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下)
2016-10-31李晓东
李晓东
总结现状 利弊分析
实话说,眼下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是较为困难和尴尬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于竞技体育的认识与追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近年来其他项目运动成绩全面开花,导致了乒乓人口的大量分流。
及时总结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利弊,理顺其中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自我扬弃与完善,才能够真正找到符合规律的发展之路。
1、 体制改革 战略决策
近十几年来,中国乒乓球所实施的是举国体制与准职业化相结合的双轨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利弊关系。
乒乓球项目是举国体制在中国竞技体育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国家的重视、资源的雄厚、资金的充足,团队的协作和后勤的保障,都是得天独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工作环境也是世界上最为安定的,使得他们能够专注于事业攻关。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家队长期集中训练,使得训练的对手多、打法全、对抗强和质量高,长此以往而积水成渊。中国乒乓球界长期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指导思想,后备人才的打造系统框架严谨,衔接紧密,发展方向明确,训练系统科学,要求各层级运动员都能够在世界乒坛占据领先地位。在优越制度的保障下,中国乒乓球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队风,将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放在思想教育的首位,大赛备战期间大帮小、男帮女、全队帮助参赛主力和知识共享的业务会诊,成为乒乓文化的一大亮点。
从对国外主要对手的民意测验调查中了解到,体制是中国的最大优势,既令人羡慕不已,又让人难于模仿。但它的弊端在于受困于体制内的约束,开拓胆量不够,发展步伐不快,办事效率不高,人才流通不畅。
中国竞技体育朝着职业化的方向转型,是一项战略性决策。由于性质的巨大变化,现阶段存在很大困难,最大的矛盾就是由国家和政府的投资转变为个体和个人的投资,在组织机构的功效上,事业发展的走势上,投入的方向、形式和保障上,以及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竞技体育的体制改革,不能墨守成规或一成不变,也不能追赶时髦或牵强附会,更不能盲目全盘照搬或一概否定。要根据国情、形势和发展的需求,现实状况和项目特点,自身的能力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往有益的做法一定要保持、发扬和传承,而面对不利的因素,则必须予以否定和遗弃。据媒体报道,4年前,英国奥委会参照我国的举国体制,结合本国的特点,在里约奥运周期实施了具有英国特色的举国体制宏观管理,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
2、权衡利弊 正确取舍
中国乒乓球的现状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屡创辉煌和一花独秀使很多人感到赢球是理所当然,而数量繁多和质量低下的赛事直播又引起民众的反感,于是贬低、轻蔑、诋毁和否定的言论也会甚嚣尘上。另一方面,每当遇到重大的国际综合赛事,特别当代表团整体表现不理想时,人们心中又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乒乓球的优势和作用。
竞技体育精髓就是永远争胜,训练、比赛是球队的核心工作,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本分和职责。中国乒乓球追求极致和艰苦付出,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和赢取更好的战绩,在道理上是无可指摘的,但实际上却导致了差距的日益扩大。从现实看,成绩是硬指标,没有优异成绩,就等于丧失了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如何做到夺金和推广的统一,着实是难以平衡的矛盾。
谈到推广,现役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之余,又要担负起推广运动项目和对外技术输出的任务,势必使他们在夺金和养狼之间,在训练和推广之间,以及根据发展的需要打造和形成新的工作模式等方面,都很难找到结合点。
3、激情震撼 理想境界
在里约奥运会男团半决赛中,张继科与韩国选手郑荣植的比赛是一场回肠荡气的伟大对局,观众、球迷无不为之震撼!中国乒乓球在平时虽然遭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无怨无悔,一直都在默默地为关键时刻的爆发而积蓄能量。在奥运赛场上,一旦战局需要,所有沉重的压力、个人的荣辱、身体的伤病和外界的褒贬都会置于脑后,为国争光的信念坚定不移。他们迸发出来的激情、血性和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对竞技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
赛后,我浏览了网友和球迷的点评,一反常态,难得都是由衷的褒奖之言。我不禁热泪盈眶,这才是国球明星们应当得到的待遇,以往的一切委屈都会随之烟消云散。在此,要感谢长期支持和关心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人们!
