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
2016-10-27刘辉
刘辉
初中体育是引导中学生健康向上的能动性课程,现阶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体育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以学生健康作为教学核心和教学指导,差异性教学以健康第一为理念,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使每位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天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实现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因此,根据不同环境和因素落实好差异性教学显得很有必要,怎样落实差异性教学方式值得探究分析。
一、差异性教学的特点
一是尊重中学生的主要地位。尊重中学生的主要地位是差异性教学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以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展开健康教育,这有利于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运动潜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二是师生交流逐渐深入。传统教育大多是教师主动授课,而学生被动学习,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活力、略显呆板,忽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新课程的差异性教学方法着重要求教师需主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组织多样性的课堂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加师生之间的接触频率和情感交流。
二、初中体育中差异性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使中学生心理和身体能得到健康发展,学习基本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仅是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学生还需要转变学习意识。例如,在体育教师实际授课中,要主动关注学生真实情况,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内心心理。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要抛弃传统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素质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
2.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差异性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实现优化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优化过程中,需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学生进行摸底和了解,掌握所有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即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采用对等的教学策略,制定对等的教学目标,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打好基础,努力学习避免产生自卑心理和挫败感;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固定基础的同时,适当增大难度,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隐藏的潜能和求知欲;组织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学会相互促进和相互分享。实行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教学活动即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发展,也能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
3.改变成绩的评价方式。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同时,体育教师需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纵向评价是指对同一学生在同一项目不同时段的体育成绩进行差异评分。对个体学生实施正确的横向与纵向评价,例如田径比赛,对期末和期中的检测成绩进行对比,总结学生半个学期的学习成果;横向评价是指对同一学生个体性的不同项目成绩进行对比,例如对篮球项目与400米跑的成绩进行比较;其次,还需建立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所得成绩的评价体系。关于学生技能成绩的评价,不但体育教师要对其进行评分,学生自身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保证成绩评价具客观性。此外,要将结果评价与综合评价合理结合,综合评价是对学生整学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需注意学生平常的态度和表现,确保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差异性和多元性,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需求和学习态度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差异性教学实施标准可根据学生个体素质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划分。差异性教学模式具有一定针对性,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对提高学生个体性体育技能的学习能力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层次不同,所参与的教学活动也不相同,要想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就必须突显学生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例如,有些学生擅长田径长跑,就让其做田径组队长;有些学生擅长羽毛球就让其做羽毛球队长,对一些无技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兴趣引导,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为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必须保证以健康为核心,按照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加快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麦浪.浅析型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3,23(59):44-45.
[2]陈纾.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J].中学教育,2015,4(36):67-68.
[3]何军星.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创新教育,2014,7(23):77-78.
[4]赵慧.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J].社科体育,2013,11(4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