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磁州窑史料辑考
2016-10-29庞洪奇庞枫陶
庞洪奇,庞枫陶
(1.邯郸市总工会,河北 邯郸 056002;2.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明清磁州窑史料辑考
庞洪奇1,庞枫陶2
(1.邯郸市总工会,河北 邯郸 056002;2.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将明清时期散存于各种典籍中的磁州窑史料,分别以《文献辑存》《史志实录》《碑铭记述》归类汇辑,并结合藏者调查发现,借鉴专家研究成果,参之以传世出土纪年器物予以考注,初步揭示了此期磁州窑之窑场属性、烧造规模、装饰品种、发展状况,阐述了明清时期历史条件及社会时尚变迁对磁州窑传统装饰艺术的影响,以及清末官方和业者为磁州窑瓷业改良所作努力等,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千年磁州窑发展脉络的整体了解和认识。
磁州窑史料;瓷业改良
考古调查发掘表明,磁州窑始于北朝末,经过隋唐五代发展,至北宋中晚期创烧白地黑花瓷器,开始形成独特装饰风格,金元走向繁荣鼎盛,历经明清、民国,连续烧造至今,可谓“千年薪火相传,百代历久弥新”。由于其明清古窑场压于现代城市之下,从未主动进行过正规科学发掘,因此尚未廓清历史分期,建立起完整发展序列。然而,此期磁州窑历史也并非国外古陶瓷学者所说“仍然笼罩在黑暗之中”。[1]因为正是从明代开始,皇家典籍、官方史志及民间文献、文学作品等,对磁州窑及其烧造器物多有记述。加上近年来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专家藏者的潜心调查研究,使得它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本文即试图从史料辑考入手,结合藏者调查发现,借鉴专家研究成果,初步勾勒出明清磁州窑烧造的基本轮廓,以期人们对千年磁州窑能够有一个整体认识和了解。
一、文献辑存
1. 明洪武二十年刊《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古磁器条。
古磁器,出河南漳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低于定器,新者不足论。
2. 天顺三年本《新增格古要论》。
古磁器,出河南漳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论也。
【考注】
(1)明洪武二十年曹昭著《格古要论》为存世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也是最早记载磁州窑的文献。由于磁州窑的民窑属性,宋金元文献均未见磁州窑之记载。因或是将磁州窑烧造之“磁器”与定窑之“定器”混为一谈所致。如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及收藏家陈继儒在其所著《妮古录》中即有“余秀州卖得白锭(定)瓶,口有四纽,斜烧成“仁和馆”三字,字如米氏父子所书。”而今通过考古发掘证明这并非定窑所制,而是磁州窑临水、彭城窑场元代烧造之物,除“仁和馆”之外,还常有“永和馆”、“贞和馆”、“神麇馆”等四系瓶(标本)出土[2]。因定窑宋为官窑名气颇大,亦多有仿烧磁州窑之品,所以常有张冠李戴,将磁州窑器物当作定窑的。乾隆皇帝就曾在一件宋磁州窑珍珠地划花枕面写下“瓷中定州犹椎轮”的诗句[3]。
图1-1 元代磁州窑“仁和馆”四系瓶
图1-2 元代磁州窑四系瓶
图1-3 峰峰矿区临水三工区窑址出土元代磁州窑“神麇馆“四系瓶残片标本
(2)这段文字中有关“好者与定器相似,……素者价低于定”之语,应是对明以前磁州窑器物的评价;而“新者不足论”,所指则是明洪武年间磁州窑瓷器。这说明,入明以后磁州窑仍在继续烧造,有素白、划花、绣花(黑釉赭彩)等品种,但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磁州窑遭受了相当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了明初磁州窑瓷器烧造质量下降。但仔细分析,其中亦有矛盾之处:因为定器的“泪痕”实为“瑕疵”,既然磁器“好者与定器相似”、又无“泪痕”之瑕疵,为何又“价低于定”呢?
图2-1 磁州窑明代白地黑绘褐彩瓷器
图2-2 磁州窑明代白瓷器
(3)王佐撰天顺三年16卷本《新增格古要论》,似乎解决了上述“矛盾”,即两版本于磁州窑瓷器之论述,由原来的“价低于定器”,变成了“价高于定器”。然而,有人以为是后者“笔误”所致,理由是以瓷质论,磁不如定,自然“价”不可能“高”于定。亦有论者认为,这可能是时隔百年之后,由于磁州窑知名度提高及人们对磁器认识的加深,以至其市场价位发生了大的变化。笔者亦认为,高、低二字其实是不容易“笔误”写错的。实际上,据2003年5、6月间邯郸市文研所对峰峰矿区临水镇三工区窑址的抢救性发掘及笔者对与其相邻的峰峰电厂窑址调查情况看,金代临水窑烧造的精细白瓷及印花瓷器品质确实不在定器之下[4]。不过,这已不属于明清磁州窑讨论的话题了。
3. 明万历谢肇淛著《五杂俎》卷12。
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相沿已久,遂以名之。
图2-3 磁州窑明代划花瓷器
图3-1 峰峰矿区临水窑址出土金代精细白瓷图
3-2 峰峰矿区临水窑址出土金代细白瓷印花标本图
3-3 峰峰矿区私人藏磁州窑宋金仿定白釉瓜楞罐
4. 明汤显祖著《邯郸记》第四出《入梦》。
这枕呵,不是藤穿刺绣锦编牙,好则是玉切香雕体势佳。呀,原来是磁州烧出的莹无瑕,却怎生露出通明罅,莫不是睡起纷登眼挫花。
【考注】
(1)瓷器,是中国伟大发明,始于汉代。而“瓷”字则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晋人吕忱之《字林》。到了唐宋时期,瓷业制造空前发展,瓷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具,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瓷器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如《新唐书》(卷41、第1013页)载:“邢州巨鹿郡土贡丝布、磁器、刀……”(第1060页)又载:“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纸、笔……”这说明唐宋时期“瓷”与“磁”二字是通用的。
然而,从明代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种文献资料将全国各地窑厂所产“瓷器”统写成了“磁器”。而日文及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这一称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以“磁”代“瓷”的发生?感谢明人谢肇淛的《五杂俎》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谢肇淛是明万历三十年进士,后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其所著《五杂俎》共16卷,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理事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是明代一部著名的笔记著作。因此,其有关以“磁器”称谓一统所有窑器源自磁州窑的论述,自然不会凭空“杜撰”,而应是符合史实的。另外,由薛琪编纂出版于明万历年间的《五彩瓷》一书,亦持同样的观点,即把以“磁”代“瓷”的现象,归因于明代磁州窑业兴盛,产量最大所致。
(2)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其所作“临川四梦”之《邯郸记》中,把仙人吕洞宾度化青年秀才卢生的那只著名“磁枕”称作是“磁州烧出的莹无瑕”,并在剧本中不惜笔墨,多加描述和嘉许。如第一出《标引》之“一枕余甜昏又晓,凭谁拨转通天窍”;第三出《度世》之“枕是头边枕,磁为心上慈”,及对“磁枕”所用材料、烧造过程、釉色、形状、功能之绘声绘色描写;第四出《入梦》中“不是藤穿刺绣锦编牙,好则是玉切香雕体势佳”等。
汤显祖,祖籍江西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加山(今抚州市),34岁中进士,曾先后在南京太常寺、詹事府、礼部祠祭司和浙江遂昌县任职,史籍资料中尚未发现其有到过磁州游历的记载。那么,他何以知晓磁州烧造“磁枕”,并对其“宝爱”有加?又为何将其写入剧本,百般赞许呢?原因恐怕还是磁州窑于当时窑业兴旺,行销八方;磁州窑瓷枕名气甚大,广为人知!
