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中高职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6-10-29苗向阳王寅珏郁惠珍张建忠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升学理论课样本

苗向阳,王寅珏,郁惠珍,张建忠,杜 玲

(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2.江苏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太仓 215400)

基于学生视角的中高职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苗向阳1,王寅珏1,郁惠珍1,张建忠2,杜玲2

(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2.江苏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太仓 215400)

文章以中职在校学生和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升学、课程学习等多个角度调查了学生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与看法,并对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文化课程教学、中高职课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中高职衔接通道、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等建议。

中高职衔接;学生视角;学生升学需求;文化课程教学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使中等和高等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更好地衔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中、高职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德国“双元制”视野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比较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3月至10月对苏州太仓两所职业教育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从学生视角了解学生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与看法。

一、调研方法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和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的学生组成。调查共发放问卷301份,回收301份,回收率100%,其中中职样本100份占33%,高职样本201份占67%。调查样本为在校中职学生以及具有中职学习经历的高职学生。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组成

二、调查数据与结果

(一)毕业后的去向选择

在目前职业教育系列的学生中,就业仍然是毕业后首选的去向,但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系列升学渠道的打通,升学深造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选择(见表2)。在中职样本中,“升学深造”成为毕业后首选的去向,所占比例达到63%。中职样本和高职样本在“升学深造”上百分比的比值为63%∶16%=3.93∶1,即中职样本升学深造意愿是高职样本的3.93倍。高职样本毕业去向前两位的分别是“就业”和“创业”,分别占比53%和22%。与中职样本不同的是“创业”进入了毕业后去向的前两位。高职样本和中职样本在“创业”上百分比的比值为22%∶9%=2.4∶1,即高职样本创业意愿比中职样本高2.4倍。

表2 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

(二)对中职生的调查

1.对于就业形势的估计。由表3可以看出,中职样本对于就业形势的估计并不是非常乐观。“一般”和“较难”选项的比例是“乐观”的两倍,这就解释了表2中的大多数中职学生选择“升学深造”的理由,从另一角度说明,中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够。

表3 对于就业形势的估计

2.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的院校类型。由表4可以看出,选择“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是中职样本中选择比例最大的,一方面说明中职样本对高职院校主观上是认可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职样本对自身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可以看出,1/4的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学习动力得到激发,产生攻读本科的期望。

表4 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的院校类型

3.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意向。由表5可以看出,虽然选择“专业对口”和“相近专业”的比例占到51%,但是选择“都可以”的比例也高达32%,跨专业的比例达到17%,说明在相当一部分中职样本中,对于中高职衔接中的所对接的专业并不是十分在意,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生在初中毕业选择专业是随意的、被动的,对自己将来喜欢从事什么职业认识模糊。

表5 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意向

4.升学的途径。由表6可以看出,选择“五年制高职”和“对口招生”两种升学途径的比例达到71%,说明学生经过九年的基础教育后对自己将来学习道路的一种判定,即直接进入中职,并从中职通过直升或参加考试进入高校,这是一种相对于高中来说压力较小的升学途径。而“高考”和“单独招生”两种途径首先需要在初中毕业时考上高中,然后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才有可能升入高校,“考入高中”对于初中阶段学习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关”。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高职衔接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表6 升学的途径

5.进入高职院校的意愿。由表7可以看出,“完全有必要”和“有必要”占到82%,说明中职样本对高职院校有很高的认可度。

表7 进入高职院校的意愿

6.升入高职院校希望采用的教学形式。由表8可以看出,选择“实施分层教学”和“兼顾生源差异”两项占到84%,说明中职样本希望和高中统招学生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要进行差异化设计。

表8 升入高职院校希望采用的教学形式

7.对现有课程的评价。从表9的多选数据来看,比例处于前三位的选项是“加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加强文化理论课”和“加深专业理论课”;从单选数据来看,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加强文化理论课”、“加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和“降低公共文化课难度”。因此,“加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加强文化理论课”应该是中职样本对当前课程的期望。

表9 对现有课程的评价

8.对现代职教体系正向评价。由表10可以看出,从选项“基本符合”占到60%这个数据来看,中职样本对当前中高职衔接现状并不是十分满意,中高职衔接现状与中职样本理想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

表10 对现代职教体系正向评价

(三)对高职生的调查

1.对高职人才培养区分不同的学生生源。由表11可以看到,选项“一般”占到48%,“比较符合”占到35%,“完全符合”只占到6%,说明高职样本虽然也认同生源差异,但是认同的意愿远远低于84%中职样本希望中高职差异化教学的比例。相同的成长经历,只是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这种差异说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给中职样本带来了自信,而这种学习上的自信是教育过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

