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环王》改编中的技术因素

2016-10-27司月

电影文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指环王改编特技

[摘要]近30年来,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特别是电脑虚拟技术的成熟,以美国为代表的电影界,将一大批科幻、魔幻和灾难性影像,搬上了银幕。其中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成功热映,更是让好莱坞掀起了改编魔幻小说制作奇幻类型片的狂潮。本文主要探讨技术因素在《指环王》成功中的作用,并明确指出,《指环王》改编的成功,并不是完全依靠技术因素,还有导演对原著主题的精准把握;并提出未来的奇幻电影,将更多地依赖于奇幻文学的创造。

[关键词]文学作品;魔幻电影;改编;特技

奇幻文学《指环王》一经问世,就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所属的新线公司,7年磨一剑,耗资27亿美元制作的同名电影《指环王》三部曲,也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影片,从来没有哪部电影改编得如此成功。三部曲票房总计达29亿美元;在3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共得到30项提名,其中17项获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等,可谓是空前的成功。那么我们就从文学作品和电影进行对比的角度,分析一下魔幻文学《指环王》的成功改编,是哪种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

一、电影导演对文学著作的把握

(一)电影对文学作品的依赖

电影这门综合艺术出现以来,文学著作就成为其选取题材之一。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如此。张艺谋就说过:“我一直认为文学是母体,并希望从小说里发现一个点,然后再逐步地扩展。长期以来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创作方式。我觉得好的小说能给人提供想象的空间,不会给我更多的制约。”对文学著作的改编,都是导演在努力地实现对原作的提升,这种提升,是导演根据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同时还要照顾观众的精神需要和视觉需求,其实质就是一种再创造。由于电影改编的文学作品,多是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名作,如果创作得好,那么和原著就是相得益彰;如果处理得不好,那么电影也将受到指摘,将会大大地影响到票房收入。因此,如何选取作品,如何处理作品,即实现其影像化,如何将原著中的精神和内容升华,将是考验导演的几个方面;而从反方向说,如何将名著改编成电影;电影是不是成功,对于原著的影响能达到什么程度;电影是不是可以替代原著;文学创造是不是在电影面前会走向衰亡;等等,也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二)名著与改编的电影之间的影响

自电影开始,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就是导演剧本创造的来源,有的著作甚至多次被搬上银幕。比如《安娜·卡列妮娜》《包法利夫人》《雾都孤儿》《乱世佳人》(改编自《飘》)等。离我们较近的,如《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等,都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了不起的盖茨比》曾四次被搬上银幕。还有一些西方的名著,甚至被东方国家改编,如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改编的《乱》,中国导演冯小刚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的《夜宴》等。大凡在东西方文学史上有点影响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曾被改编为电影。同时,电影的热映,又促进了文学作品的销售。《指环王》上映后,在全球掀起一股巨大的热潮,包括我国在内,原来根本就不知道或没有看过《指环王》原著的人也开始购买原著进行阅读。电视剧《芈月传》在播出后,也受到市场热捧,大量观众投入到阅读原著的阵营中。

那些改编名著的导演,虽然是站在巨人肩上,但是回顾历史,改编失败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比如1956年,美国的金·维多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搬上银幕,在影片处理上,原著本来是一部史诗型的巨作,体现着当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但导演将其简化成常见的爱情故事,对人生、爱情、社会的综合性的哲学思考相对淡化,如果不是女主角奥黛丽·赫本的表演,这部影片可能很快就会被人忘记。而过于忠实原著,也会给影片带来负面的影响。我国著名导演孙道临在1984年将曹禺的《雷雨》改编成电影,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改编成为电影。孙道临的执导功力在中国已经是属于一流了,但这部影片却口碑不佳,因为孙导过于尊重原著,没有对其进行再创造,使得电影略显拘谨、陈旧、呆板。将一部文学著作成功地改编成电影,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修补过程,而是涉及对原著内涵的掌握,还应考虑的是,如何与时代相结合,如何把原著中描绘出来的场面或人物展示出来。