(3)瓷枕,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宋,直至明清、民国多有烧造。其中,尤以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品种多、装饰美,最为著名。从考古调查和收藏研究情况看:元代磁州窑瓷枕品种已较宋金大为减少(主要为长方形);明代瓷枕存世及出土数量更是少之又少,笔者仅见有长方形奶白釉褐彩文字枕、马鞍形三彩枕及长方底弧形顶白釉枕。后者中偶见有两端饰花卉、文字及山水人物者。及至清代,则只遗后一造型品种,其差别仅在于明枕稍宽,清枕稍窄而弧顶中部略低、两头微翘。
图4-1 磁州窑宋叶形白釉划花枕
图4-2 邯郸私人藏金白地黑绘竹雀纹枕
图4-3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元白地黑绘《枕赋》文字枕
图4-4 邯郸私人藏明末白釉黑彩“天启”印纹诗文枕
图4-5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晚清白地黑釉褐彩妇人枕
图4-6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民国五彩画枕
5. 清朱琰《陶说》卷二《古窑考》。
磁州窑,在河南漳德府磁州。《格古要论》: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新者不足论。
图5-1 磁州窑明清乳白图瓷炉
5-2 磁州窑明清剔花黑绘褐彩笔筒
图5-3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明代白地黑绘花卉纹罐
图5-4 磁州窑清白地黑绘笔筒
6. 清嘉庆蓝浦著《景德镇陶录》。
(磁州窑)始磁州,属河南漳德府,今属北直隶广平府,称磁器者盖此。又本磁石制泥为坯陶成,所以名也。器之佳者与定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其素者价高于定,在宋代固始。今人讹以陶窑瓷器概呼为磁器,不知另有是种窑。
图6-1 彭城窑明清馒头形窑炉
图6-2 峰峰矿区磁州窑富田窑址明清古窑场
7. 清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
磁窑,出磁州(昔属河南,今属直隶),宋时所建,磁之引针之磁石,即产是州。取石炼陶,磁器之名,乃专指此,今人辄误,以磁与瓷混用矣。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不等,但无泪痕,亦有划花、凸花者。白釉者,俨同牛乳色;黑釉中多有铁锈花;黑花之色与贴残膏药无异。
【考注】
(1)磁州窑之称谓,明洪武人曹昭《格古要论》已提及。清朱琰于乾隆三十九年撰写的《陶说》更是明确使用了这一窑场专用语。可见,所谓“磁州窑”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邢台巨鹿古城发掘引发的研究热、并首先由英国人霍普逊提出的观点是不确切的[5]。
(2)上述有关记述多从明代抄袭而来,存在驳杂混乱,不确切、不公允之说[6]。其“本磁石制泥成坯陶成”的记载更属望文生义。至晚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方有改观,记述的烧瓷品种愈加丰富,首次提到了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白釉黑花”(即白地黑花)、凸花(即剔花)等装饰品种,并细微分辨黑、白两釉,指出了明清之际磁州窑白釉器之“牛乳色”特征,以及“铁锈花”源自黑釉(窑变)等。
8.《直隶工艺总局调查直省各地土产记略目录》①该文作于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七日(1905年6月9日),载于天津市档案馆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之《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陶器瓷器
……
广平府磁州彭城镇产瓷器,瓷质固不甚佳,而花式又粗,亟需改良。其所制造之电线瓶,每件价银一两一钱一分。彭城镇窑户不少,其中工匠,半系土著,半系河南漳德人。又据考查土产绅士刘景瑞报云,该镇多山,山中之石用小车推至瓷窑(每日工资二百文有零),将石入浅水池,用牲口拉石轴碾之,再用木棍搅乱成泥,再入深水池浸之,数日可用,即以碗料制成。装窑碗十个,用缸筒罩上,缸筒上口大、下口小,再用小白缸碗盖住上口,每窑装缸筒十八九重,宽十八九重,厚十三四重,全窑装就,只留一孔装煤。其缸筒前面用炭糊密,中间留一口,口中放缸片数块,缸片上放碗泥数块,再将窑门封好,留一孔,从孔中添煤,烧三昼夜,察缸片上碗泥化为瓷器,即已烧成矣。窑户一百五六十家,共窑四百余座,每户窑口三五座或十座不一。烧缸者皆是山西人,每大窑一座,每日用煤十万斤,中窑七万斤,小窑五万斤。瓷窑四百余座,按二百座烧窑记之,通批每窑用煤五万斤,每日即须用煤千万斤矣。据窑户云,从前曾派人往江西学习,用费五百金,带回黝子,装窑烧成,黝子均已炸裂,或恐火猛,然火力小而胎烧不熟,泥与黝又性情不合。况磁州烧窑用煤,江西用竹木,竹木火性最柔,而江西之泥又宜于柔火,故欲磁州之泥改烧精细瓷器,实恐不易。又云,磁州泥烧黑、白、黄三色即可,若红、绿等色,则不能烧也。……
【考注】
(1)“工艺总局”是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为“振兴实业”而委派著名实业家周学熙于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创办的。据《周学熙传记汇编》一书记载:该局成立之初,主要职能是“先办学堂及考工二事,以学堂习其技能,以考工生其观感”,“并考求全省土产及进口所销各货,凡是可以仿造的,加以提倡和保护,使之尽利。”
(2)该文即是“清末新政”中,直隶工艺总局为“改良瓷业”而对省内正定府晋州(今属石家庄市)、永平府滦州(今属唐山市)、大名府开州(今属河南濮阳市)、广平府磁州(今属邯郸市)等烧造陶瓷窑口进行调查的情况记录,其中,对磁州彭城窑烧造情况记录最详:不仅记述了该窑产品之品质、釉色品种、烧造规模,而且记述了工匠主要来源、籍贯;不仅记述了成泥工艺过程、碗窑容量、装烧方法及烧成所需时间,而且记述了每窑及窑场全年燃煤用量,以及南方江西瓷窑与北方磁州窑所用泥性及燃料的不同,等等。该文开篇点明了此次“调查”之目的,即为窑业“改良”,并记述了为此“曾派人往江西学习”的史实,以及磁州窑在清末烧制电瓷及其售价等情况,对今人了解和认识清末磁州窑极具史料和研究价值。
