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2016-10-29卢素梅张芝萍
卢素梅,张芝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2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卢素梅,张芝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22)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背景,分析了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指出农村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构建了农村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并对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路径。
新型城镇化;农村物流体系;运作模式
1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重大难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产业集聚,人口从农村向城镇集聚,物流需求规模增加,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物流的需求[1]。城镇化与农村物流业发展存在内在的关系,两者良性互动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2]。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并把农产品物流工程和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纳入重点建设工程。2015年,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部门为了提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制定了《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当前,农村商品名目繁多,千差万别,农村物流涉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以及农村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3]。农村物流面临着物流需求规模快速增长,但物流服务主体小、弱、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落后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并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和工业品及时地双向流通,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2 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农村物流需求多样化、规模大
2.1.1 物流需求多样化。农业产品不仅涉及粮食、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还涉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农村日用消费品,并包括了可再生物资和农村生活废弃物等。农村物流产品间的差异较大,涉及到普通物流、特种物流和冷链物流等,物流需求多样化,是一个复杂的物流系统。
2.1.2 农村物流需求规模大。201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40 533.6亿元,2014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58 336.1亿元,5年来增长了43.92%;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由2010年的27 931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22 790万人,5年来减少18.4%,农产品产值增加,从业人员减少,农业现代化取得成效[4]。2014年约19亿t的农产品从农村运往城市,农村零售品销售额达到3.6万亿元,这些农资、日用消费品需要从城镇运往68万个村庄和6.2亿农民手中[5]。
2.1.3 农村物流成本高居不下。虽然农村物流需求规模大,但由于农村物流需求多样化,如工业品下乡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家电产品、农资产品等,而农产品进城包括生鲜产品,要求快速和冷藏,两者产品属性差别较大,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物流难以协同发展,农村物流空驶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农村物流成本偏高。
2.2 农村物流服务主体小、弱、散
当前,我国农村物流服务主体以国有企业、个体经营业户和中小型物流企业等多种形式存在。国有企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在整个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中占重要地位。个体经营业户和中小型物流企业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水平差、管理水平低、组织分散等问题。物流服务主体主要包括:
2.2.1 邮政系统。中国邮政网点大部分网点均分布在乡镇。2014年,中国邮政支局所近5万个,农村投递路线9.1万条,农村快递包裹量超过20亿件。邮政形成了以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等形式的农村综合服务网络,网点布局多达24万处,覆盖了近40%的行政村,邮政系统开辟了一条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物流渠道[5]。
2.2.2 供销合作社系统。2014年,供销合作社销售总额37 646亿元,其中,农资类销售额6 941.1亿元;日用消费品类销售额11 392.8亿元;农副产品类销售额6 591.9亿元;再生资源类销售额2 299.1亿元。全系统共有2 771个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14 326个。各类专业合作社中,农业生产资料类5 113个,农产品类99 435个,其他类9 778个。供销系统内,拥有配送中心12 397个,配送网点105.5万个。其中:农资类配送中心6 318个,配送网点37.3万个;农副产品配送中心989个,配送网点5.4万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 434个,配送网点38.3万个。这些配送中心和配送网店80%以上分布在农村和乡镇[6]。
2.2.3 个体经营的自营物流。农村物流市场需求规模小、分散,缺乏规模效益,专业从事物流的第三方物流较少,日用品物流主要以个体经营的自营物流为主。其自营物流形式有:(1)零售商的自营物流。一般以小型的商店为主,零售业主根据自身经营的需求,从城镇的经销商或批发商进货,自营物流到零售店;(2)生产企业的自营物流。一般是依托于大型生产企业的自营物流,如海尔日日顺物流,主要为生产企业提供配送服务;(3)经销商的自营物流。城镇经销商为农村商店提供的配送服务。总之,农村自营物流服务是农村物流市场的主要形式,但发展欠规范,规模小、竞争力弱、分布分散。
2.3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农村公路里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8.5万km,99.97%的乡镇和99.7%的建制村通了公路,98.6%的乡镇和92.8%的建制村通了客运班车。
由于农村地区投递路线长,产品货源和用户分散,同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在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的设施设备落后,具体表现在缺乏运输组织固定场站,仓储设施简陋,装卸搬运设施设备较传统,车辆装备技术水平低等。农村物流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还包括车辆装备差导致运输途中货损大、效率低;仓储设施简陋导致农产品在储存环节损失了使用价值;货损货差、暴力装卸等问题最终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增加。
2.4 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农村互联网络发展迅速,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不断增长。2014年农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28.8%,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但互联网覆盖率和网民规模与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农产品追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很落后。例如,涉及食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追溯系统缺乏;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低,在工业企业应用广泛的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等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严重缺失,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虽然部分农产品企业建立了信息平台进行电子商务销售,但推广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和农户获取信息和信息共享困难,造成农产品供应链企业信息不对称,公共信息平台的平台效应不能显现。因此,由于农村互联网络的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失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不能有效传递,导致供需矛盾,损害农民和最终消费者的利益。
2.5 农村物流政策执行力不够
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历年一号文件都是与“三农”问题相关,但“三农”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了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物流业振兴规划纲要》、《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物流支持政策,但农村物流政策执行力不够,物流政策不能有效地落实。归结原因在于:(1)地方政府缺乏农村物流发展的推动力,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城市物流,而城市物流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更大,农村物流往往被忽视;(2)物流企业投资农村物流意愿不强, 由于农村物流较为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需要整合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共同落实农村物流政策[7]。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节约集约、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是协调城镇、农村、农业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农村物流协同发展,需要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3.1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关系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避免城镇规划粗放式扩张,必须坚持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发展城镇信息化和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农产品物流现代化也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7]。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发展。城镇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四者之间协同发展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城镇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协同发展机制
3.2 农村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
3.2.1 农村物流系统的系统构成。根据农村物流体系构成要素,农村物流体系的系统包括物流平台建设、物流网络体系和逆向物流组成,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农村物流体系的系统构成
3.2.2 农村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在农村物流系统构成中,物流平台包括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商流);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是农村物流体系的核心,是工业品、农产品、农资流通的主要渠道,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参与主体包括农户、农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中心、经销商、零售商、客户等,物流网络组织体系由“农村—乡镇—城市”三级服务网络组成;农村逆向物流系统完成农村回收物资和农村废弃物物资的回流过程,与城市垃圾处理中心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相衔接。农村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农村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模型
