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2016-10-31张孝成王彦美曹伟刘燕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村镇空间规划规划

张孝成,王彦美*,曹伟,刘燕

(1.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2.重庆市土地利用与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20)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张孝成1,2,王彦美1,2*,曹伟2,刘燕1,2

(1.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2.重庆市土地利用与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20)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示范两个层面对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规划布局、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并在重庆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村镇发展模式,促进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优化;技术集成;重庆市

张孝成, 王彦美, 曹伟, 刘燕.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37(1): 151-157.

Zhang X C, Wang Y M, Cao W, Liu Y.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ies for towns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of Sou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51-157..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健康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成为党和国家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措施[1],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镇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及指导依据。“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镇建设经历着新一轮的高峰期。但由于我国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还相对较为欠缺,规划技术存在着部分空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村镇区域通常存在建房无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布局混乱、产业发展落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山地丘陵为主,相对于城市地区,村镇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村庄分布普遍较为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配套建设落后,村镇区域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鉴于此,本文从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两个层面,研究西南丘陵山区村镇空间规划与集约发展技术体系,对于更好的指导村镇有序建设与发展,引导村镇土地优化利用,保障耕地红线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国内大批学者开始了关于村镇规划的理论研究,并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成果[2]。在研究早期,村镇规划的研究多脱胎于城市规划理论,区域整体观、城市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3]等是当时小城镇规划的典型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展开后,村镇规划研究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开始强调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差异性[4-10]。2006-2008年我国各地区编制了大量的村镇规划,规划任务主要集中于改善基础设施、进行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统建住宅等,但从现状村镇规划实施效果看,普遍存在村镇规划覆盖率低、管理滞后,基础设施规划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支撑力不足,村镇体系规划重居民点轻农村产业和生态、生产空间等实际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村镇规划仍简单使用城市规划体系与方法技术,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规划理论和技术体系,规划理念集中在居民点的控制上,而在农村地域完整的生产、生活系统层面上所做的规划和研究尚且不足。

国外关于村镇发展和规划的研究相对较早,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开始关注并逐渐重视乡村建设,在区域性村镇规划层面取得了丰富经验[11]。如美国小城镇建设注重城乡融合与乡村特色保护,日本“造村运动”与韩国的“新村运动”从改善乡村贫困状态出发,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村民主体地位的发挥,英国“中心村建设”和“绿带”政策、法国的“农村整顿”比较注重城乡融合与村镇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瑞典“农家人”合作社、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均鼓励农民主导村域的发展[12-18]。国外城乡空间统筹规划与乡村发展、建设对我国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村镇规划理念、乡村发展模式等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尤其是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技术集成+典型示范”、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对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研究,探讨形成较为完整的村镇规划技术体系,并选取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显著集于一体的重庆市作为典型地区,进行技术应用示范,因地制宜构建村镇发展模式,以期提高村镇区域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提升村镇功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村镇生活质量。

1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集成技术体系

1.1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

本文所界定的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主要从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在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对乡镇范围内的村镇体系、基础建设、用地规划、居民点和产业布局等进行整体部署,内容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村镇发展条件,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测算拟定村镇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等,目的是促进村镇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三生空间”的协调度,优化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式。

1.2 技术集成

技术集成是一种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创新模式,技术集成研究最初是在计算机主机、半导体等行业进行实证研究, 随后逐渐扩展到了装备制造业等其他行业[19-20]。现有对技术集成的研究通常分为技术层次和管理层次两个方面,技术层次的研究通常将技术集成看作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是对现有技术的整合过程;管理层次的研究是把技术集成看作一种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研究技术集成这种产品开发模式会要求企业进行哪些方面的管理变革,以适应和促进这种产品开发方式[21]。在科技管理学中,技术集成是相对于单项技术而言,其内涵可理解为“从技术应用的关联环境出发,以创造技术可供资源为目标,通过对关联技术的要素、结构、功能等的调查、评估和提炼,整合而生成不同于原单项技术的新技术,这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就是技术集成”[22]。因此,技术集成内容的确定是以清楚集成的宗旨和目标任务为前提,通过科学地选择、融合与目标相关联的各项单体技术,以实现单个技术实现不了的技术需求。

1.3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集成技术体系

根据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的任务和目标,按照目标导向原则,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主要包含规划基础信息调查、综合评价与整治、规划布局、评估监测4类关键技术,这4类技术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1.3.1 村镇空间规划信息调查与补充获取技术 主要包括基于GNSS、卫星遥感、中低空遥感、无人机航摄、GIS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村镇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快速获取技术与方法,以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方法和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大比例尺成图方法,以实现村镇空间规划信息的快速更新。目的是获取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与村镇空间规划数据等,为村镇空间规划提供所需的现势性较好的基础数据。