图7-1 国家图书馆藏《北洋公牍纂(正续篇)》及《工艺总局选派磁州工匠赴江西学习制磁详文并批》
图7-2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晚清民国青花龙纹枕
图7-3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民国五彩山水纹双耳瓶
图7-4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民国五彩福禄寿人物纹大瓶
另需指出的是,文中有关单个窑炉日用煤及整个彭城窑场日用煤量的记述有误。据调查,彭城缸窑根据容量大小每窑烧制时间需要10至15天,每窑用煤80至120吨,;碗窑烧制需要5至7天,用煤40至50吨,折合每日用煤均在8吨左右。如“按二百座烧窑计之”,则每日即需用煤1600吨,折合为320万斤左右,而不应是文中记录的“每日即须用煤千万斤”。
9.《工艺总局选派磁州工匠赴江西学习制磁详文并批》①载于《北洋公牍类纂》18卷之工艺三(实验)(售品),光绪丁未(1907年)九月初版,第1353 页。。
为详请事,窍照职局前经函各省商务局代购各省特产寄送来京,以备陈列比较。兹准江西省来电,称代购土产各件现已备齐,约计价款五百两,俟开河后派员解津等语。职局当将前项价款欵银五百两即交商号,如数兑去。惟查江西景德镇磁器为中国出产大宗,其制法之精功非他省所能及,即外洋亦甚称羡。现在直隶磁州产有磁窑,前经该州解送各磁器来津,交考工厂陈列实验,均系粗磁,不堪入目,亟应改良,以辟利源而光销路。现拟一面电商江西周道学铭,派员考查景德镇制磁方法,一面致函磁州岳牧,传谕窑董选佣本地老手工匠,自制坯以至成器上等聪明勤敏者各一人,并带造磁之石料、土料等各一百斤,于明年正月来津,由职局派员带往江西学习,并将磁州质料与江西所产比较试验,一俟验又把握,即延续江西良匠带回指授,仿造并拟。俟该匠将江西细磁考求得法,后再参仿西式制法,至该工匠等所需川资辛工等费,均拟由职局筹给,以资提倡。如果试行有效,洵为直隶一大税源。除分别函电妥办外,所有职局汇寄江西代购土产价款并拟选派磁州磁窑工匠携带料质,前赴江西学习考验,以期改良直隶磁业。缘由理合,具文详情。督宪袁:批据详以悉。江西景德窑名闻中外,该局拟选派磁州工匠前往学习考验,系为改良磁州磁业起见,关系甚重。应准如议照行,仰即准照缴。
【考注】
(1)清甘厚慈辑《北洋公牍类纂(正续篇)》,是“清末新政”中直隶总督推行“新政”的档案资料集。该文是记载“清末新政”中直隶工艺总局推动磁州窑瓷业改良的历史文献资料。此次磁州窑瓷业改良延至民国时期,主要以“粗瓷”变“细瓷”为目标,重点从胎质、釉色、装饰及烧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良。其主要成就,是在改进胎质、釉色,烧成“半细瓷”、完善青花彩绘的基础上,烧制成功釉下五彩瓷器,实现了有清一代磁州窑单一黑花彩饰到多彩装饰、由开光或小品式构图到全景式“满绘”、由勾勒白描为主向勾描皴染多种技法并用的转变。
(2)始于清末的瓷业改良,不仅顺应了社会文化时尚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而且继承了磁州窑的传统艺术风格和民间特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瓷器品质,提升了美誉度,从而扩大了生产和销路,促进了磁州窑瓷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期的繁荣[7]。
二、史志实录
1.《明会典》卷157。
内府供用库每年该用磁坛一千五百个,光禄寺每年该用缸、坛、瓶共一千八百五十个只,俱分派河南布政司并直隶真定府烧造,河南彰德府每年造瓶、坛、缸共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四件,钧州每年造瓶坛缸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三件,直隶真定府曲阳县每年造瓶坛缸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四件,俱送光禄寺供用。②《明会典》,弘治十五年成书,正德四年重刊本。
2.《大明会典》卷194·工部十四·陶器条。
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准题,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只个。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二州,酒缸二百三十三只,十瓶坛八千五百二十六个,七瓶坛一万一千六百个,五瓶坛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个,酒瓶两千六十六个③载于明代官修《大明会典》·工部十四·陶器条,万有文库本。。
嘉靖三十二年题准,通行折价,每缸一只折银二钱,瓶坛一个折银一分。……磁州缸七十三只,瓶坛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二个,共该银一百七十二两二钱二分,外增脚价银一百三十二两五钱八分五厘,……通行解部,召商代买。
3.《明宣宗实录》
(洪熙元年九月)“已酉命行在工部于江西饶州府丰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于磁州造赵王之国各坛祭器。”
4.《明史》卷82。
宣宗始遣中官张善之饶州,造奉先殿几筵龙凤纹白瓷祭器。磁州烧赵府祭器①载于清代官修《明史》·食货志六,第1998页,中华书局出版。。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688《工部》。
陶器,顺治初年,定真定府曲阳县岁征磁坛折价并水脚银……解部移送光禄寺。三年,定河南省岁解本色磁坛六百,在磨一副,交部备用。八年,题准外解磁坛改折招买……
6.明《嘉靖漳德府志》②崔铣辑《嘉靖漳德府志》,成书于嘉靖元年。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卷一《地理志·磁州》条载:
