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谈如何将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
2016-10-27刘声超
【摘 要】舞蹈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有规律的运动,向观众传递一种情感,传达一种美的感受,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技能训练,更要关注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将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舞蹈人才。
【关键词】舞蹈教学;艺术表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36-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育教学中,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舞蹈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舞蹈技能,更要重视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便于学生在舞台表演中,能够有效的传递舞蹈艺术精髓,提高舞台表现力,更好的传达自身的精神感受,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一、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大势所趋(一)舞蹈行业越来越重视舞者的表现力、感染力。舞蹈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身体训练,同时,也要注重情感培养,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舞蹈技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身体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重视不足。其实,要想提升舞蹈专业的教学水平,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应该看作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舞蹈行业发展也在与时俱进,大型舞蹈比赛评判标准,也不只是看技巧、表演难度等方面,评委也开始重视表现力、感染力。如杨丽萍的成名作《雀之灵》,写意手法就比较浓郁,整个舞蹈极具表现力,舞蹈语汇挺拔、舒展、奔放,“象”“、情”“、意”“、境”浑然天成,将自然的造物之美,传统傣族的舞蹈语汇,呈现得淋漓尽致。(二)“灵感”与“创意”已经成为艺术发展的主流。《扇舞丹青》也是一个很好例子,舞蹈中表演者的身韵、表现力,以及舞蹈所体现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舞蹈如行云流水,使观众充分领略了超凡脱俗的、豪放与浪漫的中华文化。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舞蹈发展的大趋势。首先,这证明我国舞蹈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一个提升,舞蹈教学基础训练水平已经相对稳定,在这样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必须从过去的“苦练”、“严练”,逐步过渡到“用心跳舞”,启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主流就是要解放思想,在艺术发展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灵感”与“创意”,对我国的舞蹈发展来说,开发人脑的潜力是大势所趋,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是舞蹈发展的必经之路。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将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一)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舞蹈作品,提升学生舞台表演效果。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外部形态,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内部情态,学生只有充分体验了舞蹈的内容情绪,才能够在表演时,展现舞蹈的风格,把舞蹈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提升学生舞台表演效果。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舞蹈作品,用心领悟舞蹈所要表达出的艺术真谛,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内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在舞台表演中,舞蹈的美感,不仅源于舞者动作的协调,还源于舞者对于舞蹈作品的深刻领悟。这就要求舞者不仅要技巧娴熟,还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要想领略舞蹈艺术的真谛,舞蹈表演技能的修炼是一方面,舞者艺术修养的修炼也非常重要,只有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舞蹈作品,领悟舞蹈表演所要表达出的艺术真谛,才能在舞蹈表演中表现出艺术的生命力。(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美的舞蹈动作,能够带给人瞬间的愉悦,只有舞蹈动作具备了情感,才能满足人们深度的审美需求。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可以编排一些有情趣的表演小组合,让学生在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基础上,自己上台表演,在舞台上发现自我,突破自我,培养学生舞台表现能力。在舞台表演上,要想更好的演绎一部作品,将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技巧准确的表达出来,学生不仅要技能娴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还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消除学生舞台紧张感。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小演出,其他学生当作观众,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发掘学生的潜能。这种舞台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舞台紧张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三、结语在舞蹈艺术中,任何动作都是一种符号,是可以改变的,然而,舞台艺术表现力,是检验舞者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舞蹈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将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参考文献:[1]杨福茹.重视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美感与表现力[J].内蒙古艺术,2008,(2):34-36.[2]陆丽萍.舞蹈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内在情感和表现力的培养[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138-160.作者简介:刘声超(1978-),女,汉族,湖南省娄底人,硕士,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和梅山民间歌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