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迁移理论在C语言教学中的研究

2016-10-28王金娟段珊周群彭浩

计算机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C语言影响因素教学改革

王金娟+段珊+周群++彭浩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9.027

摘 要: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呈现枯燥无趣的现象,提出从学习迁移理论出发, 分析该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掌控教学过程、建立C语言的迁移教学情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C语言; 学习迁移理论; 教学改革;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4;TP31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9-92-03

Research of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in C language teaching

Wang Jinjuan, Duan Shan, Zhou Qun, Peng Hao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is boring and bor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earning transfer.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reasonably controlled,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be regularly organized to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learn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C language;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teaching reform; factor

0 引言

C语言是我国大多数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一般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一定的动手调试程序的能力[1],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总结近几年教学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是“基本概念太抽象、理论性太强,算法完全不懂,不知道如何自己编程,学习用处不大”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教学评价,我们不得不认真思索其中原因。C语言是大学必修课程,但学生却对它产生了“无用感”,这种情绪更多来自于学习中没有找到兴趣,觉得很“无趣”,而这种无趣则源自于对所学知识“未来预期”产生了失望[2],这些“失望”可能源自客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也可能来自个人主观上的兴趣、努力等等。

“未来预期”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未来能实现价值的期待,其产生的“失望”也就意味着现有学习对未来学习可能会带来无效影响,这就涉及到了“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关知识范畴。本文将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学习迁移的角度进行阐述问题,找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更好地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组织教学[3],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1 相关的学习迁移理论

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或态度的获得形成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迁移[4]。常在教育心理学中听到的“为迁移而教”,是指正迁移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影响。

在学校学习的背景下,普遍认为学生在课程中、课堂教学中和学习环境中均会发生迁移。而研究却表明,迁移更多地是由学生当前所处的情境引起,并不是学生自发完成的过程,也就是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它是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影响的。以下列出三个主要因素,前两条是主观原因,后一条是客观原因。

⑴ 学习态度与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迁移的诱发极为重要,对学习持有积极主动态度,就会产生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心境,从而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习迁移便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相反,消极被动地对待学习,学习迁移就很难发生;一般,智力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找到学习迁移的契机,促成学习迁移的发生。而对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育完善,就更容易把已有知识自然而熟练地运用到新的学习中去,产生学习迁移。

⑵ 认知结构与思维定势。认知结构是产生学习迁移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认知结构能敏锐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接合点,从而牢固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反,认知结构杂乱无章的人,在面对新知识时会手足无措,也就谈不上学习迁移。思维定势是先于活动而指向一定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是预备性顺应或反应的准备[4],即常说的“经验”,按经验办事的结果往往既会产生正迁移, 也会产生负迁移。

⑶ 学习情境的相似度。如果学习情境与应用场境比较接近或类似,那么运用知识时会以情境作为追忆线索,并有意识地根据情境作出学习迁移反应,从而加速地解决问题。学习内容相似度越高,则越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融会贯通。

2 学习迁移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也是提高学习成绩和深化的重要条件,只要把握其内在规律,就能切实提高学习迁移的效率[5]。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提高知识的正向迁移能力。C语言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引导,形成一定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这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认知能力,灵活开展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真正产生知识迁移的效果和知识迁移的价值。从目前可行性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合理掌控教学过程

C语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学习的迁移应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并能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合理组织和掌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需整体安排和细节安排,整体安排需要明确学习的先后顺序,细节安排是指每个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

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结合教学对象整体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结构,把那些具有最大学习迁移价值的知识点放在首位,并对那些概括性高、派生性强的主干内容重点关注,以便根据课程进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顺利地进行学习迁移,尤其是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交替进行的安排下,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迁移和学生学习的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建立C语言的迁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情境对于在无法改变学生智力年龄水平及认知结构,由学习个体自身引发的主观因素下,作为教师最应该去思考如何构建的因素。相似度高的学习情境会让学生体会到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就容易产生学习迁移,两种学习情境之间所包含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也就越容易产生,这对于解决一个问题很重要,对学生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也尤为重要。例如,已有C语言基础的学生,继续学习C++、C#语言时,明显觉得比一开始接触C语言容易很多,这是因为他们有了相似度高的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学习的正迁移。

C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了解其中一些简单算法如选择、排序、删除、查找,能编写简单的结构化的程序。这门课程能迅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6]。从接触、理解、掌握,再到融会贯通,这个过程环环相扣,衔接紧密,教学实施时,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注意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迁移行为,努力促进正迁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创造相似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首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思考如何在重要的知识节点上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流程图”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可以分解成几大步骤,步骤之间有逻辑关联的过程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设计出这个实例可能的步骤、时序、选择或者跳转的条件,并绘制出相应的过程图。我们常用的事例有:做三人份的饭、图书馆借书、班级组织活动等,这些例子可难可易,只要是学生了解容易分析的均可。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抽象但简单的一个数学计算过程试着进行流程的分析,讲解输入/输出的条件,使容易理解的事例相关知识迁移到抽象的算法流程图知识中;反之亦然,逐步引导利用算法流程理论知识迁移到相关的日常事例当中,如判断闰年这个典型例子。再如,讲授“排序”这个比较难理解的算法时,也可以创造出相似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对扑克牌排序,对班里的同学进行排序,可分组在交换不同算法思想,最后用不同的数字来取代排序的对象。诸如此类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2.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每节课课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期末再对本学期的内容做概括总结,学生被动的接受,有没有掌握知识一般是从考试成绩看,无法全面考察。但如果反过来,每节课或者设定一个时间节点,定期让学生总结,效果就会大有不同。参考概括化理论,一个人对所学习的内容概括总结得越好,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3]。当然,要形成对知识点的概括总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认知结构有关,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影响学习迁移因素的两大主观因素。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例如可以在上机实验课前分组讨论上次理论课知识的内容,然后要求每组设计一个包含这些知识点的程序并开始练习,再由教师布置相应的较难的上机实践内容。为了更促进上机实践环节的学习迁移,可以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机实验结束后,将自己本次上机实验课完成的任务提交,由教师进一步总结归纳实验效果。这样既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也对早早培养程序员的素养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讲解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时,一定要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毕竟各种计算机语言都需要不断地编程、编程再编程。学生只有自己不断地概括总结,不断地对于所学知识比较、思考、加工,才利于促进新旧知识之间正迁移的发生。

3 结束语

立足“教与学”同步的目标,我们研究发现,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分析学习迁移理论,找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些影响因素给出有效的方法并用于组织教学、指导C语言教学过程,以期能有效抑制负迁移,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效率用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辛秀.高职院校C语言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辽宁

师范大学,2012.

[2] 李民政,陈智勇.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其出路[J].

计算机教育,2010.24:40-44

[3] 徐洪学,郭秀英.论学习迁移理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

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3:21-23

[4] 王文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4.2:

26-29

[5] 阮杰林.基础迁移教学策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3-124

[4] 赵文婷,张婷燕,李泽华.学习迁移理论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

用[J].学周刊,2012.35:160-161

猜你喜欢

C语言影响因素教学改革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