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6-10-27楚思瑶
今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要求顺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那么,下一步湖南将如何针对“城市病”开出良方?
从规划源头抓起
都说“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而我们有些城市,往往不是没有规划,而是规划不科学、不配套、不落实。有的随意调整规划,有的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不够,甚至出现“一个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的情况。
注重从规划源头抓起,既强化规划的刚性,又保持一定的弹性。中共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明确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在守住底线的同时,也要给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余地。特别是城市将保持适度规模,不一味追求规模,防止把重心放在建新区、造新城上。
还要增强规划的协调性。目前全省涉及城市空间的规划超过80种,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用不同“颜色”叠加在一张底图上,切实解决好各类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甚至冲突打架的问题。同时,增强规划的约束性、强制性,严格执行规划,绝不因人设规、有规不依,坚决防止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加大城建补短板
从建设城市入手,“补短板”成为当务之急。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几大重点任务,是以大运量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丁字路”,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以地下综合管廊的完善,解决地面反复“开膛破肚”的现象,结合各自城市的地形地貌合理确定建设方式,实现宜廊则廊、宜沟则沟;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对接“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蓄渗和缓释作用;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着重解决学校、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设施数量不足、分布失衡等问题,为便利居民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尤其是“两房两棚”建设,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改造提质工程。通过棚改,达到“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点片相连、打通经络”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将让城市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做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把老祖宗留下的山山水水保护好,让城市融入自然,让自然涵养城市。注重处理好延续历史文脉与融入现代元素的关系,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防止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千楼一貌。
精细管理优环境
做好城市工作,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做好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重在精细、要在精细、成在精细。
改变粗放管理方式。近些年,因城管执法引发不少群体性事件,“城管打人”和“城管被打”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正在立法的《湖南省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管理和执法中法律地位缺失,权威性、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彻底扭转城市管理无法可依、借法执法的困境。同时,将加快制定或修订一批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方面的标准规范,以此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按什么标准管、管成什么样子”的问题。
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湖南将重点对污水、垃圾处理、供水、燃气、桥梁、隧道、边坡、老旧建筑等市政设施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既抓好源头防控,又强化动态监管。
积极顺应“互联网+”大势。“十三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推进交通运行、环境监测、地下管线等各类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通过将互联网上沉睡的“大量数据”转化为“大数据”,形成用数据决策和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充分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株洲市为例,该市已发展志愿服务队伍900个,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53万人,大家踊跃参与文明出行、城乡清洁、植树护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和志愿服务,普遍增强了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城市管理工作要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的作用,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骨骼强、血脉畅、气质美、活力足”的诗意栖居之所。
(执笔:楚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