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这杯苦艾酒
2016-10-27木卫二
木卫二
导演马力克这些片子,清一色地想要远离世俗的骚动,去寻找人类天性的爱与自由
在很多人看来,《圣杯骑士》是那种挑衅观众的电影。全程各种失语,人物飘然游荡。克里斯蒂安·贝尔、凯特·布兰切特、娜塔莉·波特曼……光看脸都写着戏很满的几个演员,却被导演马力克当做了与摄影机互动的舞者,没有伴奏,完全无视电影创作的规律。但在我看来,《圣杯骑士》是根本就不想搭理观众。马力克继续拍摄他的神棍电影,在极大的宇宙自然与极小的心灵琐碎之间跳跃,剪掉了所有好看的枝叶,砍得只剩一桩树干,等待往后几年再生长。
或许,可以这么看待他的这三部作品:家庭录像带的《生命之树》,婚纱摄影教程的《通往仙境》,以及失魂王子独行人生的《圣杯骑士》。如果体验过三部曲的摄影大法,那么,广角镜头带来的摄魂体验,小太阳外加沐浴神圣之光,缺乏感情重在自省的旁白再旁白……这些作者技法,好像都成了马力克拍电影的惯性。
《圣杯骑士》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环境的联动影响更为明显。上天、入地、下水,每一段小故事,都在重复从泳池到海滩的发展过程。除此以外,你眼睛所看到的,大概只会是无意义、没有来由的日常生活片段。名流,脱衣舞女,流浪汉,不知名的路人。无尽的派对,不知所谓的争执冲突,无疾而终的男女爱情。马力克像个焦虑的双面神,痛斥这万恶的生活,它把一切都毁了。
无论是迷失于现代城市的西恩·潘,还是困惑于爱情的本·阿弗莱克,乃至一个人流浪于荒野,幽魂于城市,梦游在好莱坞的贝尔。这些人物身上,大多带有马力克的人生重写。尤其是同样毫无故事可言的前作《通往仙境》,它完好解释了马力克中间为何有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不拍电影。在《生命之树》的那个阶段,很多人惊呼,这是马力克最接近内心的一部电影。岂不料,《通往仙境》把所有人搞糊涂了,这简直是重走心路。最后,《圣杯骑士》终于把所有人都看楞了,这里头烧的是什么酒?好在,马力克终于决定去拍一部真正的拜物教电影:纪录片《时间之旅》。运气好的话,年内就能看到。
通常而言,人们这样阐述《圣杯骑士》的故事:一个男人在物欲世界中,经历诱惑、迷茫、放纵、超脱的过程。《圣杯骑士》有个不为人注意的故事开端。一场地震,宣告了地球的运行时间,而一个人类的生命,面对它的闯入,就像不为人知的存在。电影不断切碎人类的时间,二者在外观上是平行的,本质上却是从属关系。与抓不住的时间相比,似乎就能理解片中的呓语、碎片、分裂、还有焦虑。总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一双更加圣洁的手,在操纵着每个生命。与此同时,电影中又有特别离奇的细节元素,譬如,天上时不时就有飞机开过。这不太可能是一个巧合,但马力克绝对不会告诉观众:他真的是在搞飞机。
无论是从四十年前开始的土地情缘,再到《细细的红线》不断出现的水,以及“神棍三部曲”的地球演变宇宙进化。马力克确实深陷在他的人生哲学里头,不借助那些吓蒙人的专业词汇,只借助电影镜头——尤其是高精尖的摄影技法去阐释这种电影哲学。此等玩法,确实有些走火入魔。这些片子清一色地想要远离世俗的骚动,去寻找人类天性的爱与自由。
所以,你经常会觉得,在车上的主人公,与在床上无异。在爱人的怀里,就像在大自然的拥抱当中。这必然不是一个影评人的想象力过于丰富,而是马力克借助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理念。至于观众的接受无能,乃至讥讽导演是装叉不成,那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比马力克所热爱的宗教背景,在这样一个消费娱乐时代,借助电影里的管风琴,祷告乃至碾压MV的画风,就想要实现洗脑功能,那无疑太容易失败。诚实地说,并不是谁都能肯定地表示明白了这部电影,但是,我不反感它的存在。还是那句老话,这电影拙朴得有些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