表11 对高职人才培养区分不同的学生生源

2.与普高生源学生相比的优劣势。由表12、表13可以看出,与普通高中生源学生相比,具备中职教育背景的高职样本优势在于“技能操作熟练”,劣势在于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

表12 与普高生源学生相比的优势

表13 与普高生源学生相比的劣势

3.关于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由表14可以看到,“公共理论课困难”和“专业技能课困难”是占比最大的前两位,特别是单选数据中,“公共理论课困难”占到48%,说明公共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具有中职教育背景的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多选和单选的数据都支持对课程感觉困难的要大于对课程感觉简单,这说明中职后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仍存在较大挑战。

表14 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4.在课程学习上希望加强的方面。由表15可以看到,“加大理论与实践联系”和“加强文化理论”是具有中职教育背景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要改善的,同时也说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明显觉察自身文化基础的薄弱,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欠缺。

表15 在课程学习上希望加强的方面

5.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由表16可以看出,“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和“公共基础课程重复”是占比前两位的选项,特别是“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占比最高,为40%。说明升入高职院校之后,对于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中职教育背景的高职样本明显感到不适应和跟不上。

表16 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6.中高职课程标准一体化。由表17可以看出,选择“不应该具备”和“无所谓”的占到58%,说明对于具有中职教育背景的样本来说,中高职课程标准一体化并没有被完全认同和理解。

表17 中高职课程标准一体化

7.中高职课程目标一体化。由表18可以看出,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占到60%,选择“无所谓”和“没必要”占到40%,说明大部分高职样本认可中高职课程目标一体化。

表18 中高职课程目标一体化

8.中高职课程内容一体化。由表19可以看出,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占到43%,选择“无所谓”和“没必要”占到57%,说明在中高职课程内容一体化上并不是十分统一。总的来说,对于中高职课程内容一体化设计上,高职样本并不是十分支持。

表19 中高职课程内容一体化

三、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一)中高职贯通对中职学生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从以上调查看出,中职学生并未将就业放在首选位置,对升学深造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期待。一是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阅历提升。中职学生在前期学习生涯中未能较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随着年龄的上升和经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学历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学习的需求逐步提升,目前从中职升入高职或本科的学生已占相当比例。二是企业接受中职毕业生就业的意向较低。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除了需要一线技能型熟练工人外,更需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应用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即成为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的人。一线工人可以招聘文化程度较低但通过短期培训即能上岗的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则需要高职及以上学校培养,夹在“缝隙”中的中职学生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以提高其职业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这一群体在同年龄段中占据半数,将这部分人纳入一个有效的学习轨道将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建立一个中职、高职、本科贯通与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

(二)中职升入高职应将着力点放在文化基础和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上

中职学生大多数为小学及初中阶段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不够扎实,这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更高深理论的障碍。在高职学习阶段,虽然也强调技能培养,但高职更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即能用相关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应用专业技术理论,就必须学习理论、理解理论、掌握理论才可能运用理论,而专业技术理论往往又建立在文化学科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学生进入高职,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渴望在高职阶段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除顺利地完成学业外,确实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立足,并在工作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但是,目前高职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与中职入学的学生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的脱节,“文化课程难学”已成为他们学习中最大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在为中职入学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设计中安排“过渡性”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学生学习基础缺陷,然后再安排逐渐深入的理论课程,要特别注意避免中职毕业生按高中毕业生的基础开设高职文化及相关理论课程。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是人才衔接培养的最核心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分析,职业教育体系本应该是一个自身完整,纵向能够衔接,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生涯发展,实现长远发展需求的复杂系统。[2]由于多种因素困扰,目前中职与高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还属于独立设置、单独实施,中高职课程中存在交叉重复或断层脱节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的浪费;教学内容的断层与脱节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受阻,学习效能感低及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下降。因此,中职与高职学校必须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下,双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原则,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利用课程开发技术,从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确定中、高职学生培养一体化目标,根据专业群面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层次要求,构建相互衔接、逐级提升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1] 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1):5-9.

[2] 高洁.中高职课程衔接一体化设计探析[J].职业技术,2014,(6):33-34.

2016-03-25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德国‘双元制’视野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

苗向阳(197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化工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升学理论课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升学啦
村企共赢的样本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