彭城,在州西滏源里,居民善陶缶罂之类,或绘以五彩,浮于滏,达于卫,以售于他郡。
又,卷三·第72页载:
磁州,彭城厂在滏源里,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磁坛,纳于光禄寺。
7.明嘉靖三十二年《磁州志·赋役》条。
弘治十一年(1547年)贡……瓶坛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
8.清康熙四十二年《磁州志》卷五。《营建》条载:
官坛厂,在南关石桥东,后移琉璃村,旋复旋移,又再复故处。
彭城厂,在滏源里,明制于此,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磁坛堆积官厂。舟运入京,纳光禄寺,国朝改征折色,厂遂废。
《土产》条载:
磁器出彭城镇,置窑烧造,瓮、缶、盆、碗、炉、瓶诸种。有黄、绿、翠、白、黑各色,然质厚而粗,只可供肆店庄农之用……
又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罂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
【考注】
(1)从上引史志资料可知,至迟自明宣德始、直到清顺治年间,磁州窑每年都要向朝廷贡奉大量缸、坛、瓶等器物,由主办祭享、宴劳、酒醴之事的明代中央事务机构光禄寺“分派”定烧,直到清顺治年间。这说明,明代和清早期的磁州窑并不是纯粹的民窑,而已经成为官方烧造基地。事实上,北京元大都遗址和元代宫殿遗址中均出土有磁州窑器物和瓷片标本③分见北京大学考古系、邯郸地区文保所《观台磁州窑址》第511-512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李知宴《故宫元代皇宫地下出土陶瓷资料初探》,《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年第8期。,说明早在元代磁州窑即有部分制品进贡朝廷,只不过没有史料记载罢了。
从传世和出土的此类磁州窑器物来看,能确认为御贡的官器酒缸者尚未发现。酒坛,应为绘有龙凤纹的白地黑花器,有大、中、小不同规格型号,似与上述文献提到的“十瓶坛”、“七瓶坛”、“五瓶坛”相吻合;其与元代酒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收腹挺拔,而后者多鼓腹,器型饱满,纹饰亦较前者丰富,除龙凤纹外尚有芦雁纹、折枝花卉及文字装饰等,以往此类器物则均被视为元代产品。酒瓶,计有梅瓶、四系瓶、玉壶春瓶等多个品种,但只有瓶肩部书(刻)有“内府”字样的梅瓶可明确认定为磁州窑进贡之品。然而,这些在境内外博物馆及民间多有收藏的“磁瓶”过去同样被定为元代。从窑址调查情况看,元代观台窑确已烧造过“内府”瓶,但在彭城窑明代地层出土的更多;从造型上看,元代梅瓶瓶体较为修长,瓶足多为“鱼尾”型,而明代瓶体底足尺寸加大,瓶体略显“敦实”。
(2)《大明会典》载录有关光禄寺向磁州窑派烧瓷器的情况表明,彭城窑作为专门为内府烧造缸坛等器物的窑场,应为朝廷直接掌管,采用“派烧”的方式进行,因而宣德年间经“题准”、“分派”磁州窑的烧造的瓷器,不具有商业性质。但嘉靖后期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至迟自嘉靖三十二年起,磁州窑及禹州、曲阳等地窑场为光禄寺烧造瓷器已由“分派”制改为“招商代买”制,即通过对各类器物的“折价”,再加上“脚价银”、“帮贴银”等费用,由负责解运的机构以“招商”的方式为光禄寺“代买”完成烧造任务。这一变化,应与明中期以后商业的空前发展、陶瓷手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因素有关[8]18。清政权刚刚建立的顺治初年,朝廷虽实行了分派定制,但很快于顺治“八年,题准外解磁坛改折招买”了。
(3)明《嘉靖漳德府志》及清康熙《磁州志》均有关于明代在彭城“设官窑四十余所”的记载,说明上述光禄寺定烧的磁州窑器物并不是“进贡”性质的“官搭民烧”,而是名副其实的“官窑”制品。虽然无法确认“彭城厂”的具体位置,是否在宣德年间派烧之始就已设立也不甚清楚,但其实际存在及“官窑”性质则是毋庸置疑的,它与明清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器只有用途、风格、水平上的差别,而无本质上的不同[9]。由此,明《明宣宗实录》及清修《明史》记载的有关朝廷在磁州烧造“赵府祭器”,亦有可能是彭城“官窑”烧制的。
图8 河北沧州市出土元代磁州窑龙凤罐
图9-1 邯郸博物馆藏明代白地黑绘“内府”梅瓶
图9-2 邯郸私人藏明代黑釉内府梅瓶
图9-3 邯郸市博物馆藏元明磁州窑白地褐彩龙凤罐。
据考,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425年)建立“诸王制”,分封藩王,文献中的“赵府”,即为设在漳德府(今河南安阳市)的藩王府。第一代赵王朱杞为朱元璋庶九子,封藩第二年便故去。第二代赵简王朱高燧为明成祖朱棣嫡三子,永乐二年(1404年)封藩,洪熙元年(1425年)就藩,宣德六年(1431年)亡故。对照分析《明宣宗实录》及《明史》所记具体内容可知,朝廷为“赵府”定烧磁州窑瓷器,当是赵简王朱高燧就藩漳德府、明仁宗驾崩、宣宗即位的同一年,即洪熙元年九月,而不是有著作考证的“宣德元年”[8]19。
截至目前,明代朝廷在磁州彭城设立的“官窑”目前尚未发现窑址;明宣宗时磁州窑烧造的“赵府祭器”亦未见有传世或出土者。然而,北京荣宝2014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预拍展出的一件题有“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底款的五彩海水龙纹盘,被考证为明崇祯七年景德镇官窑为藩王“赵府”烧造的重要器物①参见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编印《北京荣宝2014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古董珍玩及工艺品》之第1397号拍品及文字说明。2014年6月15日。。这即可作为明“赵府”官器的参考,同时这表明崇祯时“赵府”已开始(或改)从景德镇御窑厂定烧瓷器。
