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沃土中的飘摇崛起——新媒体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2016-10-31孙晓雯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纪录片

孙晓雯

(中国新闻网 北京 100037)

沃土中的飘摇崛起——新媒体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孙晓雯

(中国新闻网北京 100037)

迎着互联网发展的迅猛势头,新媒体纪录片在样式繁多的网络视频节目中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网络传播的特性使得它迅速进入大众视野,给纪录片的迟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也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性,新媒体纪录片显现出了先天的不足,如严谨性的缺失、制作手段的粗劣等势必会成为阻碍新媒体纪录片发展的绊脚石。本着不违背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本文将对新媒体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探索。

新媒体;纪录片;真实性

纪录片是纪录真实的艺术,其客观真实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因此一直受到大众青睐,更是成为精英阶层的“心头好”。根据播出媒体的不同,我们通常把纪录片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纪录片的制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纪录片产业也早已今非昔比,一些大型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等都设置了专门的纪录片频道;在微博、微信等手机客户端上,10分钟以内的微型纪录片更是得到广泛传播——这些在新媒体播出的纪录片大多数并不是从传统媒体直接搬运过来的,而是根据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为其量身打造的,我们把它们称为“新媒体纪录片”。

一、新媒体纪录片的特点和传播优势

近年来,新媒体纪录片呈井喷式发展,甚至出现反哺传统媒体的现象。2015年至今,网络浏览量过亿的中国纪录片已经超过9部,以优酷网站的纪录片频道为例,在这里,纪录片已被细分为“全民纪录”、“铁血军事”、“社会人文”等八大类型,制作者主动按照类型来制作和投稿,可见新媒体纪录片的制作已经趋向精细化,并逐渐形成如下的特点和传播优势。

(一)时长短、节奏快

节奏的加快使得观者更能够迅速进入剧情,时长的压缩更符合大家的碎片化接收习惯。从2014年开始,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增设“最佳网络纪录片”奖项,足见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纪录片的重视。2014年的获奖作品《82岁我心飞翔》以82岁老人闵德玉在澳大利亚参加跳伞运动为线索,讲述经历战乱、一生忍辱负重的老人在儿女成才后独自寻找新生活的故事,影片结构紧凑,全长11分钟,以其特殊的题材、动人的内容、丰富的外延和短平快的制作方式,迅速在网络和手机客户端上传播,仅在优酷网点击量就超过600万。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媒体纪录片,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形式之多样,传播时空之自由都是传统媒体纪录片难以企及的。随着4G网络的普及,甚至出现了许多3分钟左右的系列微型纪录片,如《造物集》《时代录》等,多展示生活中的某一侧面,生动有趣、简洁易懂,因此,时长短、节奏快成为新媒体纪录片最显著的特征。

(二)欣赏难度降低

首先,近三年来,网站和公众号中涌现了一批平民视角纪录片。例如中国新闻网的系列微纪录片《微视界》、腾讯的社会纪实栏目《某某某》、凤凰视频的人文纪录片《甲乙丙丁》等,这些纪录片讲述的多是普通人的不凡事。“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1]以凡人小事反映社会百态,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使新媒体纪录片变得平易近人。其次,新媒体纪录片的制作者们职业背景多样,多为非专业人士,这就使得这些纪录片选题贴近生活,叙事通俗易懂,形式不拘一格,降低了欣赏难度。再次,新媒体拥有庞大数量的使用者,而网络的互动功能使得这些使用者人人都成为了新媒体纪录片的素材提供者。另外,点击量的多寡也从侧面反映出选题的受欢迎程度,这就意味着观众的角色由“我看你做的”转变成“你做我想看的”,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了一种深度参与感,而这种参与感更是拉近了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使之易于被观众接受,这一点与传统纪录片的曲高和寡有着显著的不同。

(三)新形式异军突起

网络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的出现使得一个新名词进入大家的视野——自媒体,新媒体纪录片的新形式多产生于自媒体。从2015年开始,自媒体以破竹之势闯入大众的网络空间,他们带来了平民个性的别样展现,为新媒体纪录片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优酷自媒体“舒子”独创“自纪录剧”——《舒子创业》,并且仅凭一纸策划就轻松拿到200万风投。“自纪录”以第一人称为主观视角,彻底打破了传统纪录片拍摄的思维定式。

二、新媒体纪录片存在的问题

“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2]自由的网络环境带给新媒体纪录片一方肥沃的处女地,使之初尝收获的喜悦,但制播规范的不完善也使得新媒体纪录片呈现“疯长”之势,随之而来的是过于追求传播效果而导致的纪录片本真的遗失,众媒体纷繁熙攘掩盖下的是对于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缺乏思考,为新媒体纪录片取得现今成绩喝彩之余,我们不得不正视其逐渐暴露的问题,重新思考纪录片的最原始本质。

