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2016-10-29陈新昌
陈新昌
(陕西省兴平市中医院针灸科,陕西 咸阳 713100)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陈新昌
(陕西省兴平市中医院针灸科,陕西 咸阳 713100)
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利用心电图检查,1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7.1%,其中显效15例、有效60例、无效20例。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较为突出,具有操作方便、恶性反应率低等特征,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中医;冠心病;针灸治疗技术;针药结合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传统的中医疗法中,通过常规针刺、穴位注射、综合疗法等方法,利用针灸治疗冠心病,可达到疏通经络、行气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功效,为患者提供有效保障。本研究通过分析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具体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冠心病临床病症,且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依据《中医内科学》、《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冠心病患者就诊情况。
1.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为90~100 mg(若患者伴有心绞痛发作现象,口服硝酸甘油);伴随药物治疗,行中医针灸诊治,以心俞、内关,膈俞、膻中等穴位为取穴范围,方法如下:行常规消毒,患者经侧卧位、坐位,施针首先以脊椎方向为参考标准,经一寸-一寸半-留针30 min(行捻针)程序,即可完成针灸诊治流程。针灸治疗以10次为1疗程,1~2次/d最佳。
1.3 观察指标
显效:3 min内快速止痛,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消失;有效:3~5 min内达到止痛效果,患者病症缓解;无效:行针灸治疗后,患者病症为改善,偏向于加重趋势。
2 结 果
通过心电图检查方法,在1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6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达到77.1%。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
3 讨 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且对患者自身的生命保障具有极大的威胁性,成为临床界备受关注的疾病。在冠心病研究中,冠状动脉痉挛为其典型发病机制,血管粥样硬化造成变异性心绞痛症状,较易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问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备负面影响。据我国健康统计中心资料显示,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脑血管病占整体概率的45%、冠心病占15%,解决冠心病问题已成为临床界的首要举[1]。
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能够起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多以活血化瘀、扶阳益气为主要特征,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手段方便快捷等特征,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2-4]。在本研究中,利用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心俞、内关,膈俞、膻中等穴位展开针灸诊治,疏通患者的血管脉络,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起到行气活血、缓解疼痛的作用。
3.1 具体操作方法
(1)常规针刺
结合100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药物刺激效应,辅助常规针刺治疗,以内关、足三里、心俞、三阴交为实施范围,穴位深度为1~1.5寸,施针次数为1~3次/d(维持10 min),留针30 min后结束行针。其中,对待阴虚、血虚患者可实行平补、平泻方式,对足三里、三阴交行深入针灸,留针30 min,维持在两周时间之内,15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到70%以上。
(2)针罐结合
常规针刺对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具有实际辅助作用,而在针灸的基础上,辅以拔罐治疗可达到驱除寒气、消肿止痛的功效[5]。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界属于心脏疾病种类,针灸与拔罐对机械性刺激、温和治疗具有实际功效,有助于患者发挥自身肝脏修复功能,与硝酸甘油药物治疗相配合,可适当降低心绞痛发病概率。
(3)穴位注射
本研究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式,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衡量标准,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症状态,辅助针灸治疗手段。目前,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作为常用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具有活血痛经、祛瘀止痛功效,且含有水溶性酚酸种类成分,便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养血量。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专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病疼痛症状,也同样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病、心梗等病症,立足于心俞、厥阴俞交替方式进行穴位注射,注射穴应达到1 mL,1次/d、隔天一次最佳,便于提升患者的适应期治疗效益。
(4)穴位贴敷
在现代中医传统理论研究中,取内关、心俞穴,施行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成功治疗率高达40%~50%,适用于心绞痛、胆绞痛、神经痛等疼痛症状。在本研究中,以心俞、内关,膈俞、膻中等穴位为取穴范围,行针灸诊治,总有效率达到77.1%,有效例数占60例。在此期间,主穴设为膻中、心俞、内关,伴有红花、丹参、川芎、冰片等药物辅助治疗,贴敷于主穴;1次/d、5~7 h/d,药物分配比例为三七1份,10~15天为一疗程;可适当加入延胡索、桃仁、当归、郁金、白芥子等药物,辅助1~2个治疗疗程,诊治效果更佳。
(5)针灸并用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针法、灸法并用也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患者贴服率为30%~50%。在治疗过程中,以温和灸法取膻中、气海、双侧膈俞穴位,取从上至下、从前至后手法,每穴10~16 min,针灸浅刺与平补平泻相结合,直至患者皮肤呈潮红;1次/d、10~15次为一疗程,伴有提插、捻转手法,后经30 min留针,一般行2~3个疗程最佳,达到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功效。
(6)针推结合
对于冠状动脉病变在80%~100%(急性闭塞)、病变部位较为局限的患者,经由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论证,行常规针刺治疗后,采用针推结合方法,以心俞、内关穴、夹脊穴为实施范围,以保持动脉畅通,并恢复正常血流。本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伴有气血不畅、心肌弱化症状,行针灸疗法,伴有一指禅推法、指揉颈夹肩,旋转复位偏向于错位颈椎,1~3次/d、10天为一疗程,配合三阴交用泻法并留针20~30 min,治疗5~6个月最佳。
(7)其他针灸方法
耳穴埋针治疗、针灸配合治疗、小针刀治疗,皆可治疗不稳定性冠心病,适应期2~3个疗程(15天为1个疗程)。取内关、通里、天池穴位,行常规针刺、耳穴埋针结合方法,左右方向间交替使用;取肌腱、颈椎压痛点、松解痉挛肌肉,行小针刀治疗颈性心绞痛,或配合点穴疗法。
3.2 总结
结合中医研究资料与上述研究内容,针灸治疗冠心病所取疗效较为突出,且安全、无副作用。在医学临床中,针灸治疗冠心病领域正在不断延展,具体针灸疗法可结合冠心病的发病情况而定,还需医疗人员继续深入研究,找寻合适、科学的治疗操作方法,为冠心病患者谋取福利。
[1] 余 情,胡 玲,吴子建.针灸治疗冠心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07:1183-1186.
[2]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年第27卷总目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12:1792-1800.
[3] 徐大东.麝香保心丸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8:55-56.
[4] 孙智锋.中医外治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03:446-447.
[5] 郑丽芬.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622-62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18.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