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可休矣
2016-10-31卞文志
卞文志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从哈佛读研毕业后,将去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后的中国留学生何江所说的一段话:“现在乡村逐渐流行读书无用论,认为寒门很难再出贵子。这样的观点让我觉得挺无奈。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那些还在路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坚持的希望。”
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事实的确如此,来自湖南大山深处的农村孩子何江的成长经历确实不平凡。因为,在5月26日,28岁的中国留学生何江成为首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华人学子。在毕业典礼上演讲是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从全校数万名毕业生中各选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毕业生发言。何江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从山沟走出来的小男孩,到神采奕奕的名校博士,可以说何江走过了一条勤勉奋进的拼搏进取之路。
何江的经历,可以说是对当下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最有力反驳,同时,也是对怀有“读书无用论”这种思想的父母及学子们的一种提醒和勉励。
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的论调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众声喧哗中,笔者注意到有三种声音。一种是读书无用论的鼓吹者。自己真没读过几天书,但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旧友聚会,你或许也有这样一种悲凉的酸楚:受教育程度很低的发小,居然成了大款。我们这些读了十七八年书的,除了学位啥也没有。他们给你倒上茅台酒、递来中华烟,再送你一句加了冰块的风凉话:“文化能当饭吃啊?”不错,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执行能力,确实很重要,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但读不读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
另一种是读书无用论者。他们确实读过几年书,甚至还有相当漂亮、镶着金边儿的学历背景。但眼下,知识和财富之间的转化很不尽如人意,他们甚至在清贫愤懑、怀才不遇中挣扎。读书不是为性情的雕琢、底蕴的贮藏、襟怀的开阔,完全是为了换得利益,一旦变现受阻,就觉得读书无用。这些人怯于面对的事实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自己无用。你的视角局限在那几本偏狭的书本里,却不知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
种种读书无用的论调中,最可恶的一种是别有用心者。明知道开卷有益,却巴不得周围所有人都沉浸在玩乐中虚掷青春;明知课堂所学东西的价值,非要激进地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毫无意义。他们几乎是人格分裂的——一边拼命地读书,一边一脸厌弃地说读书无用。这种人不敢光明正大地迎接任何一种透明公开的挑战与竞争,只能动用这样卑劣的手腕,遮掩迫切求胜的病态竞争心理。
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创造更大财富
笔者认为,知识不仅可以用来创造财富,还可以用来涵养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说,在充实德行和素养上,很多人只知道知识的“有用之用”,却忽视了更有价值的“无用之用”。比如,如果一个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总是急功近利,先谈钱甚至只谈钱,也可能因为钱的多少误入择业歧途。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说,针对有人把大学生起薪和农民工相比,并提出“农民工逆袭”,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比法并不合适。数据显示,2015年应届毕业生总体的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为4793元,2015年农民工月均工资刚刚迈过3000元门槛。社会上之所以会有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的说法,是因为一些农民工高收入的个案被舆论放大,进而造成错觉。
其实,即使农民工收入整体超越大学生起薪,只要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都无可厚非。现在很多人不能接受大学生被“农民工逆袭”的“误传”,恰恰反映了当前“学而优一定要富”的观念在支配着很多年轻人的求学和择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升值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一些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通过创业挣下了大钱,当起了老板,也许是受到太多类似信息的刺激,一些大学毕业生自视甚高,收入太低的职业不愿干,社会地位不高的职业不愿干。因为挑挑拣拣不肯“屈就”,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反而错过了干事创业的最佳起点。
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选择什么职业,从知识到财富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只有把知识更快地转化成能力的人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否则空有八斗之才,也可能不名一文。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真的有志于创业创富,就应该放下身段去市场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
有机构做过调查,大学生就业5年后工资的增幅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只要肯打拼,有知识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并不吃亏。所以说,知识能创造财富是毫无疑问的。
“读书无用论”是一剂毒药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在广州、深圳一带城中村的“包租婆”们,就经常用“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教育他们的小孩:“你整天想着读书这些没用的东西,再这样下去,将来就像租我们房子的那些大学生一样。”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些人也习惯于将“读了书的小职员”与“没读书的大老板”相比较,来论证“读书无用论”。
据了解,“没读书的大老板”在当下中国无非是以下几类人:一是城乡经商者,包括做商业流通、开商店饭店、做小生意;二是在城乡办厂者,包括企业和家庭作坊;三是包工头;四是包租婆和拆二代;五是乡村混混。这些人有靠能力赚钱的,也有靠拳头吃饭的,还有靠土地增值进项的,但就是没有靠技术成功的。即便是像靠办企业、经商这样创业发家致富的,包括江浙沿海大量的五金加工企业、纺织行业等,技术含量都不高。
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主要特点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一般人都能进入这个行业,如五金加工,不需要多少资金,不需要高深技术,只要有个空间便可开办家庭作坊。这样谁都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就容易造成这个行业的高度竞争性,使其利润较低,也使这个行业容易饱和。只有率先进入这个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会最终生存下去。也就是说,行业的技术含量越低,市场准入门槛就越低,竞争性则越强,最终发展的结果是垄断性越高,排斥性就越强,致使后来者越难进入这个领域。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很多技术含量低、市场准入门槛很低的行业造就了一大批“没读书的大老板”,这些大老板垄断着这些行业的资源与市场,排斥其他人的进入。逐渐地,其他人进入这些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便进来了,要赚钱也越来越难。也就是说,不需要科技含量的小五金创业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没有读书”的人要想再创业成功,已近痴人说梦。
所以,未来中国更多的将是“读了书的大老板”,他们将会出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在该领域,市场准入门槛高,能够进来的人较少,饱和程度较低,且技术突破性和创新性强,领域的拓展性强,但垄断性不高。换言之,新进来者可以率先成为“大老板”,后进来者则可以通过领域拓展和技术创新同样成为“大老板”。如果你现在不读书,未来就不可能通过创业成为“大老板”,对于现在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或已经毕业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拥有知识,你才能投身于高科技领域如鱼得水的创业;即使你在单位上班,只要你有知识、有本事,你所从事的工作也不是农民工从事的工种。这就是知识的重要,知识的价值,由此可见,“读书无用论”不仅没有市场,而且更是一剂“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