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道岔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016-10-31高小平
高小平
(兰州铁路局天水工务材料段,甘肃 天水 741020)
关于铁路道岔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高小平
(兰州铁路局天水工务材料段,甘肃天水741020)
针对线路道岔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且护轨垫板台板鸭嘴搭接轨面较短,造成线路护轨及护基轨不稳定,给线路的正常行车造成安全隐患;本研究通过长期的线路道岔调查、分析,总结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以线路道岔实例为参考进行说明,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计算,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道岔护轨;护轨调整片;护轨垫板;台板鸭嘴
近年来,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铁路线路的整体精度都在逐步提高,尤其是铁路道岔各部位的尺寸的精度,直接影响线路的整体水平,成为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线路日常维修更换岔料时,因护轨磨损程度大,更换频率较高,而往往在更换护轨时,只注重调整“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忽略了护轨调整片的使用厚度,致使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直接影响护轨的稳定性,同时导致护轨垫板台板鸭嘴搭接轨面长度变短,进而影响护基轨的稳定,对行车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特对线路道岔护轨调整片的使用进行了仔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
1 现场实际调查测量情况
经过线路道岔的多次调查,普遍存在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现象,现具体以陇海天兰线某站10号岔位P60-12#SC(07)330单开道岔[2]为例进行说明:
1)对10#岔位辙叉及护轨部分护轨调整片厚度及台板鸭嘴搭接轨面长度进行测量,具体尺寸见表1。
表1 10#岔位现场调查测量尺寸
其中台板鸭嘴搭接轨底长度为计算尺寸(如图1所示a尺寸),现场直接测量尺寸为台板鸭嘴与钢轨底所加轨距调整片部位缝隙宽度(如图2所示b尺寸),其台板鸭嘴搭接轨底长度(a)=12mm(台板鸭嘴长度)-轨距调整片缝隙宽度(b),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护轨垫板组装
现场最小搭接轨面长度为5mm,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现场台板搭接轨面
1.2岔枕偏移量的测量
为能准确测量岔枕横向偏移量,特设计制作了特殊工具,对10#道岔岔枕偏移量进行了测量,具体如下。
1.2.1测量原理
按照道岔图纸设计原理,其直向岔枕螺栓中心在同一直线[3],为此,专门制作了专用测量套,此专用测量套中心突出一测量杆用于测量偏移量,在使用时将专用测量套套于岔枕螺栓上即可,其专用套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岔枕偏移测量套
1.2.2测量方法
先在叉后64枕直向边线岔枕螺栓上套入一个专用套,再于叉前45枕直向边线岔枕螺栓上套入另一个专用套,拉紧弦线于两专用套测量杆外侧,用第三个专用套分别套于62枕至52枕岔枕螺栓,并用钢板尺分别测量弦线与第三个专用套测量杆外侧的距离,即为每根岔枕的偏移量。具体测量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岔枕偏移量测量
其中A处放大部分为第61枕偏移情况,其现场测量偏移量为5mm,B处放大为45枕专用套测量杆外侧与弦线相切图。
现场测量图片以第52枕(照片中标识为直11,如图5所示)及第57枕(照片中标识为直6,如图6所示)为例。
图5 现场52岔枕偏移测量
图6 现场57岔枕偏移测量
根据以上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现场所测岔枕全部向曲股方向偏移,具体测量偏移量见表2。
2 原因分析及理论计算
2.1原因分析
经现场测量其垫板尺寸都在其公差范围之内,但明显存在直向护轨垫板夹片少,而曲向护轨垫板夹片多,将所有误差全部累积至曲向护轨垫板,致使曲向护轨垫板夹片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在道岔刚开始铺设时未能将辙叉及护轨部分岔枕进行左右调整,其岔枕全部存在向曲股偏移情况,且在维修时直接先将直向护轨垫板固定,再行固定曲向护轨垫板,并未将护轨垫板孔距及枕木进行左右调整,将护轨垫板固定后,其“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只能在一侧用护轨调整片及轨距调整片进行调整,故会出现曲向护轨垫板护轨调整片使用较多,且台板鸭嘴搭接轨面较短,轨距调整片使用较多等现象。
表2 岔枕偏移量统计表
2.2理论计算
图7 曲护轨垫板设计图
图8 护轨垫板组装尺寸图
护轨调整片设计最大厚度=(158+1+5+83+1)—9(轨距块尺寸)—75(60轨底一半)—35.5(轨头一半)—42(护轨轮缘槽平直段宽度)—80(槽护平直段宽度)=6.5mm。
护轨调整片设计最小厚度=(158+5+83)—11(轨距块尺寸)—75(60轨底一半)—35.5(轨头一半)—42(护轨轮缘槽平直段宽度)—80(槽护平直段宽度)=2.5mm。
在图纸中20块护轨垫板设计配套护轨调整片170×80×2为20片,170×80×3为40片,共计160mm米厚,平均每块8mm。
轨底设计最大缝隙=158+1+5(承轨槽尺寸)—9(轨距块尺寸)—150(60轨底尺寸)=5mm。
轨底设计最小缝隙=158+5(承轨槽尺寸)—11(轨距块尺寸)—150(60轨底尺寸)=2mm。
