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016-10-31欧阳祯
欧阳祯
【摘 要】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人类音画等综合性艺术的水平,推动了视听世界的发展,并逐渐演变为新型的现代音乐体裁。它既有着其它体裁的音乐共同点,又独树一帜有着自身的特殊作用和性质。它对剧情的高度概括性和渲染力,对整个作品的引导性作用使它越来越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分割并日益壮大的有力躯干,使得影视作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并为文化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影视作品;音乐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16-02
一、影视音乐的出现
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为全人类艺术世界发展史挥上了标志性的一笔浓墨。在现在看来,作为影视类的先驱者——电影,无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集艺术之大成的大舞台。在电影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在画面动态的表达效果上有更加真实的体验使得音乐元素加以融入,它作为最易被观众无意识注意但效果却最为显著的重大革新,一直沿用并发展至今。从此以往,镜中画面如同添入神来之笔,变得活色生香、立体起来。
音乐在影视类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独到的画龙点睛之笔使得现今的影视作品早已离不开音乐,它让人们的视觉与听觉渗透融合,呈现给人们一道视听盛宴。没有音乐的电影如同珍馐缺了调味,品味大打折扣。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它作为独立艺术门类时和而不同,共性与个性并存,是影视作品综合性艺术中的有机体,在影视表现、效果、价值等多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二、影视音乐的几大基本形式与其突出作用
影视音乐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有着诸多的“角色”担当。
作为主题曲的音乐总是让人一提起该部作品便想起了它的旋律,很大程度上,一部好的作品与音乐的关系就如同机器与机器模型,虽然相对而言“小”了许多,但却是整体作品的浓缩概括,旋律是作品的风格色彩,歌词是作品的速写形象。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1986年电视剧版主题歌曲兼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就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例子。这首影视金曲的旋律舒展宽阔,前段深沉坚实、娓娓道来的低声渲染出全剧取经路上的艰辛磨难和师徒四人在西行步伐中的坚毅奋进,呈现出苍劲深邃的情绪基调,融合“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如此浑然天成的歌词,俨然镜头画面浮现眼前;高潮时旋律扬起,歌词虽只为“lalala…”的虚拟衬词,但却将旋律舒展开来,刚健嘹亮,将全剧赞颂的明快乐观的西游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最后“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词曲升华了精神意境,又高音反复,道出人生哲理令人回味余音,并作为全剧深化总结,和《西游记》作品主题表达的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渗透交织。《敢问路在何方》作为影视歌曲,不仅高度概括浓缩出了这部形象经典深入人心、名扬海内外、重播率和收视率极高的经典作品,而且本身也极具艺术性,雅俗共赏,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早已作为独立的声乐歌曲在舞台演出,并被大部分声乐曲集收录用于声乐学习。
当音乐用作影视作品片头曲时,它就像是带领观众游览名胜的导游,或是以“先声夺人”之势,配合作品片头画面让观众先窥视几镜在影视作品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或事件的特别之处,此时的音乐和片头画面结合后起到了更佳的引领性作用,吸引了观众兴趣,让人情不自禁“误入桃花源”。不得不再次提到1986版《西游记》,它的片头曲《云宫讯音》无疑是“先声夺人”的艺术精华,它与剪辑出的片头画面结合交织得天衣无缝,甚至令人认为片头画面是专为《云宫讯音》而拍摄的。而有时又是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概括营造出作品的整体情感氛围,让观众通过片头音乐对影视作品的主题基调有了大致了解。陪伴我们长大的最熟悉的国产动画片之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欢快活泼的旋律和充满童真的歌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看似简单的词曲却有着浑然天成的融合,音乐一响脑海中就浮现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孩子们的耳朵深深地被吸引,经久不衰地烙印在了脑海中,成为几代人美好纯真的童年记忆。
