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元素在数字符号艺术教学中的审美应用

2016-10-27席兴利

戏剧之家 2016年18期

席兴利

【摘 要】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以汉字为基础,有生动的形式美,深厚的文化和美学意蕴,成为数字作品创意设计的独特媒介和意象,也是数字专业进行传统美学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书法元素;数字符号艺术;审美表达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37-0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图形资源极为丰富,既附载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貌,又独具个性魅力。尤其作为以汉字为载体的抽象符号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中最辉煌的冠冕,是中国的国粹,是“造型之造型,抽象之抽象,动静之交汇,时空之凝聚,自我之至深至微的表现。”(李砚祖)在数字符号艺术教学中对书法元素创作实践的强化,增强了现代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审美空间和传统韵味,也增强了民族竞争力。

一、数字符号艺术中的形体美应用

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依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的视觉艺术形象,形成不同的个性与风格。以五种主要书体为例,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有特点,前三者是静之美,而行、草则是动之美。篆书用笔“骨气风匀、方圆妙绝”,结构“平稳凝重、疏密均匀”,风格古雅。其中大篆体粗犷有力,小篆体均圆柔婉,各领风骚。楷书结构平正、端正秀丽;草书飞动流转、节奏跌宕,强调行云流水的韵律美;行书则介于草、楷之间活泼欢畅、气脉相通,共同构成了完美的审美体系。

书体风格不同,运用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具体讲授,安排不同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书体内涵、表达内容的不同设计画面构图。首先可通过笔法本身意韵,直接用于设计。如“喜之郎”品牌符号,草书造型结合走势、结构、大小安排、笔画处理等要素,显示自由洒脱的气质,表达欢快、喜悦、活泼的气氛,产品属性明显,深受大众认同。“周鹏工作室”的符号艺术以隶书“周”表现,古朴自然,以民族特色传达公司文化的源远流长。除了书体自身的行笔差异,还有笔划浓淡、刚柔变化等,也可形成标志符号传播中的肌理之美。

二、数字符号艺术中的笔势美应用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毛笔书写,汉字表现的情感载体,又是抽象的符号艺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毛笔性能,尽可能地施展艺术技法,通过自由、灵感的构思,和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活动,创作出富有书法人文气韵的数字艺术作品。

书法是线条艺术,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点、线的相互结合,以及强弱、高低、节奏等的规则变化,学会利用书写时的内心情感来创意数字符号,挥毫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等均可变化无穷。如“百年乐制药”品牌符号,书法笔触表现的“一”,以强烈运动感表达公司积极进取、追求突破的企业精神。书法形式的点、线互衬使数码图形语汇更丰富,艺术形象也更生动。其次是书法笔势变化,有墨迹形成的“枯笔”,以及线条运动轨迹的停顿表现。如“宏骏工作室”形象符号,水墨的泼洒中透着严谨、方正,深邃的韵味中对比着秩序之美。书法笔势、墨色气韵来表达标志符号的审美意象,以少胜多,征服观者视线,还有效传达中国民族特色和西方设计风格的统一。

书法笔势通过笔、墨协调变化,使点、线的粗细、长短、断连、枯润、缓急等效果既有多样性又有韵律感,与设计构成和谐的整体,成为艺术美和技术美的结合典范。其相关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达了每个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也留给数字作品更多想象空间。

三、数字符号艺术中的意境美应用

汉字作为起源于象形文字的表意符号,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最大创造性,字意丰富、组合多样,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书法文字作为视觉符号,同样扮演着“文字”和“图案”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结合汉字与书法,给数字符号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意。

“书,心画也”。书法笔墨线条和图形元素,是书写的情感倾诉和心性抒发,也是审美意境所在。“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最大限度展现时空境象的表现手法,在意境上打破特定环境的物象局限,同时给观者提供了想象天地,使作品于有限中蕴含无限。如“仙人酒”品牌符号以篆书文字作图形处理,形成二人对酒的意境。画面“虚实相生”、意境深远,暗喻了公司的产品主题。“明亮美术社”形象符号的草书“月”字洒脱豪迈,与明月一起塑造了让人神往的意境,公司名称鲜明。通过学习这些范例,引导学生运用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实现符号艺术的空间拓展,创造意境的审美可能,提升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

书法是抽象的视觉形象,因此塑造了独特的意境美。点线的组合变化凝聚散发出丰富的审美氛围,在有形中洋溢着一股虚灵之气,使作品上升到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这便是书法的意境所在。

数字符号艺术是企业或产品的形象标记,同时又是方寸艺术,书法元素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弘扬,还增强了符号艺术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韵味,丰富了个性塑造和艺术审美,是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创意源泉。

参考文献:

[1]金开诚,王岳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王娜.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