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营对“公民运动”态度转弯的背后

2016-10-31王建民

今日中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绿营支持者参与者

绿营对“公民运动”态度转弯的背后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没有蜜月期,只有没完没了的“痛苦期”。“520”民进党正式执政开始,就遇到一波接一波的民众抗议行动,这是过去任何前朝执政所没有的现象。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到9月10日,去“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大门口陈情抗议活动就达24场,而过去每年平均才50场,蔡当局执政3个多月,民众抗议活动数量就接近年平均的一半。“520”以来这些大大小小的民众抗议,和台湾过去的“公民运动”,表面上都是争取某种权益,或表达某种意见的大规模集会游行活动,实际上却有本质区别。

近期的台湾民众抗议行动,基本上是以行业或界别为群体,争取自身或行业权益的抗议行动,参与抗争者基本上以本行业或职业为主,外部势力尤其是“职业社会运动人士”很少介入,政党介入程度也很低。

过去几年台湾发生的所谓“公民运动”,实际上是“绿民运动”,是有颜色的政治运动。过去发生的每次公民抗争或抗议行动,都有一批专职业的“社运人士”参与或主导,其中,学生与文化(艺)界精英成为关键力量。从引发公民运动发展的两大抗争事件—台北市文林苑拆迁案与苗栗大埔征地强拆案观察,抗争主体不是事件的当事者或利益直接相关的民众(其中绝大多数当事者是支持拆迁或征地的),真正主导抗议者是外来者,是一批以青年学生与少数“社运人士”主导的,其中不少人是各种“公民运动”的常客,更成为后来“太阳花学运”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在过去诸多“公民运动”中,有一批绿色艺人如柯一正、吴念真及作家冯光远等也是支持者或参与者。“时代力量党”的主要骨干黄国昌、林昶佐等都曾是这些“公民运动”的主力,也是“公民运动”的政治利益收获者。还有一些绿色艺人及作家也是这些“公民运动”的支持者或参与者。

然而,近期以来台湾爆发的一波接一波的民众争取权益抗议活动中,却很少看见过去公民运动参与者或主导者。“时代力量党”的精英们不见了。特别是过去职业抗议学生与“社运人士”极力阻挠台北市文林苑的拆迁,导致这一拆迁案延宕多年,而且成为台湾“公民运动”走向高潮的关键性事件。而不久前台北市另一类似的永春社区强拆案,却因台北市长是柯文哲(公民运动造就的领袖与利益收获者),台湾也换上民进党执政,他们就躲了起来,事不关己,没有抗议,没有阻挡,让这一强拆迁案在无声无息中顺利完成。这一现象是值得深思的,足以佐证过去几年爆发的所谓“公民运动”实际上是某种政治运动,是“绿民运动”。

何以如此?问题并不复杂。过去几年发生的“公民运动”,是以“反国民党”、“反马”、“反中”为主的抗议行动,是以“绿色青年”、“绿色文化人”或艺人为主的抗议行动。如今他们的政治目的达到了,国民党失去政权了,他们期望的民进党上台执政了(当时就有组织公开宣称作为民进党的侧翼让民进党上台),是他们护送蔡英文登上“总统”宝座的,而且他们也成为既得利益者,当然要沉默,当然不会站出来配合与支持反民进党当局的民众抗议行动。同时,民进党本身就是许多“公民运动”的幕后支持者与参与者,为他们提供物资、经费,抗议者的花费到民进党中央进行报销。可见,过去“公民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甚至领导者,与民进党是同一阵营,同一阵线,甚至一批激进参与“公民运动”的青年、学生是蔡英文的“青年军”或“蔡家军”,自然不会站出来附和抗议民众的呼声。

另外,在过去“公民运动”发展过程中,台湾绿营媒体与绿营名嘴,成为“公民运动”的强有力的支持者,鼓吹者,鼓噪者,甚至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如今面对各行各业民众的抗议浪潮,绿营媒体与绿营名嘴却是另一丑陋面目,他们不再是抗议民众的同情者或支持者,反而对抗议民众或抗议活动提出广泛质疑、批评与讽刺,反而强烈维护蔡英文与民进党政权,甚至公开表示观光旅游行业应该向大陆抗议而不是向民进党当局抗议。这再次证实了台湾过去几年“公民运动”的绿色本质,证明这些是有颜色的政治行动;而今日的台湾民众抗议行动是争取正当权益的抗议行动,是较单纯的、较少政治力介入的理性“公民运动”。

猜你喜欢

绿营支持者参与者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摸脸杀”
曾国藩为什么不让绿营转型,而是另起炉灶拉起湘军?
清代马政概说
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基础“绿营”“自己人”接手海基会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绿营聚众数万搅局“陈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