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研究

2016-10-27姜莉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姜莉

【摘 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原本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保证自身的良性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本文从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特点入手,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一、前言

从本质上讲,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看成是经济事项的一种有效监控手段。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该目的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入手,通过对其管理需求的满足,实现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1.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完成政府对其提出的任务、提升自身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财富创造方面。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的并不是利润获取,该单位并不能直接完成相应物质财富的创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为其提供相应产品,但行政事业单位并不会从该过程中获利。第二,资金来源方面。与其他单位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通常是从外部渠道获取的。相应外部渠道为其提供资金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从中获取利润。

三、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从整体角度来讲,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作为影响财务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该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不相容岗位职责影响因素。在设置岗位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同内部岗位职责不清的问题,坐支坐收问题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第二,费用审批影响因素。从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审批程序来看,其对经济事项事前控制的重视程度较低。先开展费用审批,后进行费用审核的顺序问题较为明显。

2.现行会计科目体系方面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复杂程度的提升,现行会计科目体系方面产生的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多。该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会计科目核算性质雷同影响因素。就现行会计制度而言,名称不同但性质相同的会计科目数量相对较多,如事业支出与经费支出、财政补助收入与拨入经费等。这种影响因素既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影响了实际收支情况统计、分析工作的进行。第二,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缺失影响因素。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涉及的上级补助收入问题相对较多,但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中并不包含能够反映该方面问题的会计科目。

3.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关系方面

就该方面而言,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关系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该单位的会计核算部门很难实时掌握相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使得会计核算的精确性受到不良影响。

4.预算编制与执行方面

就该方面而言,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预算编制、执行、资金支出、收入脱节影响因素。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的实际操作中,在数量方面、时间方面存在支出专项资金、收入专项资金以及执行预算等多种因素的脱节问题。这种问题的引发原因相对较多,如财政拨款速度较慢,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正常结转;在不考虑项目是否批准的情况下,将已经使用的经费列支在经常性经费中等。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定额制定存在不合理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引发了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第三,预算编制影响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的预算编制过程会受到较多外部影响因素的影响,使得最终的预算表现出盲目性特点。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资产管理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资产管理模式引发了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作为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该方面问题进行处理。

2.财务管理制度问题

财务管理制度会对财务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性较差,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

五、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的应用来实现:

1.调整资产管理模式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资产管理模式的不合理问题直接会对财务管理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管理模式应用情况,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其调整和创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资产使用和监督方面。在行政事业单位逐渐改革的背景中,其应该在严格遵循资产配置合理性要求的基础上,对自身部门职能进行转变。这种调整措施的应用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益的提升。第二,资产账务管理方面。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传统资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常常存在销账或入账不及时的问题。对此,应该将该部分作为资产管理模式的调整重点,通过销账和入账操作及时性的提升,提升账实的契合程度。第三,市场化管理模式引入方面。在市场化背景中,为了提升整体财务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实现自身资产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创新。

2.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质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制约和监控作用的制度数量相对较多。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给予财务管理工作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资金报销审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质量进行提升。为了保证内控质量,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按照问题发现、确定、制定问题解决方案、问题分析、确定最优解决方案的顺序,提升财务决策质量。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通过财务人员实际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注重财务风险应对机制的建立。该措施的应用建立在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提升处于变化状态中财政风险的应对能力。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通过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制定保障财务控制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4.促进内部监督体系的形成

该措施的应用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对其内控措施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硬件方面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实时监控措施的应用;就软件方面而言,应该通过杀毒软件和安保软件的加设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第二,提升财务管理岗位配置合理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人完成的,因此应该对提升岗位配置合理性加以重视。为了实现该目的,首先应该对不同岗位之间的牵制作用,财务管理岗位防线设置等方面加以了解。

5.提高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程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是避免小金库、形式化预决算问题等违规行为的出现。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审计监督体系完善程度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将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看成是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为了促进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将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引入自身的监督制度中,通过决算公开的实现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

六、结论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充分分析其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调整资产管理模式、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等措施,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峰. 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谭静.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李婉娟.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薛晖.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5]李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2,05:172+174.

[6]马明娟.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 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72-173.

猜你喜欢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