(4)磁州窑早在金代即已烧造红绿彩及五彩瓷器。2010年元月,文保机构即在彭城半壁街发掘出金代烧造红绿彩的窑炉遗址,出土了一批红绿彩瓷器标本及生产模具。明《嘉靖漳德府志》关于彭城“居民善陶缶罂之类,或绘以五彩,……以售于他郡”之记载,则是最早提及磁州窑烧造“五彩”瓷器的官方著录。它说明直到明代嘉靖年间,彭城窑仍在烧造五彩瓷器。从窑址调查情况看,近些年来先后在彭城西大地、老派出所、南河沟等瓷窑遗址发现过红绿彩及五彩瓷器,但由于未进行过正规发掘研究,尚不清楚其中是否包含明代产品。因此,至今亦未发现彭城窑明代烧造五彩的窑址。但深圳博物馆郭学雷先生研究证实了一批属于磁州窑类型的明代河南禹州窑生产的红绿彩及五彩瓷器,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五彩人物图罐、日本靖嘉堂藏人物图罐、英国大英博物馆藏五彩开光八仙人物图罐等。郭学雷先生还进一步指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五彩开光人物图罐,从造型和装饰特点上看与禹州窑产品明显不同,“有可能是文献所载的彭城五彩瓷器”。[8]55-56,147-148
图10 明崇祯七年景德镇官窑“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底款的五彩海水龙纹盘
图11-1 磁州窑金代红绿彩盘
图11-2 峰峰矿区私人藏磁州窑金代五彩贵妇塑像
图11-3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代磁州窑五彩开光人物图罐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称之为宋金红绿彩的瓷器中有大量采用釉下高温黑彩与釉上低温红绿黄彩相结合装饰工艺的器物,完全具备公认的五彩瓷烧造工艺特征,因而早已被已故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称之为“宋五彩”[10],但现今人们还是习惯将其一概称之为红绿彩。郭学雷先生则一方面将禹州窑烧造的此类产品称之为“白地黑花红绿彩”,一方面又将彭城窑同类产品称之为“五彩”。这样,不仅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更影响人们对磁州窑最早发明“五彩”瓷器这一重要史实的认识。
图12-1 峰峰矿区刘立中藏明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褐彩人物纹罐
图12-2 江苏泰州市嘉靖三十七年墓出土白地黑绘褐彩人物罐
图12-3 彭城陶瓷四厂南窑址出土明代酱地白梅点纹瓷器标本
(5)明代磁州窑的装饰品种除以上白地黑花、划花、铁锈花、红绿彩及五彩外,尚有白地黑花褐彩、白地黑花褐彩划花、孔雀蓝釉黑彩、梅花点纹及三彩等。其中,以白地黑花褐彩最具时代特色;孔雀蓝釉黑彩烧造技术则远比元代更为成熟;白地黑花褐彩划花技法更是一直流传至清代。梅花点纹装饰的碗在日本收藏较多,日本五岛美术馆所藏一件传承有序的黑地白梅点碗,其盒子盖内有日本江户前期著名茶人小崛远州题写的“高丽梅纹”四字,证明该碗的收藏年代应为17世纪前半的明代晚期,但此类梅花点纹碗不是“高丽瓷”,而是磁州彭城窑产品[8]34。
图12-4 邯郸博物馆藏明代磁州窑梅花点纹碗
图12-5 彭城陶瓷四厂南窑址出土明代白地酱梅点纹碗标本
图12-6 日本五岛美术馆所藏明代“绘高丽梅纹钵”
清康熙四十二年《磁州志》卷五之《土产》条虽载彭城瓷器“有黄、绿、翠、白、黑各色”,但实际上则多为单色釉瓷器,而不是五彩瓷器。清代磁州窑不仅装饰品种大为减少,而且“质厚而粗,只可供肆店庄农之用”的记载表明,此期的磁州窑装饰艺术和制作水准已进一步衰落。
图13-1 邯郸博物馆藏磁州窑清代白瓷炉.
图13-2 邯郸博物馆藏磁州窑清代黑瓷盒.
图13-3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清代绛地黑绘白彩葫芦瓶.
图13-4 邯郸私人藏磁州窑清代白地黑绘褐彩盘
三、碑铭记述
1. 明万历十五年张应登《游滏水鼓山记》碑。
……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由滏可达于京师。而居人万家,皆败瓮为墙壁,异哉!晨起,视陶陶之家,各为一厂,精粗大小,不同锻冶。入室,睹为缸者用双轮,一轮坐泥其上,一轮别一人牵转,以便彼一人作者,作者圆润快便入化矣。为碗者只一轮,自拨转之,而作也如是。口之似此作者曰千人之多,似此厂者曰千所而少。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哉?而今以旱故,各减十之一二矣。……
【考注】
该碑现立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邯郸市峰峰矿区北响堂石窟。碑文为明代漳德府推官张应登于万历十五年游览位于峰峰矿区的滏水、鼓山时写下的游记文章。上文为该碑文的节选。
张应登(生卒年月不详),四川内江(今四川省内江县)人,赐进士出生。明万历十一年任河南漳德府推官(主管刑狱)。万历十五年秋,作者由漳德府赴下属的磁州武安县公干,沿途游览了滏阳河源头的黑龙洞明月阁、竹林寺、南北向堂山石窟、常乐寺及明代磁州窑制瓷中心——彭城窑场,写下诗五首及这篇脍炙人口的《游滏水鼓山记》。其中,最重要的即是上述节选的有关当时彭城磁州窑烧造情况的记载。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其亲临彭城所见所闻的窑场人文环境、人口数量、生产规模、制作工艺、窑工技能、运输渠道、销售之地及窑场地位等,都做了详尽逼真的描述。这是历代典籍文献中记述磁州窑概貌最为详细的文字,既佐证了官方史志中有关明代磁州窑“御贡”的史实,又弥补了其他文献中关于明代磁州窑窑工人数、生产工艺、烧造规模等方面记录的空白,是一篇弥足珍贵的明代磁州窑研究史料。
2.明万历三十四年《明故典史官龙潭李公墓志铭》。
……龙潭李公,磁阳世族也,生平高不仕之节,乐恬退之风,我郡诸缙绅辈恪仰慕焉!……按状,公讳口,号龙潭,家世籍磁,居彭城。考本生性纯笃,生公昆玉四人:长铨,赵府典膳;次鈇,处士;三禄,赵府引礼;四即公也,受典史官秩。……公生于嘉靖丙戌正月初一日,享寿八十有一,于万历丙午八月十四日以疾告终与正寝。公之生也,幼业儒未就,由布掾策名仕籍,不愿仕。……乐谈仁义,见有立心制行端方正直者,辄爱慕之。……至若持家,则克勤克俭,衣不重帛,食不二味。……公质力农桑,攻陶冶,朝夕经营,运无宁处。不三十年,置陶冶五十余处,庄房八百余间,田园千有余亩。且也子而孙,孙而又孙,家道隆隆。人佥谓公之勤积明验而不知,忍让有心,乐善不倦,天相告人,实不诬也。……
