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辖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调查
2016-10-29谢朝怀杨成芳
谢朝怀,杨成芳
(1.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环境保护站,重庆 涪陵 408000;2.重庆市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涪陵 40800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之劳动力的匮乏和对土地产出的过高要求,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越来越大,如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公园、运动场、居室等,农药无处不在。毫无疑问,农药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危害。当前,我国蔬菜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保障稳定供给任务依然艰巨。今后,我国将从稳定种植面积、加强集约化育苗建设、开展标准园创建、加快选育新品种、促进产销衔接等5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生产稳定发展[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多年来,我国蔬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0.063亿hm2增加到2011年的1.197亿hm2,产量由1990年的1.95亿t增加到2012年的6.79亿t[2]。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据卫生部统计数字,从1999-2013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近千起[3]。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大众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1 调查内容
1.1 涪陵辖区蔬菜生产基地范围
重庆市共设置了4个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区域中心,其中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监管了南川、武隆、石柱、忠县、丰都、垫江、长寿、涪陵8个区县,此外,还对本区的2个超市(新世纪超市涪陵店、重百超市涪陵店)和1个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监管和检测[4]。
1.2 蔬菜常见病虫害
8种蔬菜常见病虫害:早疫病、晚疫病、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斑潜蝇、螨类、霜霉病、根瘤病、青枯病、病毒病等[5]。
1.3 检测农药种类
主要有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4大类[6]。
1.4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蔬菜用药品种、用药量及残留限量均比我国要求严格。近几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和学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张烯等在蔬菜农药残留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7-13],在监管农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
2 调查结果
针对检测结果,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2.1 季节分析
按照重庆农委每年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工作安排,每季度检测1次(3月、5月、8月和11月),其检测统计结果见表1。从统计结果分析,第一季度蔬菜农残不合格率最低,为1.28%;第三季度不合格率最高,为10.20%;全年不合格率为1.28%~10.20%。
2.2 蔬菜种类分析
对涪陵辖区8个区县主种蔬菜品种(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莴笋、青椒、茄子、番茄、豇豆、四季豆、丝瓜、藤菜、青菜头)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豆类和茄果类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7.69%、6.41%,叶菜类次之,不合格率为5.12%,瓜类、根菜类和芥菜类不合格率最低。
2.3 海拔高度分析
根据对涪陵辖区蔬菜生产基地海拔高度的调查,大至分为3个高度,分别为180~250 m、250~500 m、600~700 m,对不同海拔高度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了统计分析(表3)。由此可见,海拔越低,不合格率越高,反之不合格率越低。
2.4 区域分析
涪陵辖区从大范围分为蔬菜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针对不同区域,对蔬菜农药残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4。
表1 全年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表2 主种蔬菜品种农药残留情况
表3 不同海拔高度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表4 不同区域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从统计结果分析,超市进货质量把关严,这得益于辖区蔬菜农残追溯系统的建立,所以,不合格率最低,农贸市场不合格率最高,主要原因是经营摊户主要从散户进货,同时也因农贸市场疏于管理所致。
2.5 检出农药种类分析
从表5可知:在2 328个蔬菜样品中,农残检出次数为78次,不合格次数为17次,不合格率为0.00%~8.97%,平均2.17%,其中百菌清检出次数最多(35次),但不合格率最低(0.00%),三唑酮共检出11次,不合格率最高(8.97%)。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针对检测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应加强领导,优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布局,树立“积极发展远郊,适度发展近郊,保护治理城郊”的战略思想;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管理和监督,强化无公害蔬菜监测体系的建立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完善重庆市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市、区(县)、基地3级监测体系,努力实现蔬菜质量安全的全覆盖监测;建立蔬菜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强化监督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各监测点的数据管理起来,建立了涪陵区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实施远程监控,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进行追溯、拦截、通报,有效控制和处理有关农产品质量的紧急、重大突发事件,使农产品经营场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等风险机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表5 检出农药种类统计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问题所在,为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必要的预警机制提供决策依据,也推动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增强了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的信心,为百姓菜篮子的安全起到了护航作用。
3.2 结论
为明确重庆市涪陵辖区蔬菜农药污染现状,分别对8个区县、2个超市、1个蔬菜批发市场和1个农贸市场2 328个样品、28个检测参数进行了农残检测,获取有效检测数据近2万个。统计结果显示,蔬菜中检出的农药为百菌清、三唑酮、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氟菊酯、甲拌磷、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氧化乐果,共计10种。
3.2.1 季节分析
二季度和三季度合格率较低,其合格率分别为93.59%和89.8%,一季度和四季度其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8.72%和96.15%。
3.2.2 蔬菜种类分析
豆类(如豇豆、四季豆)合格率最低(92.31%),芥菜类合格率最高(100%),其他种类蔬菜合格率在93.59%~98.72%。
3.2.3 海拔高度分析
海拔180~250 m地区蔬菜合格率最低(88.50%),250~500 m合格率次之(92.31%),600~700 m合格率最高(97.44%)。
3.2.4 从区域检测统计分析
农贸市场合格率最低(88.50%),超市合格率最高(98.72%),蔬菜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合格率分别为96.16%、94.88%。
3.2.5 从检出农药种类分析
百菌清检出次数最多(35次),但合格率最高(100%),溴氟菊酯检出次数最少(1次),合格率最高(100%),三唑酮合格率最低(91.03%),其他被检出的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7.44%~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