(三)《指环王》原著创作过程及影响力

《指环王》的作者为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是一名大学教授,除了创作小说,他还是一名诗人和语言学家。他写的第一本小说是《霍比特人》,这原来只是给儿童读的幻想小说,反响也并不强烈。在长时间的沉寂后,他终于创作出《指环王》这个鸿篇大作。《指环王》出版之初,并没有被读者所接受,因为这种文学体裁前所未见,它是在批评声中被认可的,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向美国,最终在全世界产生影响,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其第一个高峰。它对西方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引领了持续到今天的文化风潮。此外,这部小说,是现代正统奇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开辟了奇幻文学这一文学体裁。正是因为《指环王》的旗帜作用,在它之后的类似主题才正式地归为文学作品。

鉴于这部文学著作宏大的主题、恢宏的描写以及巨大的影响,它就像一个金矿,等着电影人的到来,很多导演都想将其制作成电影。早在托尔金在世时,他就已经出售了《指环王》三部曲的电影版权,但他本人对好莱坞能否拍好场面宏大、想象丰富、结构纷繁、剧情复杂的电影是怀疑的。在电影界,因为技术的限制,大家公认为这部著作是最应该被制作成电影,而又最难以制成电影的。

二、《指环王》与电影制作技术

(一)“魔幻”的定义

文学家福斯特的小说理论文集《小说面面观》中,有专章对“幻想”的论述。他认为,“幻想”指的是一种暗示超自然之物存在的写作手法,如在日常生活中引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生物,将平常人引进一个超常的境地,不论是过去、未来。还是地球的内部或第四度空间;深入人格的底层及分割人格;或对另外一种作品做嘲仿(parody)或改编(adaptation)的工作。《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则在《论仙境故事》一书中,对“魔幻”奇幻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提出的“仙境故事”(fairystory)这一概念,即所有与“faerie”相关的故事。“faerie”内意是“精灵(fairies)存在的国度”。而其中创造奇迹的魔法,可让整个故事充满力量与向往的要素,即这些要素组成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对奇幻文学,托尔金则认为,这种奇幻文学是“架空世界”的创造,“能够照明、启发真理,而非单纯地反映现实。奇幻文学最本质的要素,是借着描绘奇迹或神秘的故事,带给读者惊异的感受”。正如电影界所认为的,《指环王》是最应该被拍成电影而又不可能拍成的一部著作。之所有想拍成电影,是因为这个著作有着非常深刻的主题和曲折复杂的情节以及超乎寻常的想象,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之所以无法拍制,并不是导演对故事缺乏驾驭能力,而是当时已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呈现令人惊异的场面。

(二)视觉依赖之下的电影发展

人类的信息有80%以上是来自视觉,因此,对于全部的感觉器官而言,视觉需要是人类最大的需要。人们对于自己幻想出来的场景,都希望其能变为一种真实。因此,我们用漫画、连环画、动画等来满足人类的幻想。电影界的人们,力求制作出奇幻电影,这种场景中的一切就像是自然界真实的存在,如仙境、各种妖怪、动画等,并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力。美国电影在此方面历来走在前头,如《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一大批电影一经上映,即引起强烈反响,包括后来的《星球大战》《阿凡达》《哈利·波特》《变形金刚》《暮光之城》,包括预测未来的灾难片和生态片都开始追求这种效果,如《后天》《生化危机》《2012》等,其画面看起来是如此的真实。

三、技术因素与《指环王》改编的成功

(一)后现代社会的动态视觉狂欢

纵观历史,信息技术的每次进步,都对旧媒介产生了威胁,最开始都是不被认可和谴责。文字产生之后,苏格拉底就曾指出,“文字的诞生使人们的记忆力萎缩,面对面对话能力受到威胁”。今天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人们从静态视觉向动态视觉转化。影像技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甚至是可以左右现代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在今天,视觉语言大行其道,并开始主宰着我们,其自身传播具有无限的诱惑力和优越性。虽然我们说,不能因为视觉文化的兴盛而淹没或排斥甚至扔掉语言文化,不能以一种霸权取代另一种霸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引起的话语文化衰退是非常明显的。这似乎不是人类进化上的螺旋式上升,而有些倒退或堕落。不管怎样,人们是很受用影像媒体、网络等新媒介带来的视觉快感和享受的,于是现代社会空间到处充斥着影像,以便最大化地吸引大众眼球,最后取得经济效益。