(一)底线的遗失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也是纪录片最后的底线,纪录片创作者是纪录片真实性的保障,目前新媒体纪录片的形式千变万化却真实性堪忧,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创作者身上。首先,多数新媒体纪录片从业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纪录片从业者,他们往往不能够掌握纪录片的内容与表达的尺度。其次,在网络上,人们判断一部纪录片的好坏往往依靠点击量和搜索量,这就促使部分纪录片创作者急功近利,为了追求点击量而跨越了真实的底线,部分纪录片有着严重的摆拍痕迹,甚至扭曲事实、人为制造冲突。一旦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伤害的是观众的情感和从业者的良知。片面追求点击量而忽略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绝对不提倡的,毕竟,新媒体纪录片也是纪录片,没有什么比真实的力量更能打动人。

(二)意境的消散

在新媒体纪录片当中再难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踪迹。“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3]这是两种不同的意境,也是纪录片当中最常见的意境,“缠绵悱恻”才能使人移情于片中意象,与其同喜同悲,达到观者与作品心灵的契合;“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看花,水中望月,“超以象外”地以空灵澄澈的心灵去看待作品,最终得到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这也是一切文艺作品的最高追求。我们通常在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观看新媒体纪录片,接收到的往往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而非审美体验,更不乐观的是,很多纪录片创作者在新媒体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乱了阵脚,他们的作品由冷静陈述变为主动灌输,由平实深刻变为犀利怪异。曾经我们沉醉于《苏园六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奇妙体验中;憧憬于《西藏的诱惑》“人人心中有真神”的空灵意境中,而如今的多数新媒体纪录片,其解说和同期将画面铺满,观众没有了思考的余地,更没有了体会意境的机会,纪录片的意境全然消散,诉求有余而情怀不足。一代作品培养一代观众,长此以往,恐怕会造成信息时代观众对纪录片的认知偏差。

三、自媒体纪录片的发展之路

量的累积终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现阶段自媒体存在的问题,坚守纪录片的本质,突破束缚纪录片发展的种种藩篱才是最佳解决之道。

(一)引入专门人才打造精品

纪录片创作者是决定纪录片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提高从业者素质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新媒体纪录片工作者多数只是新媒体工作者,缺乏纪录片专业人才,新媒体纪录片是近年才出现的,所以纪录片专门人才还是集中在传统媒体中,这些“正规军”在传统媒体的多年锤炼下形成了自身的严谨性和优秀的判断力,如果他们能介入新媒体纪录片的创作,就能够很快解决新媒体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内容欠妥、形式不佳、意境不足等问题,还可以做到坚守纪录片创作底线,将其专业度与新媒体工作者的灵活度相结合,这样,新媒体纪录片才能飞跃发展。

(二)创新思维

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和包容特质。例如,纪录长片《浮生一日》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向全球网友征集视频,将这些视频剪辑而成一部反映时代特征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在网络播出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后,积极响应网友的留言,制作播出了第二部。如今,传媒公司借助VR技术在互联网直播重大活动已经不再罕见,有朝一日,在新媒体纪录片当中应用VR技术也将成为现实。借助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创新思维,开创纪录片制播新形式指日可待。

(三)实现产业化

在新媒体纪录片出现以前,传统纪录片面临的一大窘境就是无法实现产业化,在制作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在作品完成后又缺乏播出渠道。传统媒体的宝贵播出平台无法满足大量纪录片的播出需求。2014年,国产纪录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所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这个举措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我国纪录片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不亚于这次举措。新媒体纪录片孕育在网络信息时代的环境下,有着得天独厚的媒体资源优势,与公益、电商等资源的结合可以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企业冠名、贴片广告等也能提高附加收益;传播到国外的纪录片甚至可以带回国外的技术与投资——这一切都得益于新媒体的全时、全域、全媒体传播特性。一些有前瞻性的媒体已经在做纪录片的产业化探索,例如“一条”视频把商品广告拍成微纪录片;上述提到的《舒子创业》用“自纪录”的新概念为即将上映的网络电影做宣传,这些方式都为新媒体纪录片带来了经济效益并促使其发展。看来,在新媒体领域真正实现纪录片的产业化已为时不远。

新媒体纪录片诞生于新媒体繁荣之际,它挽救了陷入发展窘境的传统纪录片,也借助新媒体优势把一次又一次看似天方夜谭的想象变为现实。在新媒体领域里,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新媒体纪录片的生长环境是无比优越的,但它所遇到的“生长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风雨飘摇的网络时代,坚守纪录片的真、善、美,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新媒体纪录片真正崛起的必经之路。

[1]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8..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5.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84.

G2

A

1007-0125(2016)10-0120-02

猜你喜欢

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