1.3.2 基于生态安全的村镇发展建设评价与整治技术 主要包括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包含坡地微地貌改造、植物型坡面固土、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的“多位一体”的生态化整治工程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目的是为村镇建设进行选址。

1.3.3 村镇空间规划布局和结构优化技术 主要包括村镇体系综合评价技术、村镇区域空间优化技术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目的是通过运用居民点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配置优化调整技术,编制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实现村镇区域城乡统筹、产业节约集约用地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3.4 规划实施评估与监测技术 主要包括村镇空间规划实施的监测要素及要素信息的获取和融合技术、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等。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确保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现。

1.4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过程

采用综合技术集成方法,以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编制为主体,运用人—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与区域空间规划有机融合为一体。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村镇区域发展建设评价与整治、空间布局优化三部分。首先,以“数据快速获取—数据标准化—数据整合处理—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库构架”为主线,统一数据基础,为村镇空间评价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保障。其中,数据标准化通过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再进行投影转换、格式转换、拓扑检查与编辑达到数据的标准统一,进而实现地理空间数据标准化;数据整合主要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数据基础和数据格式的统一,对非空间数据通过制定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其次,挖掘村镇区域内部“居民点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置”耦合关系,以生态化土地整治技术为手段,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提供指引。最后,以“指标体系设计—实施评估—预警调控”为主线,实现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与实时监测。

2 研究示范区概况

兼顾重庆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民族特色等条件的典型代表性,分别在平坝、丘陵、山地及三峡库区4种地貌类型中,经济发达、较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中,都市近郊区、远郊区、少数民族贫困区中,选择地域特色明显、基础数据基础好、地方配合度高的村镇开展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示范,并可充分结合、运用国家或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等相关科研项目试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或成果,开展示范建设。基于以上原则,分别选取了重庆市低山丘陵农业发达区潼南县崇龛镇、浅丘平坝都市近郊区巴南区石龙镇、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涪陵区义和镇、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区彭水县润溪乡四个典型示范基地,进行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示范,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形成普适性空间规划集成技术和范式,以期促进村镇区域土地的优化利用。

崇龛镇位于105°31′-105°41′E、30°06′-30°11′N,地处重庆市潼南县的西部,丘陵地貌和河谷阶地地貌为主,镇域面积约87.6 km2,是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引领的,以油菜、蔬菜、柠檬、养殖等产业为主的集镇。石龙镇位于106°50′-106°57′E,29°11′-29°21′N,地处重庆市主城区之一巴南区的东南隅,属典型的丘陵倒置低山谷地区,镇域面积约111 km2,森林覆盖率达68%,是以发展水景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城郊休闲养生为特色的城乡统筹示范镇。义和镇位于118°17′-118°23′E,37°48′-37°57′N,地处重庆市涪陵区西北部,三峡库区腹地,沿江浅丘地带,镇域面积99.45 km2,是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小城镇。润溪乡位于107°52′-108°1′E,29°2′-29°13′N,地处重庆市彭水县西南部,中低丘陵为主,平均海拔较高,乡域面积 108.72 km2,是以农业为绝对主体产业的边远山区小乡镇。

3 村镇发展模式构建与空间规划技术集成

通过在示范基地实施应用调查、评价、规划、评估监测等系列程序和方法,并结合各示范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构建村镇发展模式,实现村镇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空间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乡统筹和村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1 低山丘陵农业发达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1.1 发展现状及有利禀赋 潼南县崇龛镇地处成渝经济带川渝交接点,属渝西粮油农业大镇,拥有油菜、无公害蔬菜和柠檬三大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以菜花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已初步打造成品牌项目。

3.1.2 主要制约因素 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生命线不长,季节性强,主旅游区面积不大,容量有限,活动多样性不够,功能分区不明显,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水库较少,农业发展受阻,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建滞后。

3.1.3 技术集成 综合运用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通过开展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以及对油菜花、有机蔬菜、柠檬种植等产业发展的诊断,对村镇体系、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现状评价等,编制崇龛镇村镇空间规划,提出了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和村镇建设发展的模式,提炼并总结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技术体系、村镇区域建设发展评价技术体系、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布局技术体系、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技术体系、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技术体系、村镇区域建设发展建设技术体系、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技术体系。构建了低山丘陵农业发达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综合技术集成(图1)。

图1 低山丘陵农业发达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Fig. 1 Development model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gricultural areas

3.2 浅丘平坝都市近郊区“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发展模式

3.2.1 发展现状及有利禀赋 巴南区石龙镇隶属重庆主城半小时经济圈,交通条件较好,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丘陵深谷较多,小高原气候为重庆市主城区独有,具有发展以农业为基础的观光、体验型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同时,石龙镇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示范改革示范镇,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