开拓思路 面向未来
目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至为重要的关键时期。以我之拙见,亟需进行以下工作。
1、 树立项目形象
眼下,打球的人很多,赛事安排很多,比赛奖金不高,项目影响不大。对比足球、NBA和高尔夫等项目明星们的高额身价和巨额奖金,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欲达目的,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打造项目的形象,务必使它具有观赏性、影响力和正能量,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乒乓球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为运动项目的发展注入活力,有所突破和有所新意;一定要结合现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和实践操作的模式,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一定要刻意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尽快培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巨星,并通过整体的优异表现树立项目形象,吸引更多社会投入,力求把这个项目打贵,打出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体坛应有的地位、形象和价值。
2、扭转欣赏观念
我国的观众欣赏比赛,尤其是国际大赛,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情结和地域色彩,遇到工力悉敌、悬念丛生和对抗激烈的精彩赛事,就能够吊足观众的胃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如今,随着我国乒乓球运动优势的扩大,当遇到毫无悬念和一边倒的局面时,观众就会兴趣索然,甚至出现抵触和反感。
客观上,由于乒乓球运动发展很快,击球的速度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大,旋转越来越强,变化越来越多,回合越来越少,外行人越来越看不懂,因此观赏性是有所下降的。
俗话有“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说法,对此,我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作为内行,自己最欣赏的就是国内顶尖高手的对局,因为他们代表项目的最高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各方面需求,还能够起到学习、反思、启示和借鉴的作用,这才是质量最高和最为好看的比赛。
我一直在思考,在国外一些人气很旺的运动项目中,观众看球的欣赏水平很高,已经跨越了国界,将观赏的重心更多放在个性喜恶和技术层面,这才是真正的懂球之人。他们喜欢和欣赏偶像的打法风格、技术类型和个性特点,如斯诺克的奥沙利文和希金斯,网球的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篮球的科比和詹姆斯,虽然来自同一个国家,但由于打法、风格、类型和性格的差异,在场上和场外都拥有着众多的粉丝,在追星的同时,拥趸之间还融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因此,在乒乓球比赛的推广中,一定要加强媒体的导向作用,利用宣传工具,加强专业知识普及和相关赛事包装,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培养真正的受众群体和项目的球迷。
3、借助发展平台
我国体育正面临着体制的战略改革,主要内容包含国家在今后的几年,把体育产业列为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的投资力度,以及竞技体育如何朝着职业化目标迈进。
中国乒乓球应当因势利导,抓住有利契机,双管齐下,将全民健身和竞技提高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乒协一定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如何开展和普及全民健身,如何加大组织力度和大力支持民间创办的各项系列赛事,如何健全业余爱好者和青少年的培训系统,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消费水平等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力求为广大民众提供参与乒乓球运动的良好条件。
中国乒乓球队一定要充分发挥国家队的核心价值,一方面,在业内真正起到龙头和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连接地气,培养人气,回报社会,通过表演辅导、交流互动和推广普及,推动民间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4、打造精品赛事
随着竞技体育市场的开拓,国内外乒坛的各种赛事繁多,但是质量、效果、影响和反馈截然不同,如果赛前疏于包装,规程复杂难解,形式枯燥无味,对抗缺少亮点,势必使得比赛失去吸引力和关注度。
总结以往规律,世界大赛的决赛、国内的全运会和队内的直通选拔赛事,由于准备足、水平高、悬念多和对抗强,都会拥有很高的收视率;而国内的超级联赛,由于缺乏地域立场、组织操作欠佳、比赛质量不高和气场刺激不足,始终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今后一定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办赛原则,刻意组织和打造乒乓球运动的精品赛事,力求主题鲜明和球迷关注,宣传和包装到位,操作规范,形式新颖,场面精彩和对抗激烈,以吸引更多的关注群体和获得更大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国内的超级联赛,作为宣传乒乓球运动的窗口,要打出特色、魅力、价值和影响。
5、 牺牲核心利益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乒乓球运动的大国和强国,对于在世界范围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伦敦奥运会后,中国乒乓球提出三次创业和养“狼”计划,重点内容就是在保持运动成绩的同时,加大国内外推广力度,促进乒乓球运动健康发展。
在国内,乒乓球队加大了推广力度,多次走进校园、深入部队和面向基层,以表演辅导、交流互动和联欢座谈的形式推广项目,回报社会。虽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国际上,中国乒协加强与各国乒协的交流合作,为扩大奖牌覆盖率和调动各国积极性,实现了世锦赛的双打跨国配对,并与法国、韩国和德国选手合作,赢得了苏州世锦赛的混双金牌。
但是,平心而论,这些设想与计划实施数年之后,事情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国外主要对手的运动成绩没有明显提高,强弱差距也没有真正缩小,强国之间的互动渠道还没有真正打开和畅通,主要对手最为渴望与中国顶尖选手合练的要求更没有得到落实。要实现初衷,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牺牲自己一定的核心利益——运动成绩!
看看奥地利的滑雪、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原本都是他们自身的传统优势项目,但是他们在自身事业的鼎盛时期,向世界各国输出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这个最强的技术力量,虽然在以后的世界大赛中难以再现横扫和包揽,但是每当提起此举,大家还会缅怀和盛赞他们对于上述运动项目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因此,从宏观发展上,中国乒协一定要加大对外推广和交流的力度,通过货真价实的无私援助,使国外同行真正分享到中国乒乓球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运动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尽快缩小国外主要对手与我国之间的差距,使国际赛场早日出现群雄混战的繁荣局面,并使他们在国内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发展运动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中国乒协加大跨国培训,将其推向非洲、亚洲和拉美。几年前又在欧洲的卢森堡创办了中国乒乓球学院分院,每年举办五六次国际训练营,由我担负主要培训任务,现已培训了数百名各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培训期间,中国教练员倾囊相授,无私工作和勤勉态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我一直在想,中国运动员夺取冠军固然可贺,但是,如果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能够在中国的影响和指导下,涌现出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身上打下“中国制造”的标记和烙印,其影响与作用一定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