均持卡量、为人均银行卡受理终端量(万人/台)、人均银行卡终端受理业务量、人均网银、手机银行业务量决定,第二主因子F2由为人均银行卡、票据业务量、人均助农服务业务量决定,第三主因子F3由人均代理发放其他业务量决定。(详见图4、表5)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各新主成分因子的得分F1、F2、F3。定义第一主因子F1指标,由人均持卡量、人均银行卡受理终端量、人均银行卡终端受理业务量、人均网银、手机银行业务量决定,可将F1指标总结为非现金业务结算环境建设情况。定义第二主因子F2指标,由为人均银行卡、票据业务量、人均助农服务业务量决定,可将F2指标总结为银行卡使用环境建设情况。定义第三主因子F3指标,由人均代理发放其他业务量决定,可将F3指标总结为代理发放涉农业务环境建设情况。根据得分矩阵可知,在F1非现金业务结算环境建设情况中宁洱县得分最高,其次为孟连县和江城县,说明三个县在非现金业务结算环境建设方面在普洱市县域中做的最好,具有自身的优点。在F2指标银行卡使用环境建设情况中澜沧县得分最高,其次是景谷县,说明两个县在银行卡使用环境建设方面在普洱市县域中做的最好,具有自身的优点。在F3指标代理发放涉农业务建设环境情况中镇沅县得分最高,其次是景东县,说明两个县在发放涉农业务建设环境方面做的最好,具有自身的优点。(详见表6)
三、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经验和做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了新的三个决定县域支付环境的指标F1、F2、F3,并得到各县在新指标下的得分,经过进一步对各县支付服务环境调查,结合各县数据得到的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所以通过主成分得分排名我们可以看出各县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短板,比如宁洱在非现金支付服务建设方面作的最好,但在银行卡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方面、涉农发放业务建设方面都只处于中间水平;镇沅县在涉农发放业务建设方面做的最好,但在银行卡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方面、非现金支付服务建设方面都只处于中间水平,说明各县在3个环境建设方面都还有改进的空间,对各县在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方面的进一步调查进行综合评价,可分析出各县在支付环境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
(一)非现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方面
宁洱县的经验:一是大力开展惠农存折迁移工作,将财政粮食直补资金、农机补贴、低保资金等从惠农存折迁移到惠农卡,提高银行卡持有量,进而提高银行卡使用率。二是根据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少,部分客户离金融机构路程较远的特点,商业银行积极营销,有针对性地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业务,方便客户日常资金结算,缓解柜面服务压力。三是针对三农企业推广企业网上银行业务,上门服务做好企业财务人员网上支付业务培训,解决农村地区农副产品收购结算方式单一、现金使用量大的问题。孟连县的经验:一是金融机构积极在县城、边境口岸布放POS机、ATM。二是金融积极积极开展折换卡工作。三是金融机构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
(二)银行卡使用环境建设方面
澜沧县的经验:一是为进一步优化解决用卡环境,建立起方便快捷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了解农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加大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推广力度,本着“因地制宜,一乡一策,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在乡镇形成“流动服务网点+惠农支付服务点+自助设备”的金融服务模式,“三者”相互促进为农民群众提供“定时定点+具有灵活操作性的多时段+24小时”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存取款难,有卡无处刷”的尴尬局面。二是推出特色银行卡支农项目和服务,针对以往农村银行卡渗透率不高问题,为有效解决银行卡如何普及广大农村地区,加大了惠农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打消了农户使用惠农卡的顾虑,农户的持卡,用卡意识到了有效提高。景谷县的经验:一是进村入社,到惠农支付点设立宣传台开展宣传。借助村委会、村干部的力量,大力开展宣传。二是对商户通过赠送小礼品、奖励优质明星商户的形式,对农户通过刷卡办理一笔惠农支付业务的客户,赠送一份小礼品,同时对商户指导培训、完成惠农存折的折转卡工作、用卡扫盲活动、定期回访商户等措施,使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开展得更有序,能更好的为农户、商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发放涉农业务环境建设方面
镇沅县的经验:一是大力推广“折换卡”工作,对业务办理过程中收到的银行存折,建议持存折人换成银行卡,不断提高银行卡持有率。二是鼓励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和财政涉农补贴发放业务,在农产品收购旺季,提供代理发放业务。景东县的经验:一是为支持地方“三农”发展,使涉农资金及时、快捷拨付至农户手中,结算方便,从支付环境入手,大力开展“折转卡”工作。二是积极推行涉农发放特色服务,实现支柱产业非现金结算。
四、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网点少,供需不匹配