3.2.2 主要制约因素 地处城市外边缘,易受城市化影响和城区拓展“吞噬”,规划实施变动性较大。旅游业辐射范围较小,与邻近地区发展模式雷同,影响力不高。外出务工人数众多,农业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

3.2.3 技术集成 以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测与评估技术为主,配合信息调查、发展评价与整治技术,对各项建设、产业发展布局、土地利用优化等进行安排,获取空间规划实施信息,分析原因,提出调控措施,构建了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发展模式。归纳、总结、提炼形成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技术体系、村镇区域建设发展评价技术体系、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布局技术体系、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技术体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管理技术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技术体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技术体系。构建了“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发展模式与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技术集成(图2)。

图2 浅丘平坝都市近郊区“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Fig. 2 Development model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village to the community and high-end pension” in metropolitan suburban areas of shallow hilly and flatland region

3.3 生态敏感区“工业带动+回乡创业”发展模式

3.3.1 发展现状及有利禀赋 涪陵区义和镇位于涪陵西北部长江上游北岸,作为涪陵区李渡工业园区的工业拓展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综合服务中心,经济发展较快,呈现“以现代农业为主,多种经营齐头并进”的局面。

3.3.2 主要制约因素 地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城镇规模较小,设施配套严重不足,人居环境较差,人地矛盾突出。

3.3.3 技术集成 以生态型整治技术为主,配合山区村镇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技术、人口承载力评价技术对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等进行优化,改善人地关系,建立了工业带动发展、回乡创业发展、村镇发展建设等模式。提炼并总结了村镇区域建设发展评价技术体系、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布局技术体系、库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体系、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体系、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体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构建了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工业带动+回乡创业”发展模式与综合整治技术集成(图3)。

图3 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工业带动+回乡创业”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Fig. 3 Development model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industry-driven and home business” in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3.4 边远山区“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发展模式

3.4.1 发展现状及有利禀赋 彭水县润溪乡地处武陵山区,平均海拔较高且海拔落差比较大,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近几年烤烟种植业等特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3.4.2 主要制约因素 因地形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水利设施匮乏,靠天吃饭的现状十分严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3.4.3 技术集成 重点运用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配以信息调查技术和建设发展评价技术,通过编制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对润溪乡各项建设进行了合理安排,并提出了打造烟草、高山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风貌,以增加居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提炼、总结形成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技术体系、村镇区域建设发展评价技术体系、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布局技术体系、山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体系、山区石漠化治理技术体系、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技术体系。构建了“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发展模式与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图4)。

图4 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区“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Fig. 4 Development model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alpin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verty area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4 结论

本文对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补充完善,集成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技术、村镇区域建设发展评价技术、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布局技术、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技术等共性技术。在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潼南县崇龛镇、涪陵区义和镇、彭水县润溪乡四个示范区进行了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技术集成示范,并因地制宜,构建了“村改社区+高端养老”、“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发展模式,实现示范区村镇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空间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乡统筹和村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建设部门主导编制的村镇建设规划和国土部门主导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村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规划依据,但作用的发挥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门分割导致两类规划相互冲突时有发生,村镇空间利用存在失控、混乱现象;二是现代技术支持手段的不完备,无法对村镇发展进行实时跟踪规划和调控,规划基础数据和信息存在“失真”;三是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系统的缺失,导致规划对村镇建设失灵或者对规划编制的“大修大改”。基于此,未来探索村镇空间规划新的理论体系和操作平台,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等“多规融合”相互协调的村镇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和支持系统、平台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 顾朝林, 张晓明, 韩青, 等. 我国县镇(乡)村域规划问题与对策[J]. 南方建筑, 2014(2): 9-15.

Gu C L, Zhang X M, Han Q, et 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planning of county level, township level and village level in urban China[J]. South Architecture, 2014(2): 9-15.

[2] 贾莉.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09(8): 361-363.

Jia L. Research progress of township planning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8): 361-363.

[3] 崔功豪, 马润潮.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 地理学报, 1999, 54(2): 106-115.

Cui G H, Ma R C. Urbanization from below in China: Its development and mechanism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9, 54(2): 106-115.

[4] 林坚, 楚建群, 张书海, 等.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规划用地分类探讨[J]. 城市规划, 2012(4): 49-53.

Lin J, Chu J Q, Zhang S H, et al. Discussion on land-use classific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2(4): 49-53.

[5] 赵瑜嘉, 毛熙彦, 贺灿飞. 村镇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35(6): 786-792.

Zhao Y J, Mao X Y, He C F. Methods study in township system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Chongkan in Chongqing, China[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4, 35(6): 786-792.

[6] 刘彦随, 陈聪, 李玉恒.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6): 1-6.

Liu Y S, Chen C, Li Y H. The town-village construction pattern under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ina[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6): 1-6.

