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重要关系
2016-10-27何旭
【摘 要】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密不可分,艺术家对于生活细致敏锐的观察体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艺术家的创作要艺术地反映和再现生活,要重视生活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对于生活不能只是照相式的简单记录。
【关键词】生活实践;艺术构思;积累;典型形象;灵感;艺术想象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47-02
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实践是艺术构思的源泉,而艺术构思又是在生活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想象。生活实践为艺术构思提供了素材,最后形成典型的艺术形象,而艺术构思又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否则,便缺乏生动的感染力和艺术的真实感。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实践中,对于真实的生活有着敏锐的感悟,加上合适的艺术表达语言,来创造一件艺术作品,使其形神兼备,而不能只是照相式的简单记录。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活实践是艺术构思的源泉
艺术构思是离不开丰富的生活实践的,无论偏重于再现的艺术,还是偏重于表现的艺术,在根本上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没有深切的生活感受,没有对现实深刻的心灵震颤,便没有艺术创造的基础,艺术构思便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因此,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作品的深刻性和感染力直接取决于对于生活实践的感悟。
(一)生活实践中对素材的有意无意的积累。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积累了大量的生活实践经验。如童年所受的创伤和苦难经历、成长的烦恼,甚至对吵架这种事的细心体验和观察,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日后创作的素材。巴金在回忆小说《春天里的秋天》的创作过程时说过,他的这篇小说,起因于他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少女,但他与这位少女只谈了不到十句话。由此可见,大到社会环境和政治历史背景,小到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和体验,都为创作提供了现实生活基础。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就是以鲁迅的一位“远房叔叔”为原型的,而《祝福》中的“祥林嫂”则是以鲁迅遇到的一个“看坟女人”为原型的。我在故园系列油画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就是以我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触为灵感创作的(如下图)。
油画 故园—生之歌 (何旭)
油画 日记之六—菜园探秘 (何旭)
对现实生活的这种积累是自然而然的、有意无意的。起初,艺术家在生活中直接实践着,广泛地观察着,可能没有目的性,只是在他们“印象的仓库”里积满了生活素材,并在记忆中提炼着、升华着,是一个有意无意的积累过程。直到遇上一个偶然的契机,使它与一定的观念相联系,产生了灵感,有了创作意愿,升华了主题思想,也就开始孕育艺术形象了。
(二)积累是灵感的源泉。丰富的生活实践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就拿《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来说,他的家世和他个人特殊的经历,加之他对生活变故的悉心体验、对人情世故的细致观察,以及自身细腻的情感、周密的思维,为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也为他提炼、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提供了源泉。《红楼梦》的创作正是以作者的亲身经验为基础,贾宝玉的形象也是以作者自身为原型而创造的。由于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所以在艺术构思时才有取之不竭的源泉;正是艺术家亲身的深刻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保罗·高更的一系列以原始风貌呈现的油画作品就充分体现了生活积累对于艺术灵感的重要性。
(三)生活实践为艺术典型的真实性提供现实基础。只有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才会真实感人,只有艺术家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塑造出动人的艺术典型形象。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她从未得到过父母亲的关怀,却从祖父那里得到爱的温暖,萧红终生怀念他的祖父。因此,在她的回忆性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个真实动人、可触可觉的温和慈祥的祖父形象。再如被誉为“真理的画家”的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委拉斯贵支,在其著名的油画肖像作品《教皇英诺森特十世肖像》中,刻画了一个虚伪狡诈、色厉内荏的掌管大权的教皇形象,其艺术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虽然画面色彩经过了高超的艺术处理,但是却给人极其真实的感受。这正是源于画家对创作对象的细致观察和宗教权威虚伪性的真实感受。当这幅画呈现给教皇时,他也不得不承认:“画得太像了!”