3.3 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
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以供应链管理平台为视角,整合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资源,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基于“网络+基地”物流平台,促进农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6]。
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包括“农产品进城”物流网络体系和“工业品下乡”物流网络体系。
3.3.1“农产品进城”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农产品进城”物流网络体系由农户、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中心、电商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服务主体组成,其运作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农产品进城”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
根据“农产品进城”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农产品进城”物流体系可以着力发展以下5种运作模式:
(1)农户+电子商务+物流的直销模式;(2)生产基地+电子商务+物流的直销模式;(3)农户+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零售商的产销模式;(4)农户+批发商+物流中心+连锁超市的批发零售模式;(5)农户+农业合作组织+物流中心+零售商的模式。
3.3.2“工业品下乡”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工业品下乡”物流网络体系由工业品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供销合作社、批发商、经销商、零售企业等服务主体组成,其运作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工业品下乡”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图
根据“工业品下乡”物流网络体系运作流程主要有以下4种运作模式:(1)生产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运作模式;(2)生产企业+供销合作社+物流的运作模式;(3)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物流运作模式;(4)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经销商+物流运作模式。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路径
4.1 合理规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4.1.1 合理规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农村物流运作效率的高低和物流的成本。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规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1)农村公路的建设。我国农村基本完成村村通公路,但需要提高公路等级,并形成 “互联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络;(2)加快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宽带、有线等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3)提升物流设施设备的水平。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鼓励物流企业提升物流环节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加大生鲜冷链设施设备的投入,减少物流环节的货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9]。
4.1.2 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的物流节点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县级物流中心是统筹农产品收购、农资配送中心、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和再生资源集散的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是承接县、村的农村物流的中转站,承担农村各类物资的分拨配送和中转仓储;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是农产品“最初一公里”集散点和工业品“最后一公里”分拨配送点。
4.2 培育农村物流服务主体,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
4.2.1 培育农村物流服务主体。基于农村物流主体规模小、分散、服务能力差等特点,需要大力培育农村物流服务主体,特别是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对于基础好、规模较大的农村物流企业给予鼓励和扶持,在税收、资金、土地、技术支撑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农产品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延伸至农村,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网络。同时,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鼓励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农村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10]。
4.2.2 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农村物流企业众多、服务单一、竞争力弱,影响农村物流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农村物流供应链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战略联盟。鼓励物流企业与中小商贸流通联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规模化效应和资源共享。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可以采取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和产权交易等手段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进行整合,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改善农村物流企业小、弱、散的局面,降低物流交易成本,提升物流服务品质。
4.3 加快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4.3.1 加快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物流涉及环节众多,过程复杂,信息量大。由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导致物流效率低下,因此,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关键。应鼓励物流企业将条码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物流。在农产品追溯中运用RFID技术,在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环节采用冷链技术,在装卸搬运和分拣环节采用机械化运作,并在运输途中采用GPS与GIS技术对在途产品进行跟踪等,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并加快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物流企业进行衔接[9]。
4.3.2 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供销、农业、物流企业等部门信息资源,搭建县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连接农业生产企业、农户、物流园区、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农村物流和农产品供需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并能够及时调配物流资源。对乡村信息服务站、“三农”服务站、快递网点、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农村物流信息点进行整合,并对接县级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4.4 政府部门相互协调,落实农村物流政策
4.4.1 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农村物流涉及交通运输、供销合作社、农业等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需要政府明确农村物流发展的主管部门,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参与农村物流的建设,及时解决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4.4.2 落实农村物流政策。我国相继发布了多个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但农村物流政策执行力不够,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缺乏资金和物流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中央政府需要加大农村物流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农村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技术研发推广等领域予以政策倾斜。鼓励物流企业在农村进行投资,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物流市场。
[1]郑勇军.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5-11.
[2]李茜.物流业发展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物流技术,2014,(11):305-307.
[3]陈德良.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动力学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3):30-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5]张喜才.电商背景下农村物流整合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10):25-28.
[6]中国供销合作网[EB/OL].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 Article/ZGHZS/zsgk.html
[7]贺盛瑜,马会杰.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为例[J].农村经济,2015,(8):95-97.
[8]陈超,李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328-332.
[9]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41.
[10]贺登才.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11):45-48.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Logistics System against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LuSumei,ZhangZhiping
(Zhejiang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Ningbo 315122,China)
In this paper,we first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logistics system,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n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rocess,built the general framework model of the village logistics system,elaborated on the operational process of the village logistics network,and at the end,proposed the sequ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newtypeurbanization;rurallogisticssystem;operationalmode
F326.6
A
1005-152X(2016)05-0045-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5.011
2016-04-15
宁波市软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及政策支持”(2015A10071);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路径研究”(2015B056)
卢素梅(1978-),女,山东济宁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