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减值视角下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2016-10-29韩瑞红董丹丹李艳艳

2016年29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韩瑞红+董丹丹+李艳艳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动因,并提出了加强上市公司管理的一些方法,希望能为有关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参考意见,从根本上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会计;盈余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和技术条件的飞速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报告者向他们尽可能提供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信息,在这些风险损失信息中,资产减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因此,资产减值问题受到了国内外会计领域的普遍关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比比皆是,这不仅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而且业损害了股东的权益。因此,必须通过对利用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一、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证券法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三年连续亏损,就会被停牌,面临着暂停上市的处理。因为新会计准则禁止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为了避免被退市,上市公司往往会选择利用应收款项、预收款项以及存货等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回。通常情况下,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对高管进行激励就是为了提高公司绩效,因此高管的收益就会与公司的长期利益息息相关。如果这时候对高管进行变更,新上任的高管人员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公司的利润,也就有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把通过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利润下降归咎于前任管理层,并且为今后的盈利做好准备。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严重后果,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可靠,破坏正常的金融市场环境。对于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我国许多学者也给出了有效的建议。但是,随着相关内容的不断完善,研究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夸大亏损动机

监管机构没有对亏损的数额进行规定,上市公司会在盈利无望的情况下增加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及计提比例,例如计提大量原本不需计提坏账准备,让当年一次亏个够,而且一次性的巨额亏损可以使下一年度该减值项目少计提减值准备,减少亏损,来年只需要做好减值准备的转回工作,实现盈利。

(二)扭亏动机

上市公司出现三年连续亏损,就会被停牌,面临着暂停上市的处理,公司管理层都会采取各种方法使公司扭亏为盈。将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或是转销,通过这种方法来粉饰报表,实现盈利,掩盖公司可能继续亏损的事实,所以上市公司在前一年度通过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在本期实现扭亏为盈,从而达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高管变更动机

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新上任的高管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做好以后年度盈利的打算,通常对上市公司的短期资产大规模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如果出现亏损的情况,可以通过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实现公司盈利,将上市公司的利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抑制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事实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一些信誉好的公司能够清楚了解其真实客观的一面。不仅能够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反映资产原始成本,而且能够依据稳健性原则反映资产现实成本,使信息使用者了解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在一些信誉不好的公司会利用准则漏洞,滥用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信息失真,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上市公司的管理。

(一)完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董事机制强化董事会的监管职能,因为小股东不能进入董事会,小股东的权利容易受到大股东的侵犯。选用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对特殊的资产减值项目进行判断,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从根本上缓解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公司高管的重要工作目标,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地计提尽可能地具有可操纵性,真实、明晰。首先,禁止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是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资产减值转回可以体现出资产的真实情况,因此只能在资产减值准则中对相关政策加以规范,加强资产减值的管理。其次,对于应收账款的账龄和风险不同应当明确规定提取比例,防止一些公司的不合理应用。第三,存货跌价准备可以依据行业特点和行业类型,适当明确计提比例。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资产减值迹象地判断、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可收回金额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经验,除了需要以准则的要求加以规范,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应当通过培训,熟练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提高自身专业判断能力,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各种可行的方法,使会计人员通过培训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外部监督系统

通过制定独立审计准则,对各项资产减值的审计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定,明确每一步程序的步骤,这样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来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实现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涉及到很多主观判断,人为影响因素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其客观性,当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可疑情况时,准确进行职业判断,出具审计意见,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披露。

(五)转变对资产减值的认识

许多上市公司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学习不够深入,实际操作中会存在资产减值错误应用,而且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有的将已经有确凿证据表明应经无法收回的坏账、闲置很多年的设备还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盈利能力指标进行核算,还有的将计提折旧来代替资产减值准备。因此,转变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非常重要。

新准则在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上要求明确、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更有可操作性,从而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规范了上市公司行为,提高了其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四项资产的计提与转回没有明显不同,因此,资产减值会计仍然需要不断发展。(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海清.资产减值对比上市公司的影响.现代企业,2013(1).

[2] 王冬梅.企业新资产减值准则下的利润操纵行为研究.财会探析,2013(29).

[3] 李文,张璐.资产减值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计之友,2014(23).

[4] 薛林生.谈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会计利润操纵.会计之友,2008(27).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