图14 明万历十五年张应登《游滏水鼓山记》碑
图15-1 明万历三十四年《明故点史官龙潭李公墓志铭》
图15-2 明万历三十四年李龙潭墓出土黑釉酱斑倒流壶
图15-3 邯郸私人藏明代饴釉模印桃形猴柄福禄寿倒流壶
【考注】
该《墓志铭》1992年出土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黑龙洞村东、市第四医院新建门诊楼工地,现存峰峰矿区文保所。铭文载传磁州窑相关重要信息:一是墓主人李龙潭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6),是世居彭城的大窑主。其生平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攻陶冶,朝夕经营,……不三十年,置陶冶五十余处”的情况,不仅使今人得以从其“一家”陶冶之数窥见彭城窑的烧造规模,由此亦可推断明代磁州窑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经历了一个大的发展期。这与隆庆朝对嘉靖后期政弊的改革、万历朝前十多年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相契合,亦与前述嘉靖以后磁州窑御贡由“分派”定烧改为“折价”招商代买的时代背景相一致。二是墓主人虽“生平高不仕之节,乐恬退之风……质力农桑,攻陶冶”,但其兄弟四人中即有长兄、三兄两人分任赵王府“典膳”、“引礼”之职。因此,其家窑业的快速发展或许亦与明朝王府的“关照”支持大有关系。至于有学者因此认定前述文献提及磁州烧造的“赵府祭器”即是由墓主人家窑场所烧制,则显得有些牵强①参见李春社文章《磁州窑——彭城窑史料考》,载于手机新浪网·新浪博客·磁州古窑。。
此外,与该《墓志铭》同时出土的尚有一件黑釉铁锈猴柄倒流壶,现藏峰峰矿区磁州窑历史博物馆,可作为此期磁州窑研究断代之标准器。
3.清道光二十六年《重修火神庙序》碑。
从来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然亦不过一乡一邑已耳,而惟火德真君庙遍天下焉!况彭城缸碗两行,莫不赖火以为陶冶,其有功德于口(本)土者大矣,则其敬而礼之者能不虔欤!庙在街之南象离明也,向来庙貌巍峨,神灵显赫。自庚寅岁,猝遭地震灾,庙亦坍塌,而神像则依然中立焉。虽然人无栖之,且不足以蔽风雨,况神无庙宇,其何以壮观瞻乎?有社首安名儒等公议,各出己囊,并捐资本镇各铺户,集腋而成,遂修葺大殿,抱厦三槛,东通房数间,群墙山门则从而新之。虽工程未能全备,而气象则焕然维新。告成之后,因勒片石,亦聊以报功德于万云尔。大清道光二十六年前五月谷旦。
【考注】
彭城火神庙位于峰峰矿区彭城镇原市陶瓷一厂东南,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十年(1830年)磁州及相邻地区发生大地震,“祠庙、衙署、民居坍塌十之七八”,而彭城所在之磁县“西乡情形最重”。据官府“赴四乡,查勘压毙人口及倒塌房屋,造册查对,共计压毙大小男女五千四百八十五名口,……倒塌房屋二十余万间”②载于民国黄希文修《增修磁县志》,1941年编印。。彭城火神庙亦未能幸免,“猝遭地震灾,庙亦坍塌”。因此而于道光二十六年重修。上引碑文即为记述此次重修之事而由张聪会撰写的。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亦是从“火”里求财。磁州窑业主及窑工为祈求火神保佑,答谢火神赐福而兴建了彭城火神庙。每年的三月三日彭城火神庙会,窑场行会都要搭台唱戏,举办大型火神祭祀活动。而各窑户也要在自家窑炉上设神龛、供火神。窑(烧)工不仅会在每窑点火之前摆放供品祭拜火神,而且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每天都要烧香叩拜。
从晚清彭城窑场因大地震而毁,以及缸碗行会、窑工重修火神庙,并“敬而礼之”的火神虔诚崇拜中,可尽知大自然对古代陶瓷手工业制约之深,犹可体会千年磁州窑业存续发展之艰辛。
四.器物纪年
图16-1 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藏“洪武三十年”(1397年)款黑釉剔划双系罐
图16-2 英国巴思东亚艺术博物馆藏天顺六年(1462年)铭文黑褐釉剔花梅瓶
图16-3 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正德”年(1505—1521年)款黑釉剔花缠枝花卉纹罐
(一)颜色釉类纪年器物
1. “洪武三十年”(1397年)款黑釉剔划双系罐。
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藏。小口、直颈,溜肩、弧腹,口肩部置双系腹部上下对称剔刻花卉两周。肩部刻“洪武三十年……”铭文一周。
【考注】
此类黑釉剔刻纪年制品除本件外,尚有英国巴思东亚艺术博物馆藏“天子重贤达文章立身……天顺六年三月十一日”(1462年)铭文黑褐釉剔花梅瓶和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正德”(1505—1521年)年款黑釉剔花缠枝花卉纹罐。从胎、釉、剔刻技法、造型风格及化妆土施用等方面分析判断,前两件应为磁州窑类型的山西窑场制品,后一件产地不甚明确。这三件瓷器如果没有铭文,一般会认为是宋、金制品(元代器物少见剔花装饰)。根据上述纪年器物,可使混迹于宋金瓷器中的明代黑、褐釉剔花器物的身份得到确认[8]129-130。
2. “大明宣德九年制”(1434年)款孔雀蓝釉观音像。
邯郸私人藏有一件双层莲花底座佛龛型瓷板孔雀蓝釉观音雕像,通高35.5厘米、宽11.5厘米,底座长11.5厘米、宽9厘米、高6.7厘米,如意顶长方形瓷板与方形双层莲花底座相连,底部中空见胎,通体施孔雀蓝釉,胎釉结合紧密。正面制为佛龛形状,龛内雕刻观音站姿优美,背面上部正中釉下阴刻“大明宣德九年制”铭款。
图17-1 邯郸私人藏“大明宣德九年制”(1434年)款孔雀蓝釉观音
【考注】