插曲和配乐总是容易被人们忽视却绝不可缺少,它们常常归为一类,就是作品中的插入音乐。它总是在最适合它出现的情境中出现,却又紧随着剧中情景的变化而改变风格,抑或是在不经意间消失得不留痕迹。如果有心去注意平时所看的影视作品,去发现它出现的时间地点,并与人物事件相关联,你会感到它和画面有着太多的妙不可言:清晨,温暖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窗台,鸟儿开始了欢快的歌唱,城市街道上汽车渐渐川流不息……这时候的音乐往往是充满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在我印象中最典型的当属那部老少咸宜的电视剧《家有儿女》,镜头每当切换到北京街道早上拥堵繁忙的情景时就出现了这种风格的配乐;当古代帝王从城墙上目送几十万兵将正挥帜待发,扬麾出征的时候,总是应用有着声势恢弘,磅礴宏伟的器乐曲或配唱……这些都是我们在画面上并不能看到声音来源却一直在接受到的主观音乐,又称功能性音乐,注重营造场面特定的气氛,进一步渲染情绪,强调画面感。还有一类就是为了剧情发展而成为剧情一部分,在画面中有存在性的音乐,比如作品中的情景是在一个音乐派对上,或是作品中的人物在演唱等等,这类音乐是出现在画面上的客观存在的音乐,又叫现实性音乐。在影视作品这种视听有机结合的艺术中,听觉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作品情节推波助澜,使画面生动表现出更强的艺术效果,更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诠释纽带,起着衔接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交替,起到诸多直接现实的作用。
三、例析影视音乐的独特作用
(一)人物形象塑造与影视音乐相关性
在电视剧、电影、动画等作品中,往往有许多专用于塑造人物形象而创作编配的音乐作品。例如我们熟悉的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小哪吒》往往都是为了直接赞颂或描写主人公而作的主题曲:“眼睛瞪得像铜铃,发射出闪电般的精灵……啊哈哈…黑猫警长……”一个正义的化身黑猫警长的形象跃然纸上;“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描绘出了七个葫芦兄弟不惧蛇妖的勇敢形象;“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上天他比天要高,下海它比海更大,智斗妖魔小鬼怪,少年英雄就是小哪吒……”也是直接塑造了小哪吒的正面形象。这些经典鲜明的例子充分展现了影视音乐是可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后,只要是音乐响起,便又勾起了人们对这些经典形象的记忆。
(二)人物心理活动的细微刻画
在侦查探案类的影视作品中,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无疑是剧中的点睛之笔,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揭示剧情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比如大型经典古装探案剧《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类型电视剧,在展现作案者惶恐不安的心理时,往往会用一些不协和音程突出人物心理活动。在最被人熟知的侦查类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当柯南胜券在握,已经判断出凶手是谁,并且即将通过缜密的推理将自己的正确推断公之于众时,往往响起的是自信正义的音乐片段,更加突出柯南的胸有成竹,并暗示剧情正往令人满意的方向顺势发展。还有诸多台湾苦情剧《春天后母心》、《妈妈为我嫁》、《笑着活下去》,为了突出全剧渲染的悲苦情绪和剧中人物身世境遇的凄惨,几乎整剧运用大量悲情小调音乐,加上低沉忧伤的大提琴,寂静略显悲凉的长笛,凄美婉转的二胡……多种器乐元素的加入,都更加细微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难以直接展示于画面上的“心理活动”,用更适合它的方式——配乐表现了出来。
(三)无需“说话”的旁白解释
其实这个所指的就是对气氛的营造和渲染,如特定的历史年代的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等因素的解释。它甚至无需旁白解释,只需音乐响起便能将人引入剧情背景,这种独特的艺术功能是其他艺术类别所无法达到的。如一些以唐玄宗开元盛世为背景的宫廷剧,在开篇处有时无需标以字幕解释公元几年,仅以《霓裳羽衣舞》配乐引入剧情,镜头缓缓转入宫中莺歌燕舞之景,就足以说明故事背景年代,以及宫廷这个特定地点。什么地点对应什么音乐,让观众以主观代入客观,让观众不是像字幕一般客观被动地接受输入,而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加工而进入客观剧情,这是不是更能吸引观众继续观看一探究竟呢?
(四)作品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巧妙结合
影视作品剧情如同音乐一般也有“节奏”,这个“节奏”功能也和音乐节奏类似,起着多方面重要作用。它有作品本身剧情发展的客观节奏,有带动观众的主观节奏,还有导演通过作品本身表达的内涵的节奏等等。在这方面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无疑是惊悚恐怖片和3D科幻片中应用的音乐。这类音乐往往有着紧扣人心的作用,使剧情发展的节奏与观众内心的节奏相扣,于是当作品出现激动人心千钧一发的场景时,观众情不自禁地屏息凝神,甚至有“心跳都漏了一拍”的惊心动魄之感。其实在看这些注重音效的作品时,把音乐关掉后内心起伏便小得多了。
(五)为影视作品创造了更具长远性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音乐具有独立的欣赏作用,影视音乐作为其中一部分自然也继承了这个共同点。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院线、电视上播放完毕之后,如果它的影视音乐同样极具欣赏价值,艺术程度高,它就能够大大延续这部作品的价值,甚至超过作品本身的价值成为独立的音乐曲目。“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我的祖国》,便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大众就算不知曲名也能哼上两句。这首歌原是老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而它很久以前就已经作为独立的声乐曲目收录于诸多声乐教材中供师生们学习传授了。这是一个影视音乐价值超过其影视作品本身价值的典型范例,还有上述提到的《敢问路在何方》等音乐作品都是经典的例子。
音乐用“以声表情”的方法来创造“声情并茂”的艺术形象,影视音乐将这种独特的功能更加具体化深入化,它的妙不可言和变幻莫测还将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品味和感受。
参考文献:
[1]谢征.音乐教育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12.
[2]中国音乐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