[7] 龙花楼, 刘彦随, 张小林, 等.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145-1158.

Long H L, Liu Y S, Zhang X L,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agricultural geography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8): 1145-1158.

[8] 赵虎, 郑敏, 戎一翎. 村镇规划发展的阶段, 趋势及反思[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5): 47-50.

Zhao H, Zheng M, Rong Y L. A study on developing stage, tendency and implementation reflection of countryside and town planning[J].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11(5): 47-50.

[9] 何灵聪.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J].规划师, 2012(5): 5-9.

He L C.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ning practice and prospect from urban rural integrate development viewpoint[J]. Planners,2012(5): 5-9.

[10] 蔡穗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以广东省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规划为例[J]. 经济地理, 2006(4): 619-623.

Cai S H. A planning study on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A case planning on Pingdi village in Yangdo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 2006(4): 619-623.

[11] Gallent N, Juntti M, Kidd S, et al. Introduction to Rural Planning[M]. Routledge, 2008.

[12] 方远平, 吴智刚, 刘望保. 国外村镇规划管理组织架构及启示[J]. 规划师, 2013(10): 5-12.

Fang Y P, Wu Z G, Liu W B. Township planning management structu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J]. Planners, 2013(10): 5-12.

[13] 刘慧, 樊杰, 王传胜.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J]. 地理研究, 2008(6): 1381-1389.

Liu H, Fan J, Wang C S.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inspiration to 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08(6): 1381-1389.

[14] 余戎. 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经济思想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 74-81.

Yu R. Amartya Sen’s though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4): 74-81.

[15] 雒海潮, 刘荣增. 国外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经验与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4(2): 69-75.

Luo H C, Liu R Z.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spatial planning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4(2): 69-75.

[16] 朱惠斌. 国外土地重划研究及对我国村镇区域的启示[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1): 115-122.

Zhu H B. Enlightenment of overseas land readjustment research to China’s rural region planning[J].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2014(1): 115-122.

[17] 蔡玉梅, 顾林生, 李景玉, 等. 日本六次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演变及启示[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6): 76-80.

Cai Y M, Gu L S, Li J Y, et al. Evolvement and inspiration of national l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Japan[J]. China Land Science, 2008(6): 76-80.

[18] 石忆邵. 国内外村镇体系研究述要[J]. 国际城市规划, 2007(4): 84-88.

Shi Y S. A summary of village and town system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J].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07(4): 84-88.

[19] Prencipe A. Breadth and depth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in CoPS: The case of the aircraft engine control system[J]. Research Policy,2000, 29(7): 895-911.

[20] 赵建华, 焦晗. 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集成能力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7(6): 75-80.

Zhao J H, Jiao H. Analysis on th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apability and its component factors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enterprises[J]. China Soft Science, 2007(6): 75-80.

[21] 张光前, 张米尔. 基于系统观的技术集成过程模型研究[J]. 管理科学, 2008(4): 31-36.

Zhang G Q, Zhang M E. Study on the model of procedure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based on system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2008(4): 31- 36.

[22] 郑玉亭. 实施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广东科技, 2009(1): 71-73.

Zheng Y T. Problems to be notic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ilo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J].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 71-73.

(责任编辑:童成立)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ies for towns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of Sou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ZHANG Xiao-cheng1,2, WANG Yan-mei1,2, CAO Wei2, LIU Yan1,2
(1.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20, China; 2. 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Land Use and Remote-Sense Monitoring, Chongqing 400020, China)

Aiming at the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town’s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extensive use of land, the unreasonable layout of residents and industries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this paper used the conducted town and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ies to investigate the key technology for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in hill and mountain regions in Southwest China.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ural planning,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urpose of scientific town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optimizing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promoting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quality of villagers. By synthesizing several technique systems, such as spatial planning information,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ming and distribution and monitoring plus evaluation, this study selected a number of demonstration areas in Chongqing to demonstrate these technologies. Meanwhile, four village and town developing models were developed,named as “special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village to the community and high-end pension”, “industry-driven and home business”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alpin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mot the perfectio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own’s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y system.

hilly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of Southwest China, town’s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technology integration, Chongqing city

F301.2

A

1000-0275(2016)01-0151-07

10.13872/j.1000-0275.2015.013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22B06)。

张孝成(1966-),男,四川什邡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国土规划、土地测绘、土地利用政策研究,E-mail: ccqzxc@sina.com;通讯作者:王彦美(1985-),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研究,E-mail: wymwlwt@163.com。

2015-01-12,接受日期:2015-07-29

Foundation itteemm::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of China (2012BAJ22B06).

Corresponding authhoorr:: WANG Yan-mei, E-mail: wymwlwt@163.com.

Receeiivveedd 12 January, 2015; Acceepptteedd 29 July, 2015

猜你喜欢

村镇空间规划规划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