根据目前资料,孔雀蓝釉瓷器最早见于金大定三十年(1190年)阎德源墓出土的孔雀蓝釉黑花长颈瓶。发展至元代,此类器物增多,釉面亦一改初创期的晦暗发色为鲜亮的翠蓝色(因此亦被称为“翠蓝釉”),但仍存在釉面容易脱落的缺陷。从境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及出土的众多孔雀蓝釉瓷器标本看,明代孔雀蓝釉瓷器无论从发色、胎釉结合程度,还是工艺手法、装饰题材,均已超过前代。然而,以往学者认为其发展鼎盛期在公元16世纪的明代中后期。这件釉色翠兰、胎釉结合紧密的孔雀蓝釉观音雕像,为笔者所见之最早明代磁州窑孔雀蓝釉纪年器物。它说明,早在明初的永宣年间孔雀蓝釉已十分成熟。另从近年来笔者窑址调查情况看,传世收藏品中亦应有彭城窑制品,而不应一概认定为禹州窑制品。
3.“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墨书款模印龙纹饴釉器座。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该器呈六棱形,似为道释塑像的底座,上部塑像不存,中空露胎,胎质细白。器表印文清晰、精美,行龙于祥云中掣起,身形矫健。外施饴釉,釉色润亮。器底墨书“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图17-2 磁州窑元代黑花牡丹罩翠兰釉罐高10.5厘米,口径10.5厘米
图17-4 彭城窑址出土明代翠兰釉黑花标本
图18-1 邯郸博物馆藏“康熙二十四年”款模印龙纹饴釉器座
图18-2 器底墨书“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1685年)
【考注】
磁州窑传世品中有不少饴(酱黄)釉印纹制品,以往图版书籍多认定为明代器物。郝良真先生则依据此件器物上的墨书年款将此类器物统归为清代制品[11]22。实际上,由于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许多民窑烧造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技法往往延续很长时间,甚至跨越历史朝代。由此,这件墨书题记为清早期的饴釉印纹器物亦有可能是明晚期的制品。另外,该墨书款后面字迹模糊,尚不能断定此年款是购买日期还是题写时间,如是后者,则存在该墨书年款是在早已购买的老器物上题写的可能性,即该器的烧造时间有可能早于“康熙二十四年”。那么,还是将此类饴釉印纹器物定为“明末清初”较为妥当。
图18-3 邯郸博物馆藏饴釉龙头象鼻葫芦瓶
图18-4 邯郸博物馆藏酱釉福禄寿葫芦瓶
图19-1 峰峰矿区私人收藏“乾隆七年”(1742年)款白釉剔划花长颈蒜头瓶
图19-2 邯郸博物馆藏清早期款白釉长颈双耳直口瓶
图19-3 邯郸私人藏清早期白釉划花长颈敞口瓶
4.“乾隆七年”(1742年)款白釉剔划花长颈蒜头瓶。
峰峰矿区私人收藏。蒜头与颈过渡处环剔蕉叶纹,其下环刻回带文;颈腹过渡出剔划环状莲瓣纹,瓶腹剔划宝相花纹,圈足外环刻回带纹;足底部剔刻“乾隆七年”四字楷书。
【考注】
磁州窑传世品中尚有不少类似该器的白釉或白釉剔刻纹尊、琮式瓶、长颈瓶等大件器物及白釉黑绘划花枕、罐、笔筒等制品,以往是断为明代、还是清代,莫衷一是。此件“乾隆七年”款白釉剔划花长颈蒜头瓶作为清早期磁州窑的纪年标准器,为上述此类器物的准确断代提供了依据。
(二)白地黑绘类纪年器物
1. “正统十一年”(1446年)款白地黑绘缠枝纹罐。
大英博物馆收藏。近口处釉下以黑彩环书“正统拾壹年五月壹日”,肩部绘“富贵不到头”折带纹,腹部护双钩缠枝花卉,近足部绘莲瓣纹一周,用笔较为工细,与元代白地黑绘罐上粗狂豪放的画风形成鲜明对比。
2. “嘉靖十九年”(1540年)款白地黑绘仙鹤人物图罐。
图20 大英博物馆收藏“正统十一年” (1446年)款白地黑绘缠枝纹罐
美国康奈尔大学赫勃特·约翰逊美术馆收藏。肩部和下腹均绘以多层密集螺旋状纹并间以花卉纹,腹部相对两开光内分别绘以仙鹤、人物纹,画面繁复,用笔细密,近足处釉下一周书“嘉靖拾玖年秋九月造吉日”。
【考注】
该罐的造型具有明代罐类的典型特征:大口、溜肩、鼓腹,中腹部以下明显内收,圈足外撇,形似象腿,藏界因此而称之为“象腿罐”。近年来邯郸、聊城、菏泽等地出土了不少与此罐造型类似的白地黑花褐彩罐,稍有不同的是后者中下腹内收更为显著,罐体的下部细似“鸡腿”,藏界更称其为“鸡腿罐”。以往文玩界均将此类白地黑绘罐归入元代制品,因而这件嘉靖年款的纪年器就成为鉴定烧造年代的“标准器”,使得今人能够将此类明代器物从元代瓷器中分离出来。
图21-1 美国康奈尔大学赫勃特·约翰逊美术馆收藏嘉靖十九年(1540年)款白地黑绘仙鹤人物图罐
图21-2 明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褐彩开光人物鸡腿罐
3.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款白地黑绘大口酒坛。
美国新泽西州纽约沃克博物馆收藏。大口、溜肩、下腹稍收。近口处环书“嘉靖二十六年五月……千口酒海”。肩及中腹部各绘一组开光折枝花卉,之间以水波纹饰相隔。
图22-1 邯郸穆慧君藏皇明岁次己亥年造(1539年)款大酒坛
图22-2 美国新泽西州纽约 沃克博物馆收藏“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款白地黑绘大口酒坛
图22-3 邯郸私人藏“隆庆六年”(1572年)款白地黑绘小口大酒坛
图22-4 邯郸私人藏“万历十一年”(1583年)款白地黑绘小口大酒坛
【考注】
(1)此类酒坛民间存世较多,主要分布在邯郸与长治交界处的涉县、黎城县及其周边地区。除此件外,境内外博物馆及藏家还收藏有多件纪年器物。如邯郸私人藏“隆庆六年”(1572年)款白地黑绘小口大酒坛、“万历十一年”(1583年)款白地黑绘大酒坛等。其中,所见到最早的纪年器物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磁州窑专家刘立中先生收藏的“嘉靖癸巳年”(1533年)款及磁州窑艺术馆馆长安际衡先生收藏的“皇明岁次己亥年造”(1539年)款大酒坛,最晚者可到清初顺治年间[12]。
图23 邯郸私人收藏“咸丰五年”(1855年)款白地黑绘褐彩文昌帝君塑像
图24 邯郸私人收藏“同治元年”(1862年)款白地黑绘瓶
