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头中流动的中国

2016-10-27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照相馆肖像风景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照相机正是伴随着枪炮来到中国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看这些照片时,摄影师记录的那一帧帧残破的城墙、乞丐、繁华的街道,还有绝美的田园风光,都仿佛瞬间复活,沧桑与厚重扑面而来,可以直击我们内心的怀旧情愫,这些影像,都成为我们家国历史的珍贵视觉记忆。

风景与纪事

照相馆,当然以肖像照为第一主业。同时,由于照相馆是一种商业经营,能够通过拍摄其他照片为照相馆带来额外收益,也成为很多照相馆的副业。在照相馆的副业经营中,风景摄影和纪事照片的主动或应邀拍摄,是很多大中规模照相馆的两个最主要的额外利润点。正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中国照相馆风景与纪事照片的拍摄,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或一册册具有历史价值的别样影像。

1876年7月,中国第一条办理营业的铁路——上海至吴淞的淞沪铁路上海至江湾段通车,日成照相楼受上海《申报》之邀,“照上海至吴淞火轮车影像,以便装潢寄发各埠”。一个月后,日成照相馆就开始出售《火车轮图》,“俾妇女童孩,以及远处人,未经见有火车者,共得传观。一如身亲其境,当亦所心许而亟欲觏之也。”

随着西风东渐和国内旅游业的逐步兴起,购买异地的风景照片开始慢慢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清末民初,越来越多的照相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销售“各色风景画片”,成为一项新的业务。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若北京之颐和园与天坛等,杭州之西湖各处名胜古迹,海宁之潮,苏州、无锡、嘉定等处之各种风景”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照片中的风景名胜及古迹。

除了主动摄制风景照片销售来增加收入外,也有少部分照相馆开始主动或受邀进行新闻、时事照片的拍摄,为照相馆带来额外利润,扩大了照相馆的知名度,客观上也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片段。

灾情影像可能是各地照相馆拍摄的反映社会时事最多的纪事照片之一,这类纪事照片大都为受邀拍摄。每当灾情发生后,各地红十字会为了筹赈事宜,一般会委托照相馆拍摄灾情照片,以希望“诸大善士,见此巨灾照片,定能大发慈悲,同起解囊慨助也”。

除了灾情照片,其他老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开始逐渐被各个照相馆关注,各照相馆馆主试图通过拍摄制作照片册,来满足顾客的新闻需求,同时自己得到利润。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北京廊坊头条的太芳照相馆,拍摄了“孙公丧仪,由协和医院至社稷坛,以至碧云寺全景照片”。1927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运动会举办方以招标方式招商承包拍摄运动会上各项赛事的精彩镜头。

照相馆风景与纪事照片的拍摄,拓展了照相馆的业务范围,为我们忠实记录了逝去的城市景观、颇具魅力的山河旧影、多姿的民俗风情,以及云谲波诡的时代变迁。

照相馆与权贵

在没有专门官方摄影机构的年代,当朝权臣、显贵利用照相馆拍摄的肖像进行自我宣传,或政治公关,照相馆则会不失时机地把权贵的肖像,作为本馆技术、实力,甚至社会地位的公关展示。照相馆和权贵之间,互相依靠,互相影响,从而上演了一场利用和反利用的交互大戏。

1870年前后,广东人梁时泰首先在香港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时泰照相馆。可能因为香港照相业的激烈竞争,1876年,梁时泰北上,来到上海谋求更好的发展。1879年,他在天津成功拍摄李鸿章和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的肖像,是时泰照相馆打开晚清权贵之门的第一步。这次为李鸿章和格兰特的成功拍摄,让梁时泰意识到了自己在天津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很快,他的经营重心迅速北移,在天津建立起了梁时泰照相馆。为李鸿章和格兰特拍摄的肖像,不仅成为天津梁时泰照相馆重要的销售商品,也成为梁时泰照相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1886年,已和直隶总督府建立良好关系的梁时泰,得到举荐,多次跟随醇亲王视察,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北洋舰队的建制、规模、官兵等情况的照片,并多次给醇亲王近距离拍照。也正是因为此次结识醇亲王,天津梁时泰照相馆销售的照片中又添加了重量级的内容,而梁时泰也从此和京城权贵建立了直接的关系。

烟台亚丰照相馆照片袋。1930年前后

结交、攀附权势人物是把双刃剑,当年照相馆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权势人物的莅临和肯定,确实能够提升照相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照相是技术活,如果服务不周,出现技术差错,或者不能令人满意,得罪权贵,轻则影响业务的发展,重则从此关门歇业。

在20世纪30年代的湖北沙市,国民党第十军军部及直属部队驻沙,该部照相业务统由沙市“真华”包办,收入颇丰。有一次该军部照集体相,军长徐源泉等高级军官参加,“真华”照相馆的师傅一切准备就绪,然而徐等就坐准备开拍时,照相师傅紧张之下,一不留神绊倒了相机的支架,相机跌坏。相照不成了,徐源泉甚为恼火,猛然立起,对负责联络照相的刘副官大发脾气。刘当即派车接来沙市另一家“显容”照相馆的师傅,很快就把相照好了。从此,该军部的生意由“显容”取而代之,“显容”一下子声名大噪,顾客盈门。真华照相馆却从此生意冷落,一蹶不振。为重整旗鼓,老板柳督群后改照相馆名字为“达华”,但也未能摆脱其厄运,不久,“达华”就闭门歇业了。

上海丽华照相放大公司外景。1898年9月4日开张的丽华照相放大公司,位于劳和路和南京路转角,外墙上写有经营范围:“巧拍小像、精放照片、善画油画。”窗外的广告牌上,有售卖的龙华塔等上海风景、建筑的照片,也有不同尺寸肖像的陈列。最大一张为头像,说明此时在上海已经很流行各种规格的肖像了。1900年前后。

同业组织与社会化

俗语说:商有商道,行有行规。行业组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在封建时期卑列于“四民之末”的工商业者来说,传统行会组织比如会馆、公所等有着特殊的保障意义。传统照相行业的各种同业组织,从清末自发成立,到民国初年的发展,又历经日伪时期、解放战争,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后消失,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其集团性的整体力量,在进行照相业自我治理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与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1905年,为了抗议美国的排华法案,在中国主要商埠,特别是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抵制美货运动形成高潮。8月19日,上海照相业在江汉公所签约,共同抵制美货,上海主要照相馆都签名参加。这是中国照相业第一次自发地以整体的力量,大规模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为未来照相业行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家庭合影

1922年2月,美、英、比、法、意、日、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确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和英、日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面。在北方的天津市,“工商各业,无不联络同业,结成团体,共救国难”。照相业也不例外,2月27日,天津照相业同仁二十余人,在北马路总商会,正式宣告成立天津照相同业会。天津照相业公会成立后,不仅注重本城的反帝局势和行业的改进,而且对周边城市照相业发展也给予关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照相业同业组织的自治功能大为弱化,开始更多地从道德层面约束同业各店,比如,不许以次充好。1956年,中国大规模开展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照相业公私合营全面展开。从此,照相业实现了统一管理,归口到各地照相总店、饮食服务公司、福利公司等,照相业同业组织全面解散。

上海持志大学毕业照。1927年

从20世纪初的兴起到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后的解散,照相业同业组织摆脱了传统行会中存在的乡缘及地域限制,以开放的姿态广纳会员,印上了近代工商业的烙印。照相业同业组织试图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努力,更为照相馆的社会影响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整理自中国摄影出版社《中国照相馆史》 ,仝冰雪 著,2016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照相馆肖像风景
地毯肖像
画肖像
A LONG LENS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照相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莹莹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