(二)技术因素对原著的充分展示

虽然著作可以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力,调动读者主体的形象思维能力,但读者的想象力毕竟是有限的。电影的景象虽然是单一的,但是这种单一往往是导演和诸多美工长期修养的体现。《指环王》小说在1986年再版时,邀请的是著名美术家艾伦·李提纲,制作了多幅插图。而后来电影《指环王》导演又邀请这位著名的画家担任电影美术顾问,影片的场景、人物都是按艾伦·李的插图来进行设计的。著名画家的美术功底当然是远远高于常人的,因此该片的视觉形象,远比原著文字传达的信息更加饱满丰蕴。电影画面的直观性以及动态视觉的诱惑力使得影像比原著文字更具说服力和冲击力,更满足了几十年来读者的想象。这也是技术因素使该片获得成功的巨大的因素甚至是关键因素。

《指环王》三部曲正处在后现代主义盛行之下,书中描写的画面和景色,包括一些心理描写和抒情,都适合用画面进行展示,当然技术的进步达到这一要求时,一般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其中的电影摄制技术,虽然是外在的形式,不可能凌驾于电影之上,但它在本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外影选取、场面制作设计和构成,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动作曲线和物品质感,以及人物的生动、鲜活,都是电影史上前无古人的大制作,进而营造了宏大、细致的场面和鲜活、生动又逼真的人物形象。观众无不被电影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特效和场景所震撼冲击。

(三)技术因素的非决定性因素

随着《指环王》的成功,魔幻电影风行一时。这些电影过于依赖电影特技效果,一味地追求大制作、大场景,如《阿凡达》《诸神之怒》《诸神之战》《雷神》,都没有与《指环王》相比肩。《指环王》《哈利·波特》电影的火爆,以及那些仓促制作的魔幻电影如《诸神之战》的失败,说明这类电影要想成功,

必须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支撑,文学作品自身的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能为电影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指环王》从小说到电影的成功,又促使世界文学中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魔幻文学。这种文学作品在电影的促进和推动之下,不断繁荣,产生了《哈里波特》《龙骑士》等优秀著作并改编为电影,这些影片的原著又大量畅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电影并不会对文学创作产生消极影响,相反,两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并不存在文学创造的消亡。

四、结 语

《指环王》改编的成功,虽然有着导演对原著主题的精准把握,但技术因素的成熟与合理运用,是其成功的关键。这也说明,技术不可成为制胜法宝,只有那些主题深厚、内容博大,符合人们对公正、和平的世界的心理追求,同时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出人预料的人物、情节的著作,才会有着巨大的成功。《西游记》《封神演义》是中国魔幻类小说的鼻祖,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以之为基础,借鉴《指环王》的成功经验,进行改编制作,拍出我们自己的走向世界的魔幻电影。

[参考文献]

[1][法]让·鲍德里亚尔.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0.

[2][英]JRRTolkien.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66:75.

[3]黄文凯.视觉文化中的奇幻文学与影像——以《指环王》三部曲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4]白莲.当代西方魔幻电影与欧洲文化语境[J].艺术百家,2007(05).

[5]王泉根.《哈利·波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J].新华文摘,2003(11).

[6]刘斯荣.浅析我国电影美术中的“意”与“境”[J].电影文学,2014(22).

[7]杨冬.浅谈电影美术对电影表现力的作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2).

[作者简介]司月(1983— ),女,吉林农安人,硕士,长春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指环王改编特技
《指环王:力量之戒》发布新预告与海报
《指环王》动画电影定档2024年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指环王》三部曲确认内地重映
巧用“特技镜头”写美文
与原著文化结合的《指环王》电影配乐主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