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庸小说中的师徒伦理谈我国研究生师生关系

2016-10-27戴邵瑛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研究生

戴邵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的批量培养,师生关系呈现多元化,并趋向机械化、冷漠化和利益化。从当今研究生师生关系现状出发,结合金庸小说中的师父爱生、识生、助生,徒弟尊师、信师和爱师,反思当今研究生阶段教育师生关系,提出师生关系应该自然化、生活化,增进情感内容。

关键词:金庸小说;师徒伦理;研究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2-02

一、金庸小说中的师徒伦理:师父爱生、识生、助生,徒弟尊师、信师和爱师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师徒之间的礼义一直是被提高位置、不断强调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人生航路上的一盏指路灯,凡有所为,不可或缺。同时又处处无不体现出师徒之间的心心相惜,孔子和其72门徒的故事一直就是师徒之间关系的范本,一部《论语》,师徒间智慧碰撞,上至治国理政,下至个人修行,尽道机枢,更体现了老师与弟子的融洽无间。尽管时代的变迁改变甚至是颠覆了传统的三纲五常,但传统的师徒之礼在人们的心中依然占据着极重的分量,在成长的青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金庸笔下的传统师徒伦理中,师父对徒弟悉心教导,倾其所学,任劳任怨,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徒弟则谦谨好学,谨遵师父的教诲,努力研习武功,光耀门派。例如《碧血剑》中,脾气古怪孤僻的神剑仙猿穆人清招收“反贼”之子袁承志为徒,将其毕生所学都传授于他,这一举动表现了这位武林高人的崇高人格和宽广气度;同时,作为徒弟的袁承志则奋进好学,对师父体谅备至,崇敬有加。再如《射雕英雄传》中,江南六怪不畏艰难找寻郭靖母子,并收郭靖为徒,倾尽全力教授他武功,郭靖之后在江湖上的风云叱咤离不开江南六怪的教导及自身的勤奋。又如《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其师父“南朝高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在金庸的小说中,也不难发现徒弟都是尊敬师父,信任和爱师父的。在《天龙八部》中有这么一幕,黄蓉偷眼望去,只见他一脸虔诚爱慕的神色,登时心中冰凉:“他爱他众位师父,远胜于爱我。我要去找爹爹,我要去找爹爹”。

无论是穆人清袁承志师徒、江南六怪郭靖师徒还是“南朝高人”萧远山师徒,他们都没有半点阴谋邪念,师父爱护徒弟,尽心尽力的教授徒弟武功,徒弟也努力成为一个匡扶正义、为国为民、尊爱师傅之人。这些都体现了对传统师徒伦理的完美传承,也表达了金庸及年轻一代对这种可贵的师徒之情的理想向往和美好憧憬。

二、金庸小说中的师徒伦理给我国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启示

(一)我国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

1.师生学术交流现状和情感交流现状。

当前教育界最为提倡的师生关系就是导学关系,即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的一种教学关系[3]。据统计,42.26%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其指导有所欠缺。许多导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申请课题、拉项目、筹集经费和行政工作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仅仅能够抽出时间来承担学校规定的最低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部分师生关系异化成了雇佣关系,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导师简单地以“做课题、发工资”这一经济关系代替了原本应该对研究生进行的学术指导。在这种关系体系中,导师同研究生之间缺乏真诚的指导和合作,纯粹将研究生当成科研劳动力甚至是实现自己某种目标或者商业利润的工具,学生很难获取较强的学术能力或科研能力。此外,研究生在与导师交谈时,总是毕恭毕敬,不停地输入老师提供的信息,缺乏真正的思考和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单向的学术交流导致导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状态,学术交流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老师对学生的另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一种表现。研究生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往往被忽视,而这种交流的缺乏导致导师无法发挥其品格和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师生间在学术领域的沟通交流和共同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宣扬教师的绝对权威,因此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导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方面树立了老师的威信,一方面导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生成天然的距离感。至今,学生在与导师交流时,不能放开思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师则忙于论文的写作、课题的研究,长此下来,导师不了解学生、学生觉得导师遥不可及,师生间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趋于冷漠。

2.導致研究生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

首先,教育体制对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影响。我国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水平发展到大众水平,采取全面扩招政策。根据2008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人;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与美国和香港相比,按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研究生6人为上限,在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中,超过这一上限水平者占了近三成。研究生的批量化,使得导师指导研究生过多,首先导致导师很难做到对每个研究生因材施教、精心指导;其次,导师很难保证对学生一视同仁,这种失衡将直接引起学生内心的不满,从而激化师生间的矛盾。现行的教学考评体系,使教师承受了教学、科研和职称等各方面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教师倾向于将收效快的工作置于优先位,如科研和职称。