(2)不少瓷坛书有“山西省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吕(马)做造大样酒潭”字样,未见有彭城烧造的大酒坛实物(笔者调查时听说邯郸涉县一藏者曾收藏过彭城产瓷坛),可见此类瓷坛产地应为长治壶关县一带窑场,因而属于磁州窑类型制品。而彭城窑烧造的应是地方志记载的“官坛”,因此在民间难以一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3)以上瓷坛分别书有“……酒海”或“东阳美味香甜高酒一潭(谭)”字样,显见此是民间盛酒用的酒坛。而“东阳”二字则点明了美酒的酿造之地,即位于黎城县与涉县交界处的交通要隘“东阳关”一带。那么,这些瓷坛就是此地酒厂的定烧之物了。
4. “咸丰五年”(1855年)款白地黑绘褐彩文昌帝君塑像。
邯郸私人收藏。该塑像通高30.5厘米、底宽14.5厘米;文昌帝君塑像呈坐姿,穿朝服,五官、头冠、衣袖、鞋子及底座以黑彩绘出,官服补子饰以褐彩,团花衣纹及玉带上饰以褐色梅点纹。背后座釉下以黑彩书“咸丰五年三月十五日立 许记”。
【考注】
磁州窑在金代大量烧造瓷塑人物,多为釉下施黑彩、釉上施红绿黄彩的“五彩”及白地黑绘装饰,最著名的有峰峰矿区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大型金五彩释迦佛、菩萨塑像和安氏磁州窑艺术馆藏金五彩关公塑像等;元代瓷塑人物较少,一般为白地黑绘童子小摆件;明清磁州窑瓷塑人物增多,计有白地黑绘、白地黑绘褐彩、白地黑绘矾红彩、白地黑绘划花及黑釉、酱釉道释人物、戏剧人物、童子摆件等,但由于缺少纪年标准器,难以准确区分明、清及其早中晚制品。这件“咸丰五年”款磁州窑文昌帝君塑像,有助于我们将清代中后期的此类制品从上述众多年代模糊的瓷塑人物中区分出来。
5. 同治元年(1862年)款白地黑绘瓶。
邯郸私人收藏。该器高13.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厘米。直口、鼓腹、敛足。釉色光润,略呈黄白。近口部绘串珠纹,近足部绘两道弦纹,腹部竖写“同治元年”,两侧分书“长流水”、“水流长”。
6. “宣统元年”(1909年)款白地黑绘直口圆腹瓶。
邯郸私人收藏。该器小口、直颈、圆腹。颈肩部饰一周折带纹。一侧书“酒气冲天,黄茶开未(味)”,文字之间以折枝花卉相隔。腹部一侧书“宣统元年二月十五日 任记”。
图25 邯郸私人收藏“宣统元年”(1909年)款白地黑绘直口圆腹瓶
【考注】
从以上两器釉色微黄、釉质玻化程度高等特点判断,应为山西长治、介休一代窑场制品。
(三)青花类纪年器物
1. “丁亥年”(1887年)款青花人物故事图瓶。
邯郸私人收藏。该瓶盘口、对狮耳,瓶腹绘戏剧人物故事图,颈部书“英雄会图 丁亥画于静乐轩 石泉”
【考注】
磁州窑素以白地黑绘装饰称著于世,并深刻影响和促进了青花、五彩等中国彩绘瓷的发展。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人们审美时尚的变迁,明清之际白地黑绘装饰日渐衰落,及至晚清已风格尽失。在此情况下,磁州窑开始学习景德镇以青花装饰瓷器,但仍继承和保持了自身洒脱、豪放的传统风格。据考,该“丁亥”年款青花戏剧人物故事图瓶,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磁州窑青花瓷器;“静乐轩”为彭城窑场画行雅号,“石泉”亦为最早在青花瓷器上题写留名的画师(具体生卒年月及生平不详)。此期知名画师还有小泉、小川、小山、王凌云等。
图26 邯郸私人收藏“丁亥”年(1887年)款青花人物故事图瓶
图27 邯郸私人收藏“丁未榴月”(1907年)款黑釉青花枕
2.“丁未榴月”(1907年)款黑釉青花枕。
邯郸私人收藏。枕身饰黑釉,枕一端以钴料绘青花折枝花鸟,书“丰翁台老先生指正 张增寿拜增”;一端绘青花折枝石榴,书“丁未榴月 志宣宣”
【考注】
清末磁州窑青花瓷以国产钴料绘制,其色泽较为灰暗,与民国时进口洋蓝绘制青花明显不同。以上两件清末瓷器即为国产“平等青”料绘制。枕上青花折枝花鸟及折枝石榴纹饰,为磁州窑传统的吉祥图案,分别寓意为“友爱”和“多子”。磁州及周边地区从宋代起就有将瓷枕作为祝寿、陪嫁的习俗,联系枕上文字和图案寓意可知,该枕应是“张增寿”为长辈祝寿而定烧之物。该枕为“志宣”绘制,即清末民国磁州窑著名画师王凌云,“志宣”是其“字”,自号“大痴道人”、“麇山百拙氏”等,为清末磁州窑瓷业改良和民国早期磁州窑瓷业的恢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3]。
[1][日]长谷部乐尔. 磁州窑[M]. 刘志国,译. 邯郸:邯郸市陶瓷工业公司科技情报站,1984.
[2]叶喆民. 磁州窑书法艺术欣赏[M]//中国古陶瓷研究·第16集.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3]王兴. 磁州窑诗词[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庞洪奇. 峰峰矿区临水古瓷窑址调查[M]//中国古陶瓷研究·第16集.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5]刘志国. 磁州窑研究综述[C]//磁州窑研究论文集. 邯郸:邯郸市陶瓷工业公司科技情报站,1984.
[6]秦大树. 磁州窑的研究史[C]//邯郸市峰峰矿区文体旅游. 磁州窑文集,2004.
[7]庞洪奇. 清末新政与磁州窑瓷业改良[J]. 邯郸学院学报,2008(4)
[8]郭学雷. 明代磁州窑磁器[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9]陆明华. 磁州窑磁器烧造相关问题的认识[M]//中国古陶瓷研究·第16集.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10]冯先铭. 古陶瓷鉴真[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11]郝良真. 近代磁州窑[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2]郝良真. 磁州窑白地黑绘花酒坛及相关问题探析[J]. 文物春秋,2003(1).
[13]庞洪奇. 清末民国磁州窑绘画大师王凌云[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K876.3
A
1673-2030(2016)01-0042-20
2015-12-01
庞洪奇(1960—),男,河北邯郸人,邯郸市总工会党组书记,磁州窑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