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考
2016-10-27谭群丽
谭群丽
【摘 要】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能够将文化藏品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可以让观众把国宝文明带回家。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84-01文化创意近年来成为不断升温的一个热门词汇,全国各大博物馆纷纷走上打造本馆文创特色产品之路。今年6月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让文物活起来——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吸引了全国44家文博单位共500多种文创产品参展,彰显了当前博物馆界对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
尽管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势头良好,但因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绝大多数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在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中,印有文物标识性纹饰的冰箱贴、钥匙扣、马克杯、笔记本、书签等占绝大多数,设计思路大多平淡无奇。国内博物馆商店由于产品种类单一,设计缺乏新意,常常是观众“过而不入”的参观盲区。笔者结合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经费紧张,经验缺乏,政策不完善。如今,博物馆大多是免费开放,经费来源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每年的经费一般只够维持日常运营,开发文创产品明显资金匮乏。在日常运营中,博物馆与市场接触机会较少,导致缺乏文创产品营销经验。
第二,博物馆特色不明显,产品缺乏博物馆特色。如有些产品只是把书画作品或者文物的图案直接印制在丝巾、抱枕、T恤、文具用品、茶具等物品上;有些产品只是对文物实体进行了模拟复制;有些产品与旅游纪念品十分相似,缺乏实用性和好的创意。
第三,品种雷同,缺乏新鲜感。有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跟风严重,严重雷同,如耳机、调味罐、U盘、纸扇、香炉、书签、雨伞、杯子等相似产品屡见不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让观众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再购买一两件有纪念意义的商品,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已成为当代博物馆的共识。笔者认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文创产品,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三是要组建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团队,提高产品质量和内涵;四是注重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市场嗅觉敏锐、擅长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五是在产业链条上要注重完整性,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选择合作企业。
第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宏观体制改革。为促进文创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需出台更加明确的宏观政策及详细的法律条文,具体包含出资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利润分配问题、企业合作问题、税收减免问题等。
第二,建立有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缩短周期,提高效率。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项冗长、繁杂的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开展工作。成功开发出新产品的关键是缩短开发周期,建立有效的开发模式,这样不仅能节省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成本,还能节省资金成本。
第三,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前期,要进行全面、缜密的调查研究,制定文创产品开发任务。博物馆只有通过真实、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制定正确的产品开发计划,提高开发的成功率,避免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半途而废,或者产品开发出来却不被市场认可。
第四,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要加强沟通,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做出详细有效的调查报告。这不仅需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人员搜集大量市场信息,还需要博物馆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可组织一个项目小组,及时为开发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相关参考数据和信息。
第五,多方位开拓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销售渠道,尝试与企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合作来推广产品,拓宽销售范围。博物馆的很多形象资源具有发展成形象品牌的潜力,应积极挖掘品牌潜力,并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其品牌价值。
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应注重所处地区的文化历史特点和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以德国贝多芬纪念馆为例,其开发的一系列文化产品处处体现出“贝多芬元素”。此外,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等已经探索开设淘宝店等方式,展示销售自主开发设计的文创产品,借助网络平台,让博物馆离人们更近,这无疑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一种值得推崇的新的探索模式。
今年3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在不违背其非经营属性、不脱离其宗旨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经营性活动。这无疑为博物馆文创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业界专家表示,文创产品发展的规模化,要结合市场特点探寻模式,逐步解决艺术授权问题,突破“博物馆资源只能为博物馆所用”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