其次,导师对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宣扬教师的绝对权威,这些传统文化的存在使得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导师都神圣不可逾越。尊敬导师自然是必须的,但过度强调导师的权威,就容易导致师生间生成无形的距离屏障。

最后,研究生自身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就拿互联网来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和所需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懒惰的帮凶,也减少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就开始忧虑工作,甚至把更多的时间花于学习之外,更别说与导师的交流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作为学生,自己应该主动去学习,主动向导师请教。

(二)从金庸小说的师徒伦理谈和谐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建立。

1.学校:完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控制学生人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发现每位师父所带徒弟人数是屈指可数的,江南六怪只有郭靖一位徒弟;穆人清只有黄真、归辛树、袁承志三位徒弟;小龙女的师父只有小龙女和李莫愁两位徒弟;张三丰只有宋远桥、俞莲舟、张翠山等七位亲传弟子等等。我国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师生比例就慢慢失衡。尽管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高效率的自学能力是研究生所应有的,但长期的自学而得不到指导就如同盲人摸象,不仅影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也必然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化。如果导师有条件和机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来进行个性化指导,增多对研究生的单独指导或交流,不仅能较好拉近师生距离,也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学术水平。

其次,学校应该转变教师管理模式和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在金庸小说中,师父功劳的关键评判标准就是徒弟的成就。现今的管理模式使导师们陷入量化体制之中,“凭论文升职”、“凭课时领工资”等,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教学,而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科研、课题、学术会议等都是为教学作补充的,绝不可主客颠倒,学校有权有义务将导师们从中解放出来。在武林人物中,师父对弟子具有绝对的伦理统摄权,无论善恶,如果叛出师门,都会遭到原来师门的驱逐甚至是被清理门户。这种根深蒂固的师徒伦理,在当今看来是有失人性化的,但这实是师徒伦理建设的一种方式。当今不乏研究生伤害导师的事实存在,这种伦理的适度存在,也是對学生的一种管理。

2.导师:增多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功的传授与学习就是师父的主要任务,师父一门心思教授武功、研究武功,教学方式是言传身教,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师父全权决定的。在当今,教师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跟着学校走的,因此导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部分取决于学校相关制度是否完善。导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一个主体,有必要也有义务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交流。尽管研究生已能较好自学,但刚涉入学术之门的他们更多的是迷茫,都希望导师能给自己一些前瞻性的指导,让其能在求学路上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知识量,不至于不知所措。现在有些导师上课时把课堂全部放开给学生,学生自己讲课自己评价,这对初入学术之门的学生而言,除了完成任务,收效却甚微。所以导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

在金庸的笔下,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孤儿出身,师父不仅担当着传道授惑这一角色,还承担着父母的角色。《射雕英雄传》中江南六怪在大漠之中呆了十几年,悉心教导郭靖,表面上看是为了一个需要十几年光阴来验证的旷世奇赌,更深层次上却是师父们的高尚品格和对郭靖的爱护疼爱之情。尽管江南六怪的教育方式谈不上因材施教,但他们的付出为郭靖成为“侠之大者”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教师,付出的绝不只是知识,还有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过程中最直接、最深厚和最长久的力量。

3.学生:有效落实学习任务,主动、积极与导师交流沟通。

回想金庸笔下的那些英雄,虽然性格色彩各异,但都有良好品格。在《神雕侠侣》中,郭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为国为民;《神雕侠侣》中鲁有脚,武功不高,却领导丐帮抗击蒙古,也因此被称为“鲁老侠”。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忧国忧民,更应认真学习。

学生的性格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有些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家庭或者社会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踏实学习,得过且过,这样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小说中,师父常常带领徒弟参加武林大会,这就如同当今参加学术会议,许多研究生反应说“道行太浅”听不懂,虽然意识到这点,学习状态也不见改善。事实上,无论高等高等是精英化还是大众化,学生的将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自身。在如今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增强自主意识,主动与导师坦诚地交流、沟通,落实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师生关系的深层化、持久化。学生作为师生关系的主体,应践行“尊师重道”的传统。

参考文献:

[1]张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师徒伦理叙事[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1:6-30.

[2]赵倩.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7-27.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