在图纸中20块护轨垫板设计配套轨距调整片180×12×2为20片,180×12×1为20片,共计60mm厚,平均每块3mm。
轨撑垫板台板鸭嘴搭接轨底上的最小长度=12(鸭嘴长度)—5mm(轨底设计最大缝隙)=7mm。
轨撑垫板台板鸭嘴搭接轨底上的最大长度=12(鸭嘴长度)—2mm(轨底设计最小缝隙)=10mm。
综上所述,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具有操作简便、诊断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且根据CT表现可有效鉴别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现将理论设计计算尺寸的最大值及最小值汇总见表3。
表3 理论计算尺寸
现场因岔枕向曲股偏移,故其理论计算护轨调整片厚度及轨底缝隙最大值也发生变化,理论计算值是根据岔枕标准位置计算,且使用9-11和13-15标准轨距块得出的结论。现场因岔枕偏移,故会出现铁座与轨底距离小,只能使用加工后的非标轨距块。其理论值在岔枕偏移后变为以下数据见表4。
3 解决措施
3.1解决方案提出
针对10#岔位道岔及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道岔,现提出3种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在条件无法满足左右移动岔枕且护轨调整片使用较多,搭接轨面长度较短的情况下,可直接通过曲向护轨垫板孔距进行左右调整,进而达到减少护轨调整片厚度及增加搭接轨面长度的目的。
此方案主要用于现场要求较急,且调整量较小的情况下快速调整,缺点为此方案只能调整夹片较少且搭接轨面较短的问题。
在岔枕无条件左右调整且护轨调整片使用过多无法用上述方法调整时,只能根据现场情况设计特殊垫板,进而达到减少护轨调整片厚度及增加搭接轨面长度、提高辙叉及护轨稳定性的目的。
此方法能够立即解决夹片多且搭接轨面短问题,缺点为其所用垫板为特殊垫板,为以后维修及更换带来不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表4 理论值在岔枕偏移后的最大、最小值
在时间允许且现场能够满足移动岔枕的条件下,通过对岔枕及护轨垫板左右调整使其直向及曲向护轨调整片及搭接轨面长度基本均匀,进而达到理论值以内的最佳状态。
此方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需要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
3.2现场实作效果
现场实作以10#道岔为例,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后,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调整:
先对直向护轨垫板进行调整,在调整时其基本原则是“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尽量不变,只通过护轨垫板孔对垫板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对护轨调整片及搭接轨面长度进行调整。
对护轨调整片多、搭接轨面短的护轨垫板进行单个调整,先将其岔枕螺栓及扣件卸下,并将其相邻的垫板岔枕螺栓松开。
在待调整垫板处用压机将轨件顶高,使其与待调整垫板分离。
左右移动待调整垫板,使其达到夹片最少且搭接轨面最长极限。
拧紧岔枕螺栓,并对此处轨距进行测量,通过相应轨距块及轨距调整片调整使其达到标准,并将扣件重新组装到位。
使用同样的方法对直向其他垫板及曲向护轨垫板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护轨调整片最少,搭接轨面最长。
现场调整完成后其测量数据见表5。
表510 #岔位调整完成后测量统计表
4 针对现场调查及处理情况对现场道岔铺设提出了建议
在道岔铺设时首先应将岔枕直向边线部位岔枕螺栓孔调整至同一直线,调整轨距及支距时应从直、曲两侧同时通过垫板孔距进行左右调整[4]。
在铺设辙叉及护轨部分时,切忌只从直向或曲向单面固定后再调整另一边垫板,致使误差全部累积至一边,应将螺栓全部处于半拧紧状态,直、曲向同时调整,使护轨调整片及搭接轨面直曲向均匀。
为减少护轨夹片及增加搭接轨面长度,在道岔铺设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同时通过调整枕木左右或前后位置、护轨垫板左右位置对其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护轨调整片最少、搭接轨面最长效果。
因道岔推入道床使用后其移动调整岔枕比较困难,故应在道岔推入道床使用前对辙叉及护轨部分调整到最佳状态,便于以后更换、维修及保养。
5 结语
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运量的不断增大,其列车高速重载已是一种常态,其对线路设备,由其是道岔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场道岔铺设后存在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但只要我们能认真调查分析总结,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新理论,为铁路安全运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刘春林,张汉良.道岔钳工[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2]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编写组.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0
[3]铁道部工务局组织编写.铁路工务技术手册道岔[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4]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铁路线路修理规则[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F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