二、艺术构思是生活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想象
艺术构思需要艺术家对生活实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善于洞幽烛微,抓住最典型的现象、细节。艺术构思中的感受是生活中感受的继续,但又不同于生活中的感受;艺术构思要在生活实践基础上,通过情感体验和艺术想象来完成。
(一)艺术构思是情感想象的过程。“艺术构思的过程,主题、形象形成的过程,也是各种心理能力、心理形式统一、和谐的自由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情感体验和艺术想象的过程。”、“感知是基础,想象中的感知,更是五官感觉的统一活动(统觉),它贯穿着想象活动的全过程。感知的精细性、鲜明性,保证着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具体性。”、“想象是手段,形象的形成,主题的孕育主要靠艺术想象来完成。”、“情感是生命,它给艺术想象以动力,给艺术形象以生命。”、“思索是灵魂,想象的翅膀需要情感的推动,更需要理性的控制、规范、指引。”例如当托尔斯泰看到牛蒡花而想起生命的意义时,他是这样记载他的这次体验的:
“昨天,我穿过一片刚刚犁过的黑土田地。一眼望去,除了黑土以外,什么也没有,连一根绿草也看不到。可是在尘土飞扬的灰秃秃的路旁,却长着一棵鞑靼花(牛蒡花),这棵花有三条幼枝,一条已经断了,断枝上挂着一朵沾了泥的小白花;另一条也折断了,上面沾满了污泥,黑色的绿枝显得垂头丧气,十分肮脏;第三条幼枝向旁边直伸出去,虽然也因为蒙上了灰尘而变黑了,但还活着,中间部分还是红的。这使我想起了哈泽·穆拉特(注:系托尔斯泰当时正在构思的小说中的主人公)。我真想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这一片田野上,只有它把生命坚持到最后,不管怎样总算坚持下来了。”
托尔斯泰对典型形象哈泽·穆拉特的艺术构思,正是通过他的情感想象使他发现了花与生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托尔斯泰是从情感体验和想象出发,并以新的情感体验和想象的生成作为结束的。
(二)对艺术典型的情感想象过程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生活实践为艺术家的形象塑造和艺术构思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素材。艺术家对素材进行提炼、再加工,才创造了新的艺术形象。正是丰富的生活实践激发了艺术家的情感、情绪和想象。艺术家个人的独特经历和感受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英国诗人拜伦,从小因跛足而体验着自卑,他母亲暴戾的性格更加使他饱受痛苦的折磨,这对养成他日后狂暴的性格和反抗的激情,形成他诗歌的奔放豪迈的风格有相当深刻的关系。
同时,实践为艺术形象提供了真实性,使其更加感人、饱满。如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巴比松画派的大画家米勒,人们叫他“农民画家”。米勒长年过着地道的农民生活,吃自己种的粮食,与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对农民的处境非常熟悉、了解,他也深刻地体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油画杰作《拾穗》,塑造了三个拾穗农妇的形象,给人以庄严、宁静的美感。在这幅画面中,前面的三个拾穗妇女和后面的装满麦穗的车形成鲜明对比。后面农民正在把收割的庄稼装上车,上交给农场主,农场主则在一旁监视。而前面三个弯腰的拾穗妇女揭示出的主题是:农民辛苦了一年,却也难得温饱,只好靠拾收割时掉下的麦穗来补充粮食的不足。米勒对农民生活的细腻感受,激发出他的创作灵感,经过典型提炼,这三个妇女正反映了当时法国整个农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形象真实生动,很有亲切感,并能引起欣赏者的强大共鸣。
综上所述,艺术构思离不开真实深刻、丰富感人的实践活动;而生活实践是艺术构思的源泉,在实践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想象过程来塑造艺术形象,完成艺术构思。总之,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对完成艺术典型的塑造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艺术家一定要注重实践,挖掘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典型形象,感受深刻细腻,才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来祥.美学问题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231.
[2]巴金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330.
[3]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93.
[4]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37.
[5]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83.
[6](苏)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24.
[7]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