农村地区金融网点不足,存在重城区轻乡镇的现象。普洱农村地区三大金融主力为农行、邮储和信用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改制,进一步收缩乡镇网点,农业银行在乡镇设立网点很少,乡镇网点主要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金融机构网点村一级几乎为空白,对于处于山区的普洱市农民就需要花费数小时,走上10几里山路得到金融服务,普洱市县域金融网点共计179个,平均5.2个行政村才有一个金融网点,显然不能满足农民希望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资金清算渠道效率低,成本高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现有的金融机构未能全部实现跨行实时清算,农村网点支付清算环节较多,只有43个加入了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只占24.20%。代理网点为121个,虽然覆盖率达到91.62%,但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以信用社为例乡镇信用社只能办理县辖联行业务,因而其汇出和收到异地款项仍要通过县联社转汇,环节较多影响了汇划速度,对付夸系统、跨地区业务更加耗时复杂,目前这种非常滞后的清算网络影响了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清算,不仅会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成本,还减缓了农村地区的资金流通速度,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支付结算方式种类少、结构单一,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难
农村地区现金结算方式根深蒂固,非现金结算应用意识不强。他们认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的现金结算方式看得见、摸得着,心理踏实,刷卡、转账、支票等无影无形的非现金结算方式用起来感觉心里没底。这种现金依赖现象无疑抑制了非现金结算的需求,特别是偏远的村镇,思想认识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户对非现金结算表现得很冷淡,县以下的农村地区商品交易大量使用现金;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对价格的敏感度高,如果某项金融服务是收费的,就会影响到农村居民使用该服务的积极性;由于近年来劳务输出较多,贫困地区大多为留守老人及儿童,推广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ATM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局限性较大。
(四)金融机构开展支付结算宣传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
一是由于普洱市面积广、多山地、交通差的地理环境,造成贫困地区相对封闭,农村居民对新型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而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宣传方面内容较为单一,宣传面窄且针对性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银行卡应用知识的了解还处于存取等基本功能,加之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受教育程度低,部分少数民族不懂汉语不识字,金融机构开展支付宣传困难重重;二是许多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支付结算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对收益性较差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应用积极性也较低。
(五)惠农支付服务点业务发展不平衡,且运行方面存在不足
一是受通讯、系统问题及收单机构人手较紧维护不到位的影响,部分惠农POS机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机具使用率不高,商户经济得不到体现,商户积极性不高,零业务惠农点仍然存在;二是受资金、成本、地理位置及文化程度的影响,机具数量少且摆放不均衡,利用率低、自助银行服务延伸服务范围有限;三是惠农支付服务点现金供应不足,由于惠农支付取款服务规定每卡每日累计最多可取款不超过1000元(含)人民币,对于多数行政村便民店、小超市而言,其日均营业额有限,仅靠服务点日常经营的现金收入显然不够,如果出现现金短缺,则影响农民用卡的积极性,达不到推广惠农支付服务的目的。
(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对支付服务工作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支持,缺乏对支付服务工作的相应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造成支付服务工作的运营成本高昂,服务收益率较低,而服务网点由于工作收益低,使得从事支付服务人员收入偏低,致使贫困地区支付服务成本与收益相矛盾,继而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在贫困地区加大投入。但随着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他们对改善金融受理环境和金融服务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五、加速支付服务建设的措施及意见
(一)加强政策扶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健全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由政府支持,人民银行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共同实施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对积极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机构给予支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力争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通信优惠、专项资金,对政策性便农惠农支付业务给予扶持;协调各地各类财政补贴优先通过积极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涉农金融机构代发。二是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目前惠农服务点仅是弥补金融服务缺失的有效补充,不能完全代替金融部门在农村履行金融服务职能,可由当地政府、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多方协商,对金融服务缺失的乡镇恢复金融服务网点和惠农支付服务点空白的行政村建设自助银行、布放POS机的涉农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政府奖励和财政补贴;三是人民银行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服务的考核力度,将支付结算服务纳入“两管理两综合”系统,纳入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评价的范畴,对大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建设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支持,激发金融机构内在潜力,调动金融机构主动推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二)加大对“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扶持力度,推进“农村金融综合便民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助农取款利益补偿机制
