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共享在新发展理念中的价值统领作用
2016-10-31胡久龙
充分认识和发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重大指导作用,既要从解决发展动力、方法和途径问题的实践层面去认识和把握,更要从昭示发展方向和本质、提供价值引领、凝聚人们思想共识并最终保证行动的统一和持久的价值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当前,理论界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作了丰富阐述,但对新发展理念在价值层面的分析不多,未从价值的高度来揭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关系,特别是没有突出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核心价值。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必要的关注,否则,理论上会损害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在实践中也可能使新发展理念在成为社会共识和一致行动的过程中受阻。
深入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内涵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就会比较清楚地发现共享在新发展理念中处于价值制高点上这一显著特征。
共享是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精髓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继承,是中国改革实践的主题。它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目的的高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主要目的与核心价值这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把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和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最终标准。1985年3月,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同年8月,他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又表示:“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改革目标,邓小平同志又从生产力支撑、制度保证、外部条件、实现过程等方面做了系统设计,一定程度表明邓小平理论是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核心价值建立和丰富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和保持人们支持和投身改革的思想共识,使国家发展获得深厚伟力。
共享是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回应外部关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开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内涵。得益于我国对世界的开放和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美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既不能关闭向世界开放的大门,又要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加均衡,推动世界向我国扩大开放,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向我国提供更大的自由与便利。这种更加均衡的状态不是我们国家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离不开世界各国对我国敞开开放大门,这就必然要求我国为世界经济持续提供动力和公共产品,使自身发展与世界经济复苏同向而行,与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保持长期的合作共赢局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已经并且还要持续向世界昭示:一个深化改革、日益繁荣的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中国机遇”。
共享必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基石。共享要从人与人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成为其他各种共享关系的前提。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必须把自然作为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主体来对待,进一步尊重自然规律,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涵养实现均衡协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和平发展道路。
辩证看待共享理念的价值统领作用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但这两大问题在价值上的分量是不同的。从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视角来看,为谁发展,是目的、意义层面的,有价值判断的问题,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如何发展,是工具、方法层面的,工具无所谓真假,只有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不经济之分,影响的是发展速度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新发展理念首先坚持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围绕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这就是共享从价值层面统领新发展理念的基本逻辑。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在新发展理念当中,创新也有着特殊地位。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和明确共享的价值统领作用并不矛盾。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共享就好比是抓住“牛鼻子”的那只手。
一方面,创新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创新作为发展手段和方法无疑是第一位的。未来,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在创新,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的关键看创新。所以,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当之无愧,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更加突出。
同时,创新也有一个动力问题。创新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人,创新的动力真正来源于人的活力,而只有充分共享发展成果、保证发展权益,人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都成为发展的受益者才能成为有活力的创新主体。换言之,创新作为手段能够为发展提供动力,而共享作为基本价值得以实现才能激发人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再进一步而言,创新还有一个目标导向和方向约束问题。创新为发展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共享则为创新提供价值引导,使创新能够始终朝着有利于以人为本、有利于共同富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的大方向、大目标纵深推进。
通过落实新发展理念来保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由于更多地侧重于价值层面,因此其推行就不能仅靠自身,要依靠其他工具和手段;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发展理念则更多侧重于工具层面,从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来看,应该成为共享发展的主要保证,并从中衍生出具体手段。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归根结底要靠改革和法治。要通过改革,变革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要通过法治,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到位。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稳住改革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地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同时,法治上进一步坚守改革方向、巩固改革成果、稳定社会预期,进一步增强社会安全感,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调动和维护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真正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扶贫攻坚任务,把解决农民工、农民市民化问题和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提升全社会改革获得感、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突出重点。
贯彻新发展理念,离不开积极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部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必要进一步加深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互信,在“一带一路”、南海、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战略问题上努力实现利益共享和危机共管;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周边及其他国家、地区的互惠共赢。
总之,在国内,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才能使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放眼国际,发挥中国的积极作用,推动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才能使中国梦在价值层面得到世界的接受与认同。
(作者:胡久龙,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魏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