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探索

2016-10-27郎坤竹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郎坤竹

摘要: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质疑,引导探究,让他们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可增强学生的能动性;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自学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阅读的独立性;采取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二者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阅读教学;优化探索;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7-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怎样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践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现实教学中老师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走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与感悟。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所做的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阅读、理解、品味。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电教手段等导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有的老师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积极的引导。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再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有的老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挥。

三、引领学生感受诗意灵魂

面对教材中的名家名诗篇,在阅读前教师可以不作任何铺垫,摒弃琐碎的语言分析和文本解读,让学生直面经典文本,让他们去去品味、去领悟、去仰慕、去沉醉,最后实现文学价值的引领。

名诗篇的作者有着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思索、太多的困惑、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喜悦……凡此种种,积蓄日久,必有一吐而后快的冲动,于是诉诸笔端、化为文字。学习文学文本,主张感受性阅读策略,让学生细细品读,静心感悟,感受文本跌宕起伏的语言和情感旋律,尝试与作者进行精神链接,建构自己的阅读体验,唤醒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实践,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影响深远。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文学文本,就是与名家进行心灵对话。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文学文本的教学主张主题对话式教学策略,让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在主题对话中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一生中汲取营养的源泉,补充能量的元素。

四、让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生活是广阔无垠,无比丰富的,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学会观察。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有的老师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揣摩“雪地捕鸟”几个动词后,要求学生学习准确而形象的使用动词,我让学生观察上体育课“跳远”、课间操“升旗的过程”,午餐时同学“插队抢饭的过程”,分别写一片断,大部分学生通过亲眼观察,能用准确而形象的动词描绘出来。

在教读《背影》一文时,有的老师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见过的类似“背影”的人物特征。如奶奶的“白发”、爷爷“松树似的手”、妈妈“黄皱的脸”、爸爸“微驼的背”等等。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学以致用,就会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因此,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说,阅读是间接生活之“源”,课本是凭借,是“例子”。学生的阅读是吸收,是认识生活;写作则是表达,是反映生活。写作是一种智力劳动。当学生没有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掌握这种劳动时,往往会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领悟了读和写的关系,能够模仿范文写作后,写作便成了一种乐趣。写作的乐趣又会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去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读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只有以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为主线,让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交流互动,课堂才能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