一是以前期建设的“惠农支付服务点”为基础,结合即将在普洱市开展的“农村金融综合便民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将电子商务、新农保、新农合和政府财政补贴等融入到农村金融综合便民服务站,提升丰富服务能力,发挥服务点辐射作用;二是丰富惠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功能。各部门可通过调研适当增加助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种类,适当提高单卡、单日累计限额;三是收单机构应不断强化服务点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告知责任义务,加强对服务点规范操作培训、运行维护管理、定期巡检,建立服务点准入退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及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优胜劣汰,撤销业务少或无业务惠农点,扶持优质的惠农点,降低金融机构维护成本,有效促进惠农支付业务发展。四是由当地政府、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商,直接向惠农服务点提供一定的佣金和通讯补贴等经济补偿;对惠农支付服务点给予支付结算方面的优惠,如免收账户管理费和结算手续费、使用个人结算账户作为核算账户等,并根据实际需要,在人口较多的同一个行政村设置2个以上的服务点,减少现金供应压力,减轻每个服务点现金备付压力。同时人民银行应督促收单机构通过提高授信额度,给予优惠贷款利率,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调动合作商户的积极性,对取款服务量大、服务质量高,风险防范能力强的商户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加大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力度,寻求多方资源支持
一是要强化支付结算服务日常宣传工作,从报纸刊登支付系列结算知识、不定期通过发送短信、电视电台宣传字幕等方式宣传支付结算知识,让农民知晓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二是要建立支付结算长效宣传机制,以涉农金融机构实体营业网点为基地,加大日常宣传工作力度,要让农村居民记得住、愿意用、用得好,真正使支付服务宣传走进千家万户,深入民心,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对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可度,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居民对于银行业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现场体验式宣传,发挥惠农服务点面向群众、扎根乡村的特点,依托惠农服务点开展综合金融知识宣传;四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借助多样化宣传渠道,积极探索新型宣传网络,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五是积极将现代化支付工具和方式向乡镇特色产业推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乡镇龙头企业采购、销售等方面的经济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带动上、下游企业积极转变支付结算方式;六是加强对惠农服务点、柜台等业务具体经办人员的支付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并熟练操作所使用或代理的支付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其向农民进行宣传的公益服务意识和能力。七是结合目前国家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群众代表协调联系,大力宣传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让政府工作人员和老百姓了解掌握现代化支付方式,知晓支付环境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好处,提升支付服务的形象和信誉度,力争将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纳入扶贫攻坚工作体系中,得到多方资源支持。
(四)持续推广非现金支付,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应农村居民需求的业务
一是大力推广银行账户和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银行账户普及率和活跃账户率,增强农村地区银行服务的可获得性。积极发行面向“三农”、切实具有便农惠农特色的银行卡,协调各类财政补贴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以“一卡多用”为特色功能,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支持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开通农村地区支付终端的跨行使用;二是结合当下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的背景,推广手机银行支付,涉农机构应做好手机银行业务培训,消除老百姓对新事物的排斥,乐意接受安全成本低的支付服务方式。三是将“流动服务网点+惠农支付服务点+自助设备”的金融服务模式制度化,鼓励有条件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三者”相互促进为农民群众提供“定时定点+具有灵活操作性的多时段+24小时”的金融服务,可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